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BBC特寫:中國永遠不會到來的正義 (圖)
 
【人民報消息】(BBC駐北京記者林慕蓮報導) 早上五點,池玉梅(譯音)已經開始撿垃圾並看有什麼可以用來賣錢。


池玉梅所住的地下隧道也住着其他上訪者
她和26歲的兒子劉蘇安(音譯)住在黑暗的散發臭味的地下隧道中。

兒子在一起事故中腦部受傷而又沒有獲得任何賠償。池玉梅賣了在家鄉的房子,到北京來爲兒子討個公道。

現在他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了。池玉梅的兒子急需手術,但是她沒有錢。

池玉梅哭泣說,"我不能談這件事,一談我就要哭"。

"我兒子還太年輕。我找過政府部門解決問題。但是沒有人願意幫助我們。如果真的有人願意幫助我們的話,我兒子應該已經可以做手術了。"

白天,他們從政府的一個辦公室走到另一個辦公室,然後在每個辦公室前加入那些上訪者長隊,爲自己的冤情申訴,把上訪信呈給政府衙門,就如同把信扔進了一個黑黝黝的無底洞。

這是中國官方的上訪制度,它被中國政府用作安全網來緩衝社會的緊張關係。但是去年政府收到了九百萬的申訴案件,上訪制度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

美國印第安娜大學的米切爾森正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他說:"上訪的案件數量迅速增加,因爲在農村和城市的問題正在加劇。"

他說,"在農村,這些上訪的問題大都是對基層領導人的不滿,基層幹部在當地執政時專制粗暴,被稱爲土皇帝。這些人在地方上亂收稅,亂收費並有各種腐敗問題。"

他說:"在城市裏,上訪的案子大多是關於勞動保護問題"。

很多人爲到北京上訪而長途跋涉。這是一個自兩千年前就開始的傳統,平民跋涉千里來到皇帝的面前祈求仁慈和公道。

這些上訪的人背井離鄉,生活在困窘之中。一個上訪者住的小旅館裏,一張床一晚上只要0.3元。

這些上訪者湧進一間狹小悶熱的屋子,互相傾訴各自的不幸遭遇和心中的不平。在他們的臉上刻著悲傷和痛苦。

他們抱著自己案子的材料,每個案子的情況不同但是都駭人聽聞。這些故事都有共同的主題:地方共產黨官員的犯罪,暴行甚至是謀殺。

* 積極的態度

陳平(譯音),一個爲死去的兒子要求賠償的中年婦女,雖然在上訴過程中處處碰壁,但仍然對這個制度深信不疑。

她說,「 我相信那些不腐敗的法官還是能還老百姓公道的。所以我才排除萬難來到北京。如果我們不整治腐敗,我們美好的國家就會被破壞。現在,腐敗官員正在壓迫普通老百姓。他們在我們的頭上胡作非爲。」

大多數的上訪者確實有冤情。國家信訪局局長周佔順表示,80%的羣衆上訪是有道理的。

但是上訪制度不堪重負,官員只能出於同情傾聽有限數量的上訪者申訴冤情。即使這些上訪者得到了同情,上訪局的官員也沒有法律權力來執行他們的決定。

現在,人們的不滿聲在大街上都可以聽到。

集體上訴的事件越來越頻繁,但是上訴積極分子正在加強互相的聯繫。

張舒(假名)就是這樣的一個組織者。

他說,"我想要引起社會和政府的主意。上訪制度不是這麼好。如果我不採取任何行動,人們會認爲上訪者什麼事情也乾不成"。

他還說,"我們不想嚇住政府,我們只是想讓他們明白我們已經在內部互相幫助了。"

但是,政府最害怕的就是導致社會動盪的有組織的對政府的不滿。

所以,上訪者受到粗暴的對待。

* 回頭無路

他們的村莊每年在全國人大開會之前都遭到搜查,而毆打,強迫搬遷和上訪者被遣送回家的故事時有發生。

這是一條充滿了挫折和絕望的道路,一旦踏上就沒有可以回頭的路。

對劉蘇安和他的母親來說,生活已經只剩下上訪和撿垃圾。他們面臨這樣的困境,已經開始失去希望。

劉的母親說,「我已經不再有任何信心, 他們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他們在家鄉已經一無所有,現在又無處可去,卻還在等待那恐怕永遠不會到來的正義。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7/27/3200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