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張戎的高見讓中共顫慄(多圖)
 
青晴
 

召開香港記者會的張戎
依然美麗。
【人民報消息】英藉華人女作家張戎與丈夫喬.哈利戴傾十二年的精力走訪了能夠走訪到的人,完成了一本非常有震撼力的史書《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雖然英文版出版近一年,但最近張戎專程赴港介紹《毛》書的中文版時認爲,《毛》書的中文版比其它語種版本更重要。

當然,中華民族具有人類歷史最悠久的文化,語言最豐富生動,最能準確表達出真實的情和景。況且這又是咱中國發生的事,採訪的又都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語言去寫,寫出對人們影響最大的人物的真實故事,毫無疑義這個重要性是無法估量的。它不僅是揭開了毛澤東本人的面紗,最重要的是顛覆了中共幾十年的謊言,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了不起的女性。

有媒體問張戎爲什麼中國人會相信「毛澤東紅太陽」這個神話,張戎回答說:「毛澤東基本上是靠武力征服中國的,中國百姓並沒有說話的權力,如果那時中國人允許能夠投票選舉的話,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可以說,即使百姓再不喜歡國民黨,再恨貪污腐敗的國民黨大員,他們也不會選舉中共。在那個不民主的國家,專制的國家,百姓沒有權力。」

寫《毛》書是因爲愛中國


毛躺在水晶棺內依然散發
着毒氣!
有人說《毛》書是張戎爲了自己家庭的痛苦經歷要報復,其實報復是最痛苦的,是最傷害自己的事情,如果張戎耗費12年的時間和錢財僅僅爲了要搞臭一個早已躺在棺材裏,連防腐都無法保存的屍體的話,那麼不但這種做法毫無意義,而且她的精神和身體一定也要垮了。但是沒有,她精力旺盛,而且依然美麗。

張戎說:「實際上我寫書不是爲了報復,因爲我喜歡生活,喜歡開朗,喜歡樂觀,不會鑽在報復裏面。對我來說,尋求報復,可能受傷害的也是我自己,我並沒有要報復的念頭。所以我最大的動力,是解開毛澤東這個謎,找出真實的毛澤東。而且我再補充一點,我們家遭受的苦難,在中國也算是很幸運的,特別我本人,也算是很幸運的,和中國絕大多數人比起來。」她說的是實話。

有人指教科書已經開始淡化毛澤東,言外之意是毛的影響力漸弱,慢慢的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置疑是否有必要再如此高調把毛擡出來,揭掉畫皮。

張戎清醒的看到,「這種淡化還不足以和毛澤東遺產決裂,因爲淡化還有一個前提,前提是毛還是三七開,還是一個英雄,淡化並不是真的和毛澤東遺產決裂」,只不過是一種淡忘,但從新提起來時,還會把毛當成「英雄」。所以張戎說,「中國還是需要一次反思。」這個淡化本身,並不等於你認清他,面對毛澤東給中國人帶來這麼大的災難,人民可能還會原諒,認爲雖然他造成幾千萬人死,但還是一個英雄犯了一個小錯誤。張戎說,「如果還處在這樣的心態中,這隻能是一個不幸的中國!」

否定毛就是否定「偉光正」


政改標誌之一是把毛畫像
從天安門(城樓)拿下!
還有人問「新紀元」到底指什麼。張戎說:「新紀元就是一個政治改革,把毛的畫像從天安門(城樓)拿下來,也是政治改革的一個標誌。」

說的真好,把毛的畫像從天安門(城樓)拿下來,等於是徹底否定他,那麼豈不代表徹底否定了「偉光正」?因爲中共吹噓美化的「紅太陽」沒有了,那「雨露滋潤禾苗壯」自然也不存在了,剩下的還有什麼呢?張戎的這個高見讓中共顫慄!

張戎表示,《毛》和其它傳記不一樣,他們發掘了大量鮮爲人知的故事,這和其它傳記不同。他們發掘第一手的資料期間,包括非常多的文獻史料,特別是俄羅斯檔案館,包括新解密的材料中,他們對毛的結論是從檔案材料中得出,而不是憑印象先入爲主。

我相信,張戎把蒐集來的毛的真實故事忠實的記錄下來,讓人民自己去評判,人民會得出正確的結論,毛到底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還是中華民族的大災星。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0/20/4197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