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二十万人悼柯克对中国的三大启示(图)
 
王友群
9月21日,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家柯克(Charlie Kirk)的追悼会,在亚利桑那州格兰岱尔市的州立农场体育馆举行。(Madalina Kilroy/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9月21日,对美国人民来说,是悲伤的一天,也是走向复兴的一天。 说悲伤,是因为这一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市的州立农场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庄严的追悼会,追悼一位年仅31年、被暗杀的、极富影响力、被尊为「美国英雄」的青年才俊查理‧柯克(Charlie Kirk)。 说复兴,是因为这一天,所有参与这场追悼活动的美国政要、知名人士、普通民众,都没有陷入愤怒、复仇、讨还血债的冤冤相报中,而是追思柯克从18岁那年起他做了什么,他改变了什么,他影响了哪些人,如何把他创办的「美国转折点」运动(Turning point USA)继续下去,让柯克燃起的火炬传遍美国与世界。 我全程观看了这场追悼会的实况转播,心中无限感慨。我觉得,这场20万人的追悼会对于中国至少有三大启示。 第一,信仰最重要。 柯克生前与一位听众互动时,听众问:「如果你只能与一件事有关,你希望人们如何记住你?」柯克回答:「我希望因为我信仰的勇气而被记住。那是最重要的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信仰。」 柯克说:「我走遍了全世界,会晤了各国领袖,坐过空军一号,认识了总统。我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播客、『美国转折点』,这些我都体验过。在经历过这些后会想,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重要的是与神的连系,与家人、孩子的连系,或许还有几个挚友,以及与真理的连系。」 对神的信仰,由信仰神而获得的智慧与勇气,发起「美国转折点」运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把对神的信仰和常识传播给千千万万美国年轻人,传播给国外的年轻人,进而带动美国乃至世界向著传统价值观回归,这便是柯克生前所做的事。 当他开始做这件事时,几乎一无所有。但是,正是基于对神的信仰,他领导的「美国转折点」运动,冲破重重阻力,由小到大,变成遍及全美国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 他带动一批又一批青少年乃至许多成年人回归上帝,回归家庭,回归常识,回归美国的立国之本。 据美联社报导,川普在2020年大选中,只赢得1/3的18—29岁的选民;但在2024年大选中,却赢得55%的18—29岁的选民。 白宫办公厅主任威尔斯说,川普总统赢得2024年大选,柯克「是胜利的关键」。 柯克的妻子艾瑞卡(Erika Kirk)在追悼会上说:「查理最渴望的,不是成就己愿,而是遵行上帝旨意。」 「尊行上帝旨意」,柯克从一个几乎看不到希望的地方起步,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令美国生辉、令世界惊叹的光明大道。 参加柯克追悼会的有:美国总统川普,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白宫办公厅主任威尔斯,卫生部长小肯尼迪,战争部长海格塞斯,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米勒,美国亿万富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柯克的牧师麦考伊等许多政要和名流。 美国总统川普在演讲中回顾了柯克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他说:「我们要让信仰回归美国。我们渴望让上帝回归。」 信仰为何最重要? 因为它教给人们信神、敬神、崇拜神,教给人们明辨是非、善恶、正邪的常识,在神的指引下生正念,做正行,走正道,最终回归神的天国世界。 千百年来,对神的信仰,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绵不绝最重要的源泉。 但是,自从信奉无神论的中共在中国大陆颠覆中国合法政权——中华民国之后,利用一切机会,无孔不入地宣扬无神论,斩断炎黄子孙与神的联系,使许多中国人在信仰的荒漠中迷失自我,背离传统价值与普世价值,为了蝇头小利,什么丧天害理的事都敢干。这是当代中国信仰、信任、信心危机的总根源。 9月21日,参加追思会的Cathy Nagode说:「柯克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回归神,更相信神才能做一个更好的人,这彻底改变了我。」 这句话代表了20万参加柯克追悼会的人的共同心声,也是启迪当今的中国人从对名、利、情、色的追逐中觉醒,回归神性人生的警世良言。 回归神,才会懂得谦卑,懂得自律,懂得利他,懂得择善而从,懂得顺天而行,进而得天助。 第二,必须跳出仇恨与暴力的恶性循环。 9月10日,柯克在犹他谷大学参加一场校园辩论时遭枪击身亡,年仅31岁。 柯克力行美国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不惧与任何持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的人进行平等的辩论。他每年到大学演讲二百多次。每次演讲时,他都会邀请一些与他意见相左的人走上前来,递给他们一个麦克风,让他们讲话。 正是在这种平等的互动中,他说服了很多人,从心底改变了很多人,他的「美国转折点」队伍也因此越来越壮大。 言论自由的真意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只有允许不同意见公开发表出来,允许不同思想的碰撞、交锋与互补,才会激荡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充满创意的果实,促进各种难题的解决,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但是,近些年来,美国社会,特别是美国大学校园,所谓的「政治正确」意识形态大行其道。在许多极左派人士把持的校园里,只有讲「政治正确」的言论自由,没有讲传统信仰和常识的言论自由。 仇恨和暴力成为一些极左派人士对抗「非政治正确」的利器。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发动恐怖袭击导致以哈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有一百四十多所大学爆发支持暴力组织哈马斯的学生示威。 对柯克的暗杀,则是让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噤声的极端体现。 但是,在柯克被暗杀后,柯克执掌的「美国转折点」团队,受柯克影响的美国青少年,认同柯克理念的美国保守派人士,所有参加柯克追悼会的人们,都没有煽动对暗杀者的仇恨,没有宣扬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整个追悼会上,弥漫的是对上帝的敬拜,对逝者的追思,对柯克的妻子、孩子、父母的善意与抚慰。 柯克的妻子艾瑞卡,一边流泪,一边说,「仇恨的答案不是仇恨。」「我对那个夺走查理生命的男孩说:我原谅他,我原谅他,因为这是基督所做的,也是查理会做的。」当讲到这段话时,观众站起来为她鼓掌鼓励,很多人都感动落泪。 这不是基于对杀人罪行的同情,而是基于人性的大善。那个凶手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杀人犯,他是被仇恨与暴力教育毒害了的一个青年。 柯克离世后,基于对神的信仰的善的力量,围绕著他创办的「美国转折点」一圈一圈地扩大,在无数年轻人中,在无数家长中,在无数曾经因仇恨和暴力而迷失的人群中,产生强烈的回响和共鸣。有人第一次去了教堂,有人第一次拿起了《圣经》,有人第一次向陌生人伸出了援手。 而仇恨与暴力正是中共当政76年来最惯常使用的两个对付言论自由的武器。 网上曾有一个帖子,标题是「仇恨教育下,中国人太忙了!」。内容是:「早上恨美国,中午恨韩国,晚上恨日本。时间有限,抽空恨台湾、新加坡。夜里作梦,再恨越南、菲律宾。周一反韩,周二反日,周三反美,周四反台独,周五反港独,周六反藏独,周日反疆独。俺活得太充实,没时间思考其它问题。」 这个帖子形象地刻画中共「仇恨教育」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中共仇恨宣传下,中共专政机器则成了对一切异议者进行暴力镇压的工具。 仇恨教育+暴力镇压,把中国社会导向以暴制暴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柯克的追悼会启迪中国:要走出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必须坚决摒弃仇恨教育,制止针对行使言论自由者的一切暴力行为。 第三,马克思主义毒素必须彻底根除。 正本必须清源。 那么,当今美国和中国以仇恨和暴力对待行使言论自由者的总根源在哪里呢? 就在于中共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变异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对「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充满了仇恨。如何才能「解恨报仇」呢?马克思开出的药方是:「用暴力推翻」。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170多年间,马克思主义卫道士们打著追求「公平」「正义」的幌子,在东西方制造了无数的暴力惨剧。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文化马克思主义风行于西方教育界。 2019—2022年的三年间,美国教育界因不同意马克斯主义极左观点因言获罪被解聘的教授与教师达507名,超过前20年的总和。论文因触犯极左政治而被撤销者更不计其数。 对传统信仰和常识的攻击,是「名誉上搞臭」;解聘教职、撤销论文等,是「经济上截断」;街头、校园暴力、暗杀等,则是「肉体上消灭」。 170多年来的国际共运史已充分证明:马克思宣扬的仇恨与暴力的歪理邪说,是祸害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毒药。 此毒不除,人就没有良知,没有常识,没有理性,心智就会扭曲,行为就会怪异、荒诞与暴虐。 此毒不除,中国无宁日,美国无宁日,世界无宁日。 结语 美国卫生部长小肯尼迪在柯克追悼会上说:「基督33岁舍身,改变了历史的方向。查理31岁离世,因为他已将自己交托于上帝,他同样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柯克被刺后,从美国各地到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一个又一个追思活动,有力地推动人们拥抱保守主义,回归神的怀抱。 中国如果能从20万人追悼柯克中得到宝贵启示,一定会再次成为神眷顾的神州福地。 大纪元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24/92486.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9月2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