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7月31日
发表
人气:1,467
分享:
|
|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
|
只给少数人看
|
【人民报消息】大周末的骂人,实在是忍不住了。
这骂,不包括我一贯尊重的一些经济学家。他们以前已经为经济学常识发过很多声。
骂的是经济学界的整体沉默。
他们在任由经济学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最终堕落成一钱不值的学科。而他们自己,也将变成最低贱的群体。
为什么骂他们?
最近,大众舆论正在兴起反「内卷」、反「价格战」,一如几年前的「一鲸落,万物生」。甚至,连《价格法》的修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内卷式竞争」。
美团阿里京东0元购、平台「仅退货」、快递「8毛送全国」、光伏「产能过剩」……全都成了被治理的对象。
大众、官员的思维很简单、很直接:既然这些行业的人都抱怨「价格战」让大家辛辛苦苦还赚不到钱,那用有形之手去阻止「价格战」,行业不就有利润了?经济不就复苏了?这道理,是不是看起来非常地成立?
大众、官员有这种直觉式思维,可以理解。
但经济学家群体必须站出来,告诉大众和官员:这种直觉式思维是错误的。
上个世纪,大众也认为,市场经济下,企业无计划生产,无序竞争,重复生产,导致巨大的浪费。如果把生产计划起来,不就可以避免浪费,轻松打败市场了?而且,工人还不受资本的剥削了,既有效率,又符合道德。对这种「以有计划的生产来避免浪费、提高效率」的直觉式思维,不仅普通大众,就连罗素这样的大哲学家,都深深著迷。于是,一些国家陷入计划经济,人们吃了一个世纪的苦。
你看,今天的以反「价格战」来避免行业「无序竞争」,是不是和上个世纪的直觉式思维一模一样的?
上个世纪,只有米塞斯、哈耶克站出来,告诉大众,没有价格,不利用分散的信息,所有生产都是浪费。
今天的经济学家必须明白,价格,是经济学的底线。如果连价格规律都不尊重了,还要经济学干什么?
所谓的「价格战」,完全不是大众、官员理解的那样。
有些「价格战」,其实是「广告战」。
例如,当年滴滴、快的、神州租车等等网约车企业烧几百亿,补贴消费者坐网约车,那「价格战」也是非常惨烈。
但你想想,如果滴滴、快的花几百亿元打广告,劝你去使用网约车,你会不会用?我想大部份人不会用。别说花几百亿打广告了,就算花上千亿打广告,大部份人都会不为所动。
但它们烧钱补贴你坐网约车,你马上就会用。你看起来它们「浪费」了几百亿,其实人家节约了上千亿的广告费。
今天,网约车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事物,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效率。如果没有当年的价格战,网约车能发展这么快吗?
有些「价格战」,则是对前期扶持政策的清算,例如光伏行业的「价格战」。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些「价格战」,是经济萧条期,市场在重组经济结构。当价格低时,企业重组生产结构付出的代价低,有利于快速完成重组,经济走向复苏。如果禁止「价格战」,抬高了价格,市场就无法重组经济结构,拖延了经济复苏,甚至让经济复苏永远无法到来。
总之,大众、官员眼里看似无序的「价格战」,其实都是非常必要的、必不可少的。
市场不是傻子,企业不是傻子。拿外卖大战来说,如果不是有利可图,京东、阿里为什么要拿著真金白银去跟美团比烧钱?它们留著现金不好吗?当然了,它们杀入外卖,不代表它们一定能成功。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残酷规则,优胜劣汰之后,就是行业的大发展,就像当年的网约车一样。
而今天大众大张旗鼓地反「价格战」,结果也必然像几年前的「一鲸落,万物生」一样,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可惜的是,即便人类经过了上个世纪整个世纪的重挫,也没有吸取教训,今天的经济学界,米塞斯、哈耶克式的学者依然非常非常稀缺。竟然,几乎看不到经济学家站出来维护价格规律。
这真是一个极度不争气的行业。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31/91631.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