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用爱心坚守教育的乡村教师(多图)
 



广安华蓥顺天寨村小教师何昌芳给学生批改作业。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唐芍良综合报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因应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增加,各级政府大量招收乡村教师。这些乡村教师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仅少数是师范类毕业的青年,更多的是社会青年,他们中有高中毕业、有初中毕业、大部分只是小学毕业。在经过简单的招考手续后,随即补充到各个岗位。其性质有公办、民办和代课。

时至今日,还有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依然还在默默的坚守着,遍布于每一个偏僻的角落。他们没有抱怨房舍的简陋,没有埋怨工资的低廉,没有嫌弃学生的贫困,只是默默的坚守,坚守在甚至没有讲台的讲台上。

五旬教师坚守村小35年 坚信寒门出贵子

10月下旬,秋意渐浓。广安华蓥顺天寨村小操场上,年过五旬的何昌芳拿着扫帚正清扫黄桷树落叶。1980年,年仅15岁的何昌芳成为这所村小的老师,并亲手植下这棵黄桷树。

华蓥市溪口镇顺天寨村位于川渝交界处,村里的人祖祖辈辈守着荒凉的大山,靠务农为生。教育是村上的头等大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跃出农门,走出大山。村上唯一的学校——顺天寨村小是全村人改变命运的寄托。

1980年9月,年仅15岁的何昌芳放弃上高中,到顺天寨村小当代课老师。「当时只觉得当老师很好玩,可以教别人读书写字。」何昌芳说,到村小的第一年,她教的是五年级,年龄稍大的学生,很多学生都不叫何老师,叫姐姐。

时光荏苒,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何昌芳仍旧守着这几百平米的乡村小学。「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走出顺天寨,去外面闯一闯,不用在山里干农活儿。」何昌芳说,让学生过得更好,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刚到村小的第一天,何昌芳见土坝操场空旷,她和两个年轻老师找来一株黄桷树幼苗,移植到操场上。35年过去了,当初的黄桷树幼苗已长成大树,枝叶可遮盖大半个水泥操场。与何昌芳一起栽树的老师已在多年前调到镇上学校教书。

几年前,顺天寨村小的老师相继调离,剩下何昌芳一人。镇上领导多次找她到镇上教书,都被婉言相拒。「去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方教书肯定是好事。」可想到学校还有这么多孩子需要自己,何昌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都走了,学生怎么办,到镇上读书太远了,我不放心。」

每天放学,何昌芳将学生送出校门,修改完作业,到家时已近天黑。对于家庭,何昌芳更多的是歉意。「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太多,没有尽到做女儿、妻子、母亲的责任。」何昌芳称,结婚后,家中的大小事都由丈夫操办,虽然丈夫嘴上没说什么,心里难免会有些情绪。

如今,何昌芳的儿子邓川也成为一名教师,何昌芳心中深感自豪。「我没有要求过他『接班』,但他选择了这条艰苦的路,我支持他。」何昌芳说,希望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在教师岗位上一直坚守。

眼盲老师坚守大山深处 希望有人资助学生




马建华在讲台上课,妻子义务帮助丈夫辅导学生。

45岁的马建华是西昌市马鞍山乡茶叶村小学8个孩子唯一的老师。2008年,马建华患上视网膜色素病变,左眼视力降至0.08、右眼视力0.02,几近失明。当地教育局准备将他调到中心学校从事更轻松的工作,但他婉拒了,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孩子们上课,他的妻子杨紫琼也义务帮忙照看学生,夫妻两人在大山深处继续坚守。

12月20日,海拔2,500米的茶叶村,气温只有2度,山上的积雪还未融化。上午10时,太阳终于翻过山坳,阳光照在茶叶村小的操场上,驱散了寒意。马建华的妻子杨紫琼拎出播放机,动感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欢呼雀跃,搓着冻得通红的手,排队跳起《小苹果》。

阳光刺眼,马建华戴上墨镜,站在教室前的台阶上,微笑的看着孩子们跳舞。但事实上,他所看到的景象,只是眼前模糊的一片人影。「现在左眼基本看不到了,右眼还能看到一些。」马建华说,去年,他做了胆结石手术后,视网膜色素病变的病情似乎才稳定下来了。

马建华说,这一年,学校有三大变化。第一是直通学校的水泥路修通了,交通改善了。第二是今年5月,学校通了电,晚上再不用黑灯瞎火了,同时,村上还在学校修建了篮球场。第三是来自成都的爱心人士每月给学校捐助2,000元早餐费,杨紫琼每隔几天就下山买肉、买米、买菜,每天给孩子们做饭。而孩子们到学校时,先吃早饭,吃饱了再上课。

这其实是一所「夫妻小学」。马建华患眼病后,看不清楚,经常把字写漏笔划,有初中文化的杨紫琼帮助丈夫辅导学生,上课时纠正马建华的板书,检查学生作业。

杨紫琼说,家里的地,现在没时间去种,也不能出去打工挣钱,因为要是她不在,马建华一个人上课,肯定会应付不过来。

马建华家中还有老人,以及上高二和初三的孩子,一家人全靠马建华的工资生活。这学期开学前,乡中心校找到他,说请他到中心校去,做一份更轻松的工作,学校的孩子也分流到中心校就读。西昌市教育局也表示,可以安排他到距离城区更近的学校去上班。但是这些提议都被马建华婉拒了。

马建华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他走了,茶叶村小这个地方太偏远,可能再也没有老师愿意来到这里,孩子们只有到中心校,上学路程更远,他担心孩子因此辍学。另一方面,家长对他非常信任,寄予希望。在这学期开学前,听说孩子们可能要到中心校上课,家长们急了,找到中心校表示:「还是马老师教得好,我们信任他。」于是,茶叶村小继续保留。

谈到2016年的新年愿望,马建华说,学校里8个孩子的家中经济都特别困难,希望有人资助他们。同时,孩子们上学路太远,最远的要步行2个多小时,希望村小内能增添住宿设施,放上几张床,让他们能寄宿在学校。

独臂教师坚守村小30年 全校仅4名学生




杜秀兰陪孩子们玩耍。

6岁失去右臂,孤身一人坚守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黑潭村小。从教30年,除了教书,她还用「万能」的左手做很多事,比如给仅有的4个学生买菜、做饭、种菜、提水上二楼、陪孩子们玩……。

她,杜秀兰,是黑潭村小唯一的老师。

黑潭村小学是巴州区最偏远的学校,地处海拔1,600米的望乡台半山腰。全校仅有4个学生,两个一年级,两个幼儿园。

杜秀兰在6岁时摔断了右手,因山村医疗条件差,最终严重感染而不得不切除整个右臂。她克服了残疾人的一切不便,从小学读到初中、高中。后来,看到山沟里七八岁的孩子竟然还没上学,她便萌发办幼儿园的想法。

1985年,她租了两间房子,办起当地最早的幼儿园。她既是园长,又是保育员,更是孩子们的妈妈。从此,这个大山沟里便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1992年,幼儿教育纳入公办系统,学校考虑到杜秀兰是残疾人,不宜再私人办园,便在村校设置公办幼儿园。可孩子们在新学校读了一学期后,都不愿去读了,强烈要求杜老师教他们。家长们更是自发地带上桌凳,领着孩子亲自送到杜老师家。第二期,学校报请主管部门,将杜秀兰聘任为代课教师,从1993年起,她便载入独柏小学代课教师的名册。

自从进入代课教师的行列后,杜秀兰看到别的教师都是专科、本科学历,她感到自己落伍了,便积极报名参加中师函授学习。2003年,她拿到中师毕业证。后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代课教师如果具备大专文凭,便可报考正式教师。2008年,杜秀兰拿到西华师大的专科毕业证。

杜秀兰常说,要是能成为正式教师,她梦里都会笑醒的。她积极参加每一次教师招考,2014年,终于被录用为正式教师,实现了梦想。她的儿子高考也考上西华师范大学。

从1985年教幼儿园至今,杜秀兰已坚守了30个年头。她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都乐意坚守。我想让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当老师。」

海南百年小学 仅2老师3学生


海南百年历史的凤潭小学目前的2位老师及3名学生。
凤潭村距离海南省海口市临高县东英镇只有1.5公里,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位于临高东英镇的凤潭小学,是一所始建于清末,有着超过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虽然规模不大,是个名符其实的「麻雀学校」,但却先后培养出110多名大学生。

由于一些村民外出打工,把孩子也带出去读书了,今年9月新学年开学后,凤潭小学仅有3名一年级新生和2名老师。

58岁的符新辉是凤潭小学的老师,凤潭小学共有2名老师,除了他以外,另一名是50岁的符秉义。符新辉说,他负责教语文、体育、思想品德,符秉义负责教数学、美术、音乐。

69岁的村民王振江熟知凤潭小学的历史。他介绍,凤潭小学始建于1906年,当时叫凤潭学校,至今已有将近110年。凤潭村尊师重教,从清末以来就已成为传统,群众募捐了一笔资金,办起了这所学校,也是当地第一所学校。早些年,整个东英镇有条件的孩子都来这上学,最「辉煌」的时候,曾有70多名学生。

村民们介绍,凤潭村一共有140多户700多人,村里不少人都是凤潭小学的毕业生。学校60多年来,已先后培养出110余名大学生,特别是近些年,每年都有好几个曾经上过凤潭小学的本村学生考上大学。

符秉义原先在东英镇西兰小学教书,后来调到凤潭小学,至今已经坚守了10年。

今年教师节,村委会主任请凤潭小学2位老师到家里吃饭,让符新辉很感动。「我是今年秋季才从东英镇水邱小学调过来的,因为暑假没人在校,校园里落满树叶,杂草丛生,村干部随后回村里一打招呼,村民们便纷纷带着工具来学校,将校园清理得干干净净。」符新辉说。这里的村民比较重视教育,也很尊重老师,是让二位老师留在这里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或在镇上买地盖房,一些学龄儿童也被父母带到镇上、县城甚至海口读书,留在村里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

凤潭村村长说,「我们正在积极向家长争取,让正在镇中心小学上一年级的几名学生,以后回凤潭小学读二年级。现在村里约有10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幼儿园上学前班,明年也争取让他们回村里上一年级。

很多村民担心学校因为人太少而被撤并,大家都希望能保留凤潭小学,让朗朗书声在这所百年老校中延续下去。对于村民来说,这所百年小学保留的意义是厚重的血脉传承。

在当今社会弥漫着世俗习气的环境里,这些乡村教师坚守着内心的淡泊与清雅。他们也许没有高深的学问,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可能也没有儒雅的外表,但却以内心最朴素的爱浇灌着每一棵小花小草,默默守护着偏乡孩子们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什么比教育更需要爱心的坚守。△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5/12/22/6270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江绵恒和韩正,哪个精神失常了(多图)
1. ?!江绵恒和韩正,哪个精神失常了(多图) (471,629次)

刘云山这么一闹,促习下了一个决心(多图)
2. 刘云山这么一闹,促习下了一个决心(多图) (468,260次)

自燃!曾庆红连同铁帽子一起烧成灰(多图)
3. 自燃!曾庆红连同铁帽子一起烧成灰(多图) (461,644次)

新华网这两题目不惊人 但内容惊人(图)
4. 新华网这两题目不惊人 但内容惊人(图) (454,902次)

习要动教育界 江姘头陈至立悬了(图)
5. 习要动教育界 江姘头陈至立悬了(图) (450,525次)

孟建柱趣闻:江一手提拔的爱将地震热舞(图)
6. 孟建柱趣闻:江一手提拔的爱将地震热舞(图) (426,536次)

坏菜了!刘云山在三胖面前充大瓣蒜(多图)
7. 坏菜了!刘云山在三胖面前充大瓣蒜(多图) (416,157次)

好!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股东(图)
8. 好!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股东(图) (406,689次)

李克强「高铁外交」再落一棋 中泰铁路开工(图)
9. 李克强「高铁外交」再落一棋 中泰铁路开工(图) (343,849次)

两根筷子所蕴含的无限文化(多图)
10. 两根筷子所蕴含的无限文化(多图) (335,210次)

这个宇宙新发现让人类得使劲琢磨(多图)
11. 这个宇宙新发现让人类得使劲琢磨(多图) (277,920次)

行星听喝儿撞地球 屡屡擦身而过(多图)
12. 行星听喝儿撞地球 屡屡擦身而过(多图) (275,857次)

这么折腾北京的天儿…咱也SDR了(多图)
13. 这么折腾北京的天儿…咱也SDR了(多图) (268,649次)

纯爷们儿!一对新人婚礼上的感动(多图)
14. 纯爷们儿!一对新人婚礼上的感动(多图) (264,778次)

战略伙伴全天候 中非携手真共赢(多图)
15. 战略伙伴全天候 中非携手真共赢(多图) (260,503次)

不笑话:都是巴黎惹的祸(图)
16. 不笑话:都是巴黎惹的祸(图) (249,861次)

聂树斌案因谷开来减刑而继续延期(图)
17. 聂树斌案因谷开来减刑而继续延期(图) (233,032次)

美国警官守护重伤警马不愿离开(多图)
18. 美国警官守护重伤警马不愿离开(多图) (211,561次)

天文不断发现古老星系 挑战现有宇宙理论(多图)
19. 天文不断发现古老星系 挑战现有宇宙理论(多图) (198,667次)

首次发现太空宝宝极像躺在子宫里(多图)
20. 首次发现太空宝宝极像躺在子宫里(多图) (197,681次)

为了一个「假说」多国科学家烧包儿了(图)
21. 为了一个「假说」多国科学家烧包儿了(图) (196,134次)

历史巧安排︰民族复兴 呦呦获奖(多图)
22. 历史巧安排︰民族复兴 呦呦获奖(多图) (194,403次)

天使应该就是这个女孩的模样(多图)
23. 天使应该就是这个女孩的模样(多图) (190,889次)

山东聂案延长复查  福建20年旧案启动再审(图)
24. 山东聂案延长复查 福建20年旧案启动再审(图) (190,818次)

陆地植物与水生藻类不是祖孙关系(图)
25. 陆地植物与水生藻类不是祖孙关系(图) (183,620次)

习近平决不是如此鼠肚鸡肠的人(多图)
26. 习近平决不是如此鼠肚鸡肠的人(多图) (176,541次)

韩红的这个微博给老江提个醒儿(图)
27. 韩红的这个微博给老江提个醒儿(图) (174,305次)

乌镇绝图:习近平面前 刘云山一个怂(图)
28. 乌镇绝图:习近平面前 刘云山一个怂(图) (162,788次)

刘晓庆坦言新书是对「那个事件的总结」(图)
29. 刘晓庆坦言新书是对「那个事件的总结」(图) (162,708次)

在濒死后 她们知道了自己来的地方(多图)
30. 在濒死后 她们知道了自己来的地方(多图) (116,855次)

科学家发现:善恶有报是真正的科学(图)
31. 科学家发现:善恶有报是真正的科学(图) (106,870次)

土耳其击落经济伙伴的战机动机蹊跷(图)
32. 土耳其击落经济伙伴的战机动机蹊跷(图) (88,710次)

习近平对非洲全天候朋友的经典语录(图)
33. 习近平对非洲全天候朋友的经典语录(图) (88,039次)

一印度妇女胆囊取出的结石打破观念(图)
34. 一印度妇女胆囊取出的结石打破观念(图) (82,965次)

空姐蹲地喂饭 老人感动落泪(图)
35. 空姐蹲地喂饭 老人感动落泪(图) (72,719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