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自然》刊文:莫扎特钢琴曲治疗脑部疾病有奇效(多图)
——古典音乐是良药 百岁失智老人听后反应奇特
 
李路明
 
2023年10月22日下午,神韵交响乐团在纽约林肯中心大卫‧格芬音乐厅(David Geffen Hall in Lincoln Center)的首场演出,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多样化和快节奏的体验。(戴兵/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 一位银发苍苍的老人垂著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她已经102岁了,失智症晚期的她不再和别人讲话,甚至也没有了眼神的交流。 「当我缓缓拉起小提琴,她竟然慢慢抬起了头,嘴巴不断张合,眼睛变得有神,仿佛她听到了并在努力追随著我的琴声。」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音乐表演艺术学院小提琴与中提琴教授、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家米谷绫子(Ayako Yonetani)讲述了一个令她难忘的情景。 与老人朝夕相处的人惊叹不已,「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她有这种反应」,她说。 莫扎特效应真实存在 上世纪90年代,在《自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参加研究的三组人分别静坐休息、放松、或听莫札特钢琴奏鸣曲K448。10分钟后,听过莫扎特音乐的人空间推理能力明显提高,其平均空间智商分数达到119分,比其他两组人高出近10分。 此后,科学家陆续开始用莫札特和其它古典乐做各种动物和人群实验,印证了类似结果——-听古典乐或者学习乐器不仅使成绩更高,时空推理能力更强;而且大脑萎缩风险减少,大脑功能退化变慢。
莫扎特肖像。(公有领域)
「它(莫扎特效应)是真实存在的。」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伯内特生物医学学院神经科学系主任菅谷公信(Kiminobu Sugaya)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在他主持的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实验中,当播放这类古典音乐,「我们发现大脑功能增加了 50%。」 不仅提高脑力,这类古典音乐还被用来治疗脑部疾病——比如癫痫病或者帕金森症。大量研究「清楚地证明你可以透过音乐改善大脑功能以及矫正异常现象」, 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研究所神经病学和神经精神病学荣誉教授,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迈克尔·特恩布尔博士(Michael Trimble)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 有时,癫痫较难通过药物控制,而用精心选择和编辑过的古典音乐来「训练」癫痫患者的大脑,可以使这些人的脑电波和脑电图变得正常化。 2022年一篇发表在《跨学科科学评论》杂志上的研究强调,「迄今为止,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448和K545仍然是唯一经过反复实验验证的抗癫痫音乐选择。」 该研究还提到了一篇2020年发表的荟萃分析中的数据,「大约 84% 的参与者在聆听莫札特的K448时表现出癫痫性大脑活动显著减少」。 为什么古典音乐可以改善大脑功能?这要从它的特征说起。
2022年02月12日,在纽约州雪城的克劳斯海英兹剧院,前金融投资规划公司老板、73岁的帕金森患者迪克森Walter Dixon拄着拐杖前来观看神韵晚会,令他惊喜的是,看过演出后他竟然能扔掉拐杖走出了剧场。他说:「整场演出真的很有治愈力,让我感到很宁静。我原本是用拐杖的,我患有帕金森病。看完演出我自己直接走出来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新唐人电视台)
大脑喜欢古典乐规则 拥有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的克拉拉·詹姆斯(Clara James)女士,是日内瓦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日内瓦音乐思想 (GEMMI))实验室教授,以及日内瓦大学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在32岁之前,她是专业小提琴演奏家。 詹姆斯女士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从对人脑的影响角度来说,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最大的差异在于「古典音乐的复杂性和结构」。 古典音乐的结构有非常严格的规则。如果演奏者犯了个小小的错误,即使不是音乐家的普通人也会听到它的结构有问题。 「它非常强调比例、平衡与和声」,绫子女士(Ayako Yonetani)说,而一些其它形式的音乐结构可能不会严格遵循这些规则。 人的大脑「喜欢音乐规则」, 特恩布尔博士表示,「某些音乐的声音深深嵌入我们的神经系统受音乐感动的能力中」。他强调,音乐的规则中蕴含著自然规则和数学逻辑——特别是古典音乐,其和数学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也被大脑普遍认可和接纳。 特恩布尔博士谈到了莫扎特的音乐中的重现的重要性。 「莫扎特发展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 他解释说,莫扎特音乐中,某些和声和节奏会重现,而在重复中,又会有微妙变化,这种变化前后呼应、连贯为一体。大脑喜欢和谐以及连贯的事物,这种重现「显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古典音乐的重现是丰富的。但是许多流行音乐,则是「是相同的序列在不断重复」,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模糊和短促的,音乐突然达到高潮后便戛然而止,没有古典音乐中所发生的穿梭与改变。特恩布尔博士表示,如果音乐最后呈现的不是大脑所期望的,那么人实际上会感到失望。 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奏时间相对比较长,普遍有20至25分钟,当然还有更长的,比如马勒的有些作品长达一个多小时。它承载了丰富的信息,也给了大脑足够的余地去消化。如同慢条斯理地咀嚼一颗苹果,和吃一颗苹果味软糖的区别。一首完整的典型的古典音乐作品节奏范围大,乐音有时响亮有时轻柔,既有高音又有低音,有极缓与极快的部分,它们有机组合在一起,詹姆斯女士说。相比之下,流行音乐单曲的可变性是有限的,节奏也是非常平均的。
人的大脑「喜欢音乐规则」。(unsplash.com)
古典乐增加脑容量 随著年龄的增长,普通人的大脑会逐渐萎缩,也就是说,我们逐渐在失去大脑中的神经元。但是对于音乐家们来说,他们大脑中的某些部分不会随著时间的推移而萎缩,公信先生说。这一点在他主持的核磁共振测试实验以及其它类似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有趣的是,持续的音乐训练不仅有效保持脑容量,甚至还增加脑容量,而且这从早产儿到年岁较大的老年人身上都可以发生。 大脑中有灰质和白质。我们常听说的灰质,是大脑的神经元本身,听音乐可以使灰质的体积增大。詹姆斯女士解释说,这并不是因为神经元增加了,而是因为神经元为了分析音乐而互相交谈,从而连结变强,神经体体积因此变大。而白质可以理解成是神经元长长的尾巴,是它们的通讯网,就像将不同城市连接在一起的高速公路。听音乐的过程中,白质同时也得到了更好的定向和连结。 此外,当人听音乐时,海马体会被「点亮」(light up)。多位专家在采访中都强调了海马体对于认知和记忆的重要性。 「海马体是大脑的中央处理器」,帮助认知、形成和搜寻记忆,公信先生说。在听音乐时,海马体会激活,是因为大脑在努力认识和分析音乐。如果负责记忆的海马体不参与进来,那么人就不会理解听到的是什么——这有点像中文的成语「对牛弹琴」。「就像我用你不掌握的我们的语言和你说话一样,那么你就不会明白。」詹姆斯女士这样解释。 我们对音乐的记忆也似乎不会像日常记忆或者人生某些阶段的经历那样容易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上了年纪的人对年少时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音乐可以不费力地完整哼唱。 此外,詹姆斯女士提到,除了海马体,我们喜欢的音乐还会点亮大脑中的杏仁核。杏仁核是危险或特殊情况的「检测器」,而音乐令杏仁核的亮起,「意味著音乐是一种显著的刺激」。 「还有一点很重要,最刺激大脑的古典音乐往往是没有歌词的。」詹姆斯女士表示,这有助于人们在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加刺激认知功能。 流行音乐普遍有歌词,人脑本能更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文字,而不是音乐的基本结构。此外,歌词本身传达的内容,也会对人的情绪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现代流行音乐会的现场音量震耳欲聋,歌手和歌迷的举止也有些疯狂。特恩布尔博士表示这种情况下,「你听不到它(音乐),因为人们一直在尖叫。」
古典音乐能减缓人的焦虑情绪。(人民报制图)
古典音乐拨动人的情绪 「音乐最酷的一点是它能让你感动。」特恩布尔博士告诉《大纪元时报》。他在研究中发现,90%的人提到音乐会使其流泪,但如果换成了看雕塑,那么会流泪的情况降至10%以下。 古典音乐「可以推著你或者拉著你(的情绪)前进」,在英文中,移动和感动是同一个词,情感这个词(emotion)同它们紧密相连。而且特恩布尔博士认为,「我们对音乐的实际反应几乎是超验的。」 如果为了减轻压力和焦虑,「听古典音乐可能会更好」。因为在古典音乐中,总是有放松的时刻和平静的时刻,「乐曲中总会有缓慢的部分和真正能帮助你放松的部分」,詹姆斯女士说。 绫子女士表示,古典音乐成全了人类对美与和谐的渴望,有「持久的吸引力和治疗潜力」。此外,古典音乐的结构化也可使人镇定,并在压力或混乱时给人安慰。 从古代到现代,音乐都发挥了很好的疗愈的作用。加拿大注册中医师、针灸师,安大略省公立学院中医教授刘新生(Jonathan Liu)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而且从古典音乐中人可以感受到神圣,使人敬天、心怀感恩。 绫子女士在采访中谈到了她难以忘怀的一幕。在一次较小规模的演奏中,当她演奏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一位原本坐在人群中的老妇人扶著椅子,慢慢地从坐姿变成双膝著地,她阖上双眼开始虔诚地祈祷。」绫子女士也坦言,「就我个人而言,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或巴赫恰空等杰作会让人产生敬畏感。」
专家认为古典音乐持久的吸引力和治疗潜力。图为神韵交响乐指挥家纳切夫(Milen Nachev)。(爱德华/大纪元)
在情绪改善的背后,是一系列物质在大脑中的产生。 音乐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缓激肽、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它们的生物效应很丰富——从让人愉快和放松,到缓解身体的不舒服,再到促进睡眠。 公信先生提到,优美的古典音乐也非常适合约会,因为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还会使你在对方眼中看起来更迷人。特恩布尔博士补充说,人们现在发现美好的音乐还可以增加催产素,「从而让你爱某人」。 「大脑有很多潜能,人类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刘医生表示。 多巴胺的释放不仅让人快乐,大脑的认知和奖励系统也擦出了火花。 詹姆斯女士说,当人沉浸在古典音乐中脊柱发麻时,是大脑的奖励系统被这种愉快的经验充分激发和唤起的现象。在一些其它治疗环境(比如医院,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和实验条件中,莫扎特、巴赫以及一些意大利的古典音乐作曲家的作品往往因更好的缓解压力和减轻痛苦的「治疗」效果而被优先考虑。 与古典音乐减少焦虑和忧虑相对的,是一些现代流派的摇滚乐带来的过度兴奋和忧郁。特恩布尔博士谈到有些年轻人喜欢刺激的音乐时说,「但我不认为这对你的情绪状态有帮助,(这些音乐)肯定会让你变得越来越生气或其它什么」。 其实不仅是摇滚乐,一些现代流派的新时代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可能也并不全是积极的。 在一项稍早时候发表的研究中(PDF),144名不同年龄的受试者听不同类型的音乐15分钟,在听音乐之前和之后他们填写了同一份问卷。结果发现,古典音乐显著降低了紧张情绪;新时代音乐虽然降低了紧张和仇视情绪,但是人们的思维清晰度和活力感也出现了降低;而摇滚乐不仅显著增加了仇视、疲劳、伤感和紧张,它还降低了人们的思维清晰度和活力感,以及关爱他人和放松感。 如何将古典音乐融入生活 曾身为小提琴专业音乐演奏家的神经科学家詹姆斯女士,以及活跃在舞台和讲台的绫子女士鼓励人们将古典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一些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古典音乐对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活的品质。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古典音乐并非阳春白雪,许多古典音乐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从未上过音乐课的人仍然可以非常好地欣赏音乐。」詹姆斯女士表示。 绫子女士提到,古典时代的古典音乐最初是为贵族提供的娱乐,莫扎特、海顿等作曲家的作品平易近人、令人赏心悦目。 此外,尽管性质稍微复杂一些,巴洛克时代的古典音乐(由巴赫和亨德尔等作曲家创作)是音乐欣赏的绝佳入门。 而以布拉姆斯和舒曼等作曲家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代的古典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美感和深度。 「我和先生在早晨共进早餐时会听音乐」,绫子女士透露了她生活中这个幸福的小细节,此外,她认为在上下班通勤时间听古典音乐也「可能是欣赏古典音乐之美和深度的有益方式。」 两位音乐家都谈到了现场音乐会的巨大魅力。 「没有什么能与现场音乐会相比」,詹姆斯女士强调,最好的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绝对是音乐会」。因为没有其它事物干扰,人的注意力集中,除了听乐音,还能同时看到音乐家们生动地演奏, 「最高的体验、乐趣和激发就在音乐会。」 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大纪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22/8291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人民报视频
北京瞬间天黑  狂风暴雨 大树连根拔起!整个北京城大风呼啸
北京瞬间天黑 狂风暴雨 大树连根拔起!整个北京城大风呼啸
中国房东「一铺养三代」美梦破碎  !100万抢到的商舖
中国房东「一铺养三代」美梦破碎 !100万抢到的商舖
博士硕士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职场就业率1:10万?
博士硕士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职场就业率1:10万?
车主:「谁买谁后悔」!  比亚迪失控 刹车失灵 !
车主:「谁买谁后悔」! 比亚迪失控 刹车失灵 !
理想新车碰小石头 直接断轴「崴脚」!蔚来电动车油门和刹车失灵
理想新车碰小石头 直接断轴「崴脚」!蔚来电动车油门和刹车失灵
年轻人绝望 「躺平」「摆烂」成常态! 五月诡异 各行各业断崖式下跌!
年轻人绝望 「躺平」「摆烂」成常态! 五月诡异 各行各业断崖式下跌!
 
更多文章导读
 
 
 
 
 

广州暴雨后天空惊现「火凤凰」 非常逼真
1. 广州暴雨后天空惊现「火凤凰」 非常逼真 (93,378次)

彭丽媛在中央军委的新职务曝光(图)
2. 彭丽媛在中央军委的新职务曝光(图) (92,460次)

大事要发生!北京等地怪异频传(视频)
3. 大事要发生!北京等地怪异频传(视频) (78,697次)

脑部有病或受损?习近平访法期间步履艰难(图/视频)
4. 脑部有病或受损?习近平访法期间步履艰难(图/视频) (76,752次)

神奇的「预言」与「俄乌」战争
5. 神奇的「预言」与「俄乌」战争 (74,396次)

几张照片 现习近平访法时尴尬(多图)
6. 几张照片 现习近平访法时尴尬(多图) (65,999次)

7. 他把胡锦涛架出会场!如今身居高位 与王毅并排站 (62,965次)

习近平「一统江山」老军头七月上演逼宫大戏?
8. 习近平「一统江山」老军头七月上演逼宫大戏? (59,403次)

9. 逮捕王沪宁? 习近平已开始动手 (58,953次)

中国百姓活不下去!跳河自杀一月900人(多图)
10. 中国百姓活不下去!跳河自杀一月900人(多图) (57,215次)

三张照片 爆普京访华「成果」及与习真实关系(多图)
11. 三张照片 爆普京访华「成果」及与习真实关系(多图) (51,993次)

中南海段子:夫人彭求抱未遂 核心习纵论天下
12. 中南海段子:夫人彭求抱未遂 核心习纵论天下 (51,870次)

13. 太子党绝地反击 中共内斗高潮将至(视频) (51,333次)

14. 中共军委内部分裂 习近平搞不定了? (51,041次)

患重病还是怕暗杀?习进爱丽舍宫自带杯子引猜测(多图)
15. 患重病还是怕暗杀?习进爱丽舍宫自带杯子引猜测(多图) (50,539次)

汶川唐山大地震皆出现「阴兵借道」
16. 汶川唐山大地震皆出现「阴兵借道」 (48,946次)

重磅!!江泽民儿孙被习抓捕?(视频)
17. 重磅!!江泽民儿孙被习抓捕?(视频) (48,559次)

18. 官场流传的故事:令计划送礼行贿获婚房 (46,276次)

19. 普京向哈尔滨人道歉让习很尴尬 (45,504次)

20. 援俄大战乌美欧,习撇得一干二净,并倒打一耙 (44,940次)

中共又有好朋友「走入火葬场」 民众开心放烟花(多图/视频)
21. 中共又有好朋友「走入火葬场」 民众开心放烟花(多图/视频) (44,891次)

中共党魁访欧讨饭 先遇一长串下马威
22. 中共党魁访欧讨饭 先遇一长串下马威 (44,550次)

巴黎欢迎习近平场面不如前 欧洲气氛大改变(多图)
23. 巴黎欢迎习近平场面不如前 欧洲气氛大改变(多图) (44,440次)

美国“生物圈二号”的惨败告诉了我们什么?(多图)
24. 美国“生物圈二号”的惨败告诉了我们什么?(多图) (43,725次)

近百名中国人留学朝鲜会学到什么(图)
25. 近百名中国人留学朝鲜会学到什么(图) (43,620次)

珍贵历史记录:中共的「革命样板戏」老猪都被吓坏(视频)
26. 珍贵历史记录:中共的「革命样板戏」老猪都被吓坏(视频) (43,029次)

杭州取消购房限制 网民热议:与百姓无关(图)
27. 杭州取消购房限制 网民热议:与百姓无关(图) (42,297次)

为何党魁访法期间一直笑不拢嘴(图)
28. 为何党魁访法期间一直笑不拢嘴(图) (42,218次)

党魁匈牙利大撒币 国内韭菜领不到工资在硬扛(多图)
29. 党魁匈牙利大撒币 国内韭菜领不到工资在硬扛(多图) (42,031次)

30. 中共打台湾要动用生化武器?细思极恐 (39,293次)

拜登质问令习哑口无言 美国强硬抗共成趋势(图)
31. 拜登质问令习哑口无言 美国强硬抗共成趋势(图) (38,258次)

抓个正著!中共大阵仗绑架异见人士回国 法媒全程跟拍(图)
32. 抓个正著!中共大阵仗绑架异见人士回国 法媒全程跟拍(图) (37,796次)

三中全会迟迟未开 传高层内部一直在打架
33. 三中全会迟迟未开 传高层内部一直在打架 (37,635次)

中南海段子:王外长让习核心「入坑」(图)
34. 中南海段子:王外长让习核心「入坑」(图) (37,279次)

山西车祸惨烈 全网消音 事故责任方背景炸裂(图)
35. 山西车祸惨烈 全网消音 事故责任方背景炸裂(图) (37,091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