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攻击后的10多天来,记者得以目睹以色列人民的坚韧与团结。他们从一开始的震惊、悲痛和对哈马斯的愤怒中,快速将悲伤转化为力量,召集后备军人启动「铁剑之战」(Swords of Iron)行动。原本因极右派政府司法改革而分裂的社会,立刻放下政治分歧,共同面对危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竭力出钱出力,支援士兵、无家可归的家庭、伤亡者的亲人以及被绑人质的家属。
同样,「地基基金会」(Keren Hayesod) 与以色列犹太机构(Jewish Agency for Israel) 合作,启动了一项紧急基金,用于援助恐怖袭击的受害者、照顾正在应对战争的新移民,以及援助居住在阿米古尔(Amigur)庇护所的老人。此外,犹太国家基金会(Jewish National Fundation) 也发起了「美国犹太基金会以色列韧性募款活动」(JNF-USA Israel Resilience Campaign),旨在支持因冲突而被迫逃离家园的以色列公民,并在当地设有营运中心,提供临时住房、创伤服务等。
根据犹太人习俗,除非有特殊原因,往生者需要在一、两天内尽快下葬。因此,这次浩劫的1400多名以色列平民和士兵的遗体,需要志愿掘墓人协助完成繁重的准备工作。根据《以色列时报》(The Times of Israel)报导,过去一周内,有些墓地的葬礼日夜举行,需要志愿者团队准备新的坟墓,有人透过谷歌文件系统发送所需志愿者时刻表到社区WhatsApp群组,没几分钟内就被志愿者填满。
另外,当前的危机也让原本立场不同的以色列人重新思考,超越政治。原本极力反对政府司法改革方案的「武装的兄弟姊妹」(Brothers and Sisters in Arms)组织,10个月一直是领导反政府的抗议活动,但如今他们将组织改名为「以色列的兄弟姊妹」(Brothers and Sisters for Israel)将示威抗议的动员能力转换为支援工作,他们在特拉维夫的展览中心成立一个由数百名志愿者组成的民事行动室,与以色列军方紧密协调,不遗余力地寻找失踪者,并积极采购士兵急需的装备,展开前所未有的综合后勤行动。。
以色列因高科技发达而有「新创国家」(Start-up Nation) 的美名。面对哈马斯的挑战,以色列高科技产业也不落人后,不仅共同募款还提供专业协助。这些公司运用他们的技术能力,如智慧、脸部辨识等协助政府。譬如以色列国家网路理事会的前负责人和高科技公司Code Blue的创始人拉斐尔·弗朗哥(Rafael Franco)与以色列最大的媒体及行销传播集团Gitam Group (BBDO Israel) 的伊多哈土( Ido Har Tuv) 合作,在特拉维夫的Gitam总部成立了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平民作战室」(Civilian War Room),这个作战室每天24小时不停歇运作,专注于寻找人质和传达哈马斯如同ISIS (伊斯兰国) 的残暴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