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因果循環 救人就是救己(圖)
 
周曉輝
 
天道昭昭,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絕非是虛言,很多時候世人未必能看透,救別人其實也就是救自己。

【人民報消息】天道昭昭,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絕非是虛言,很多時候世人未必能看透,救別人其實也就是救自己。 佚名徽商救書生 被救者知恩圖報 明朝萬曆年間,有位富有的徽商在九江一帶經商。一天,他因事坐船過長江,見有數人落入江水中,原來他們所乘的船隻被強盜劫持,不僅財物被洗劫一空,而且還被推入江中。 富商看見江水中有人在呼救,馬上讓自己的船員靠攏過去,將落水者一一救出。被救的七人是舉人,都是前去京城應試趕考的。善良的富商讓他們換上乾淨的衣服,給他們食物,還在渡過長江後,贈予他們旅費。富商沒有問他們的姓名和籍貫,也沒將自己的姓名告訴他們。 第二年,七人中有六人中了進士,其中一人是福建莆田人方萬策。八年後,方萬策被朝廷任命爲御史,到嘉興和湖州一帶巡視。 時任嘉興知府的屠衝陽爲表示歡迎,在府邸之中大擺宴席,款待方萬策。 當時富商因爲做生意賠光了本錢,已賣身到屠知府家作僕人,正好也在酒席上伺候客人。在酒席上,方萬策看到他覺得十分眼熟,就招呼他上前,細細詢問他的來歷,並確認他正是當年救命的恩公。方萬策遂離席長跪道:「恩兄在上,我就是被救的七人中的一個啊。」 說罷,方萬策回首對屠知府說:「我想爲我的恩公贖身,大人可否同意?」屠知府自然應允。 很快,方萬策幫富商買回了賣身契,讓他恢復了自由身,還請商人到衙署住了一個月,並贈予他上千兩銀子。 方萬策將恩人找到的消息告訴了另外幾個被救的人,那幾個人此時也都做了官。他們聽說後,也紛紛贈予商人錢財。商人以這些錢財爲本錢,重新開始做生意,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不久後又成爲一名富商。 汪應鳴兩次脫險皆有因 清朝光緒年間,安徽休寧人汪應鳴在襄陽充團練守衛長江。團練,是當時民間自發組織起來的自衛團體。由於社會動盪、流寇增多,有些團練鄉兵對於往來行人,但凡懷疑是賊人的,不由分說就拿下甚至殺掉。這樣魯莽行事,難免會傷及無辜。 一天,幾個團練鄉兵發現有來自四川的兩個商人腳下沾滿了泥土,似有遠行之色,再觀其言行,認爲他們是賊人,就揮刀想將他們斬殺。汪應鳴上前阻止大家道:「焉有不問而枉殺之者?」於是將兩人綁縛交到官府。 官員審問他們時,兩人出具了往來進貨買賣的憑據,果然是正當經商的商人,並非賊人。官府又找來與他們交易之人,也證明他們的身份不虛。兩個商人得以免死。因爲離去匆忙,他們沒有來得及詢問救命恩人汪應鳴的姓名。 過了沒多久,一夥流寇突然跑到襄陽,燒殺搶掠。汪應鳴在混亂中逃到江邊,想乘船離開。然而煙水茫茫,不見一艘擺渡船。他呼喊藏在蘆葦中的船家,希望可以搭救自己,但卻沒有人響應。 正焦急間,忽見一艘船中有人探頭出來,這人見是汪應鳴,馬上將船駛到岸邊,接他上船。原來船上之人正是之前被他搭救的兩個商人,汪應鳴遂脫離險境。 後來,汪應鳴又因爲替人打抱不平,被告到官府,他只好離開安徽。在乘船過江的前一晚,他所住的旅店中有人大聲哀哭,十分悽慘。 汪應鳴詢問店小二,才知是一名遠來的客官患了重病,一直滯留在旅店,因爲銀錢花光,店主人要將其趕出去。汪應鳴心下惻然,便贈與那位生病的客官很多錢財。 因爲耽誤了時間,汪應鳴沒有趕上當日的渡船,只得等第二天再走。第二天上船時,船家告訴大夥兒:「昨天此時狂風驟作,很多船隻都翻了,死了很多人。如果你們昨天來,現在已在魚腹中了。」 (參考數據:《寄園寄所寄》、《續人鏡陽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7/18/7290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