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5年11月18日
发表
人气:756
分享:
|
|
|
| 正在觉醒的中国人 |
| |
|
新高地
|
|
【人民报消息】在历史的尘埃中,总有一些声音如幽灵般回荡,刺破了长久的沉默。那段流传在网络暗角的总结,像一记记闷棍,砸醒了沉睡的灵魂:“大饥荒不是你们的错,老百姓吃顿饱饭是你们的功;发动文革不是你们的错,结束文革是你们的功……”
它不是诗,不是歌,却胜似一篇控诉,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一代人如何在谎言的迷雾中踉跄前行,又如何在真相的火光下苏醒。那些“伟大胜利”“接轨”“友好往来”“辉煌壮举”,曾是遮羞布,如今成了警钟。正在觉醒的中国人,正从这些词语的灰烬中爬起,揉著眼睛,看清了脚下的路。
觉醒,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它像春雨,悄无声息,却润物无声。记得那些年,我们被教导著“感恩”——感恩那场让数百万生命凋零的大饥荒后,终于能“吃顿饱饭”;感恩文革的狂风暴雨后,有人站出来说“拨乱反正”。但觉醒者不再满足于这种廉价的恩赐。他们开始问:为什么错误总不是“你们的错”,而功劳却独揽?为什么悲剧总要披上喜剧的外衣?在微信群的私语中,在微博的深夜长文里,在抖音的短视频弹幕下,人们开始拼凑历史的碎片。不是专业的史学家,而是普通人:一个下岗工人,翻出父亲的日记,读到那些被抹去的饥饿;一个大学生,在B站的纪录片评论区,第一次看到文革中被毁的家庭;一个中年妈妈,在朋友圈转发那句“闭关锁国不是你们的错,改革开放是你们的功”,然后删掉,又忍不住重发。
互联网,是觉醒的催化剂。它像一把双刃剑,斩断了官方叙事的铁链,却也伤了无数手。那些“治理改进”的口号,曾让人们乖乖排队交罚单;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曾让纳税人麻木地买单。但如今,一听见“友好往来”,键盘侠们就笑出声来——又要送钱了,败家子又上线了。一听见“抓贪官”,他们就摇头叹气:谁得罪了谁?觉醒的中国人,不再是观众,而是参与者。他们用表情包嘲讽,用段子解构,用匿名账号发声。2020年代的疫情,让许多人第一次尝到“伟大胜利”的苦涩:封城后的空荡街道,成了他们审视权力的起点。不是所有人都上街游行,但每一条爆料背后的转发,每一个私聊的争论,都是觉醒的火种。
觉醒,还在骨子里,在日常的琐碎中发酵。那些贪官遍地的故事,不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邻居的闲聊:老李家那小子,考上公务员后就变了样,逢年过节总提“反腐”。老百姓笑笑,不再信那套“查处腐败是你们的功”。他们开始自救:社区互助群里,分享避税小窍门;农村的年轻人,回乡办合作社,不再指望上面的“辉煌壮举”。一听见“颠覆”,他们知道,有人又说了实话——或许是那个被封的博主,或许是海外的流亡者。觉醒者明白,丢人现眼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涨价不是必然,而是设计。他们的眼睛,亮了,不再是麻木的服从,而是带著警惕的清醒。
当然,觉醒之路布满荆棘。当权者审查如影随形,失踪的账号如秋叶飘零。但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让他们像野草般生长。那些被“和谐”的帖子,总有镜像在Telegram上重生;那些被禁的书,总有地下书友会传阅。觉醒不是革命的狂欢,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一个父亲对儿子说,别信书本,全靠自己想;一个女孩在咖啡馆,偷偷读一本关于六四的回忆录,眼里闪烁著不屈的光。
正在觉醒的中国人,正在重塑自己。他们不再是棋子,而是棋手。未来,或许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剧变,但会有无数小裂缝,渗出光亮。那些总结里的讽刺,将不再是伤口,而是盔甲。老百姓吃饱饭,不是恩赐,而是权利;结束文革,不是功劳,而是迟来的正义;改革开放,不是接轨,而是觉醒的起点。当下一代人,一听见“伟大胜利”,不再鼓掌,而是问“代价呢?”,那就是胜利。觉醒的中国,正从沉睡中起身,步履虽慢,却坚定。历史的车轮,不会再轻易碾过他们的脊梁。因为,他们已醒
(来源:作者X 账号)△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18/93047.html |
|
打印机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