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念升起 隨即打開福禍之門(圖)
 
宋寶藍
 
當人動念時,心也隨之而動。善念猶如燦陽,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惡念猶如陰雲,佈滿自己的心,也降陰影於他人。

【人民報消息】當人沒有動念之前,清澈的心靈猶如明淨的湖,不起漣漪。當人動念時,心也隨之而動,心中的靜湖泛起無限的漣漪。善念猶如燦陽,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惡念猶如陰雲,佈滿自己的心,也降陰影於他人。中國古代,人們爲了降伏不好的念頭,孜孜不倦地努力踐行使惡念止息的方法,留下不少精采故事。 白豆記善念 黑豆記惡念 宋朝時期,有一人叫趙康靖,他準備了瓶子及黑白兩種豆粒。每當心生一個善念時,就往瓶中投一粒白豆;若心生一個惡念,就向瓶內投一粒黑豆。 剛開始時,趙康靖發現投入瓶內的黑豆非常多。隨着他的努力,投入瓶中的黑豆漸漸地減少了。最後心地已經完全清淨,連善惡兩種念頭都沒有了,瓶子與豆子也就棄之不用了。 古人說:「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禍福密移,迷者罔覺。」 一個人的禍與福隨着念頭的起伏變動,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地發生着變化。 一念升起 隨即打開福禍之門 宋朝衛仲達最初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天夜裏,他做夢被陰差攝到地府,帶他覈查善惡記錄。地府官員驚訝地發現,記錄他惡事的冊子之多,攤滿了庭院,而善錄只有一小軸。 冥官一看,臉色驟變,於是用秤稱了一下,不料那一小軸善錄的重量反而壓過那些惡錄。 冥官喜悅地說:「您可以出去了。」 衛仲達問道:「我還不到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惡錄?」 冥官說:「只要一念不正,鬼神馬上就會知道,並立即記錄下來。」 衛仲達又問:「那一小軸善錄記錄了什麼事呢?」 冥官說:「朝廷曾經想大興土木工程,修建三山石橋,您上奏勸諫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那一小軸善錄記錄的是您的奏章。」 衛仲達說:「可是朝廷並沒有採納我的諫言,還是動工修造了。爲什麼這份奏章還會有如此巨大的善力呢?」 冥官說:「那是因爲您動的是真念。假如朝廷能夠聽從,您的功德將會無量。如果您用這樣的心來度化世人,那一點也不難。只是您惡念太多,致使善力減去一半,不可奢望再升任宰相了。」後來,衛仲達果然只做到吏部尚書。 嚐盡慘報 意淨終改人生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有一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俞都讀私塾時與十多個人創辦文昌社團,發誓惜字放生、戒除殺生、摒棄邪淫、不犯口過,並且努力地踐行多年。 結果,他七次鄉試名落孫山,而且俞都妻子生下的五男四女,四子早夭,僅剩的一男於八歲時走失了。四女中有三個夭折,僅存一個女兒。他的妻子爲此哭瞎雙眼。 俞都終年潦倒,生活越來越窘迫。他反省自己,平日並無大過,爲何慘遭天譴? 四十七歲那年除夕夜,俞都家來了一位張姓老人。兩人閒談之間,俞都說起自己的生平遭遇,並給老翁背誦歷年寫給竈神的疏文。 老人說:「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經很久了。你的思想中惡念太重,專門追求虛名,你寫的疏文滿紙怨言,已經是褻瀆玉帝了,恐怕日後受到的懲罰還不止這些。」 俞都聽後大吃一驚,老人繼續一一爲他剖析,雖沒有犯邪淫,但他見到貌美的女子就會心神大動,妄念四起、惡意不絕,還不自知。 老人爲俞都分析種種念頭的善惡真僞,並希望他日後摒棄貪婪、色淫、妒嫉等妄念,對於善行不論大小、不分難易,皆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必有效驗。 從此,俞都痛改前非,力行善事,自號淨意道人,立志祛除各種雜念、妄念。如此踐行了三年,至明朝萬曆四年,俞都赴京應試登科,次年中進士,並且在機緣巧合下找回丟失了的兒子,失明的妻子也恢復了視力。 (參考數據:《感應篇彙編》、《俞淨意公遇竈神記》)△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11/2/6993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