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释永信被调查 引网民议论嘲讽
 
【人民报消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近日被中共多部门联合调查,引发各界高度关注。7月27日晚,嵩山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证实其住持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次日,中共佛教协会宣布注销释永信戒牒,象征著这位曾主导「少林品牌化」的宗教人物,其掌舵少林的时代已宣告结束。29日,少林寺管理处公告,礼请原白马寺主持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官方通报称,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寺院项目资金及资产,同时被举报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育有私生子,严重违反佛教戒律。据多家媒体交叉确认,释永信于7月25日前后被河南新乡警方带走,案件由新乡方面牵头办理。 7月28日,中共佛教协会发布公告表示,日前收到河南省佛教协会的请示,要求注销释永信的戒牒。经研究决定,同意注销。有网民评论:「佛协早干嘛去了?现在要超度他了吗?」亦有人讽刺:「少林寺成了香火庙的提款机,如今基建要用钱了,自然轮到庙里动手。」 「戒牒」是指佛教僧人出家受戒后所领受的受戒证明书。在中国,戒牒由中共佛教协会统一颁发。 公开资料显示,释永信,俗名刘应成,1965年出生,自1987年起主掌少林寺,至今38年。他曾任中共佛协副会长、河南省佛协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一直活跃于政商与宗教圈,被称为「穿袈裟的CEO」。 十年前举报重现 现实环境已截然不同 独立社会学者宋楚阳(笔名)本周一(28日)对本台表示,释永信的问题早在2015年已遭实名举报,指控内容与此次官方披露高度一致,当时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他分析,此番调查与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实政治与财政环境:「以前中央还愿意扶持少林寺这类文化符号,如今地方财政紧张,寺庙香火不断,收入可观,自然成为目标。」 他认为,像释永信这样地位稳固、外联能力强的宗教领袖过去「难以触碰」,但一旦风向转变,即成为整顿突破口:「这次动了少林寺,意味著其它地方的『释永信们』也可能被清理。我想,地方政府又能从中捞到一笔,在财政上松了一口气。」 释永信长期推动少林寺品牌运作。据财新报道,少林寺注册商标多达666项,涉及「禅茶」、「功夫手游」、「少林药膳」等类别。其主导成立的公司涉及文化、餐饮、医药等领域,寺方保守年收入估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但相关财务状况长期未公开。少林寺甚至在海外成立4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 成都作家周先生向本台表示,释永信案不仅关系个人落马,更象征著一个长期运行的宗教、权力和资本三角关系正面临重新审视:「一旦宗教组织介入资本市场,必然牵扯复杂的利益和管理问题。这起事件很可能是对现行宗教运作模式的制度性质疑。」 此次事件也引发大量网友调侃与讽刺。有人借金庸小说调侃道:「上一次少林寺方丈出事,还是北宋年间的玄慈大师。」更有人调侃,「虚竹的身世都更清白些。」社交媒体上亦再度流传有关「宗教世袭化」的旧闻,有传言称释永信意图让释正恩接任方丈,尽管事后遭到否认,但对宗教组织内部透明度的疑虑仍未平息。 目前,少林寺微信公众号已删除与释永信有关内容。据知情人士透露,释永信早在中国新年前已被限制出境,近期更有地方监察人员进驻寺内,寺务由宗教与统战系统临时接管。 截至记者发稿时,调查仍在进行中,官方暂未公布更多细节。△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29/9159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7月29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