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习近平说要学会“吃苦”
 
袁莉
 
【人民报消息】格洛丽亚·李急于找工作。去年6月毕业并获得平面设计硕士学位的她从秋天开始找工作,她希望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大城市找一份月薪7000元人民币左右的初级职位。她只拿到了几个实习机会,每月仅1400到2000元,没有任何福利。 今年5月,她在两天内给200多名招聘者发了消息,并向32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却只获得两个面试机会。她说她会接受任何工作,包括以前不愿考虑的销售工作。 “往前10年或者20年,社会上都是欣欣向荣的那种感觉,到处都有机会,”她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现在你即使想要去争取一些机会,但是你深知都已经看不到可以朝哪个方向走。” 随着中国跌跌撞撞地走出疫情,该国的年轻人正面临创纪录的高失业率。无论是在职业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处于挣扎中。然而,共产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告诉他们,不要再觉得自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或不能到农村去。习近平指示他们,应该学会“吃苦”。 年轻人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自己通过刻苦学习拿到了本科或研究生学位,却发现就业市场萎缩、薪资水平下降和工作时间延长。现在政府还叫他们吃苦。为什么? “我觉得叫我们吃苦就像骗你一样,就是希望你无条件地去奉献,然后去做一些他们都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格洛丽亚·李说。 父母和老师爱教育格洛丽亚·李这样的人吃苦是美德。现在还要听国家领导人这样说。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官方报纸《人民日报》五一青年节头版文章引用习近平的话说。 这篇关于习近平对年轻一代期望的文章,五次提到“吃苦”。他还以自己在“文革”期间下乡的经历,反复呼吁年轻人“自找苦吃”。 “放着好好的安稳日子不过,偏要让年轻人自找苦吃,”独立政治评论员蔡慎坤在Twitter上写道,习近平的提议是“对年轻人的蔑视”。 “这是一种什么居心?”他问。“要把中国年轻人带向何处?” 今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有1160万,创下历史纪录,每五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人失业。这一代人在日益繁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而中国领导人希望说服他们接受一个不同的现实。 青年失业率是中共非常重视的一个统计数据,因为它认为赋闲的年轻人可能会威胁到它的统治。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将包括习近平在内的逾1600万城市青年送去下乡。文化大革命后这些失业的年轻人返城,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该党接受个体经营或国家计划经济之外的工作。 今天,党的宣传机器正在炮制年轻人靠送餐、回收垃圾、摆小吃摊、打鱼种田过上体面生活的故事。这是官方的“煤气灯操纵”(一种心理操控手段,使受害者产生认知失调,质疑自己的感知力或判断力——译注),试图转移政府政策破坏经济的责任,这些政策包括打击民营部门、施加不必要的严厉的防疫措施,以及孤立中国的贸易伙伴。 许多人在精神上也存在挣扎。上海的张女士去年毕业并获得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她投了130份简历,但没有获得任何工作机会,只拿到少数面试机会。她租住在一套三居室的九平米卧室里,以兼职家教为生,不到5000元的收入仅勉强糊口。 “前段时间情绪很糟的时候,我想如果我是一个机器人,”她说,“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我不会感到无助,我不会感到无力,我不会感到沮丧、失望的话,我就会一直投一直投。” 但她意识到不应该对自己太苛刻。问题超出了她的解决范围。她不相信吃苦那一套。 “叫我们吃苦就是要去掩盖当下国内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她说。和我为本专栏采访的大多数人一样,出于安全考虑,她希望只透露自己的姓氏。还有一些人希望只用自己的英文名。 党传递的信息对一些人是有效的。郭是上海的一名数据分析师,自去年夏天以来一直没有工作,他说他不想把自己的失业归咎于疫情或共产党。他责怪自己缺乏运气和能力。 他取消了网络游戏和音乐的订阅。为了维持生计,他从去年12月开始送外卖,每天工作11到12个小时。最后,他一个月下来刚挣了5000元多一点。他辞职了,因为那工作太累了。 换句话说,他吃不了苦。 习近平关于下乡的指示不仅与年轻人脱节,也和中国的现实脱节。12月,他告诉官员们“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几周前的青年节,他回复了一群在农村地区工作的农业学生的信,赞扬他们“自找苦吃”。这封信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引发了关于习近平是否会发起一场毛泽东式的运动,将城市青年送往农村的讨论。 这样的政策将摧毁许多年轻人及其父母所珍视的中国梦,即社会地位的提升。 王是中国西南部昆明的一名前广告高管,自2021年12月疫情对他所在的行业造成严重打击以来,他一直处于失业状态。他跟身为农民的父母谈起想回老家办养猪场。他说父母强烈反对这个想法。 “他们说他们花了那么多的钱给我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不做农民,”他说。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社会,体力劳动受到轻视。由于城乡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农业的地位甚至更低。 “去找女朋友,人家一听说你是送外卖的肯定就不考虑了,”他说。如果当农民的话,他在婚姻市场上的处境会更糟。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很明显,习近平解决失业问题的建议是一种倒退。 那些选择“躺平”的中国年轻人 习近平“他每天都国家要伟大复兴”,毕业于英国一所顶尖大学、有互动设计硕士学位、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史蒂芬说。“但复兴不是每个人去做体力活,”他说,由于机器人和其他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体力工作很容易被取代。 他所在学校的13名中国毕业生中,有五人选择留在西方,在硅谷或华尔街的公司找到了工作。回国的八人中只有三人获得了工作机会。史蒂文今年搬回中国,以便离母亲更近一些。 经过几个月徒劳无果的求职,他和我为这个专栏采访的几乎所有年轻工作者一样,认为自己在中国没有前途。 “我觉得现在对我最好的出路,”他说,“就是说服父母让我润掉。”△ 袁莉为《纽约时报》撰写“新新世界”专栏,专注中国及亚洲科技、商业和政治交叉议题。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 @liyuan6。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5/31/76200.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2023/5/31)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