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农村啃老”现象严重 博主:根本问题是就业与保障
 
【人民报消息】中共官方《半月谈》杂志日前发表文章,谈到中国“农村啃老”现象亟须引起重视。其他官媒也就此问题发表了评论。农村中青年人为何会普遍“啃老”?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中国农村哪些深层问题? 据《半月谈》杂志11月5日报导,在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中青年人“啃老”现象,从20岁至40岁年龄段的人群都有覆盖。其中,年轻人啃老主要表现为工作后入不敷出、在家待业等,而30岁以上的人群不乏依靠父母买车、付房贷,部分父母还要拿出自己的养老钱贴补儿孙。文章认为,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农村啃老”现象亟须引起重视。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对此,油管博主“躺平叔”分析指出:“这啃老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就业问题,还是保障问题……核心问题就是提供就业,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的岗位。这是国家的任务,就是政府你要做的。第二个就是保障,农民有了保障,即使有啃老,也不会矛盾太突出。第三,要改变,你就得在农村加大投入,把这些资金要向农村地区的保障多倾斜。” “农村啃老”的痛苦指数比城市更高? 官媒新华社周二也转载了《广州日报》的评论文章《“农村啃老”现象须正视》。文章谈到,与城市相比,“农村啃老”的痛苦指数更高。因为众所周知,农村老人多半收入微薄,很多人靠一生节衣缩食,才存了一点“棺材本”,进入暮年,非但不能指望孩子,还被孩子“讹”上了,甚至第二代带著第三代一起“啃老”。 对此,来自河北农村、疫情期间“润”美的王先生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真正“啃老”是那些有高收入和退休工资的城镇居民;而农村人往往连“啃老”的条件都没有。 “所有农村从事的都是最基础的工作,什么建筑、服务行业的,像这些都是需要体力的。农村整体大部分都是父母没有什么存款。”王先生谈到,很多农村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在按照传统观念给儿子买房、娶妻之后,就基本掏光了所有积蓄,甚至还要借很多钱。 “年轻人工作也不好找,生活挺困难,还得贴补一下子。到老的时候,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存款,有存款的农村老人特别少。”王先生指出,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医保条件都很差,父母年老没有劳动能力后,自身生存都极为艰难,往往需要子女经济援助,所有根本没有资本能让子女“啃”。 同时,王先生分析,“农村啃老”问题涉及到养老、就业、人口比例失调及乡村空心化等诸多因素,是个总体问题,孤立地看待“啃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经济下滑打工困难 农村青年都在干嘛? 中共官媒在有关“农村啃老”的报导中,虽然罕见地承认了经济下滑导致进城就业困难,年轻人即使有工作也入不敷出等,但却不敢就青年失业问题更多著墨。 实际上,中国在疫情之后经济持续下滑,房地产低迷和消费疲软累及就业,尤其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根据官方数据,今年9月份,中国16岁至24岁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17.6%,继续保持高位。这其中尚不包含在校生与大量的农村失业人口。 同时,经济不振和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外资在过去几年纷纷从中国撤离,民营企业在官方政策打击下也不景气。这些直接导致了中国东南沿海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倒闭,大量农民工失业。据路透社报导,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人口从事零工经济。那么,这些失业的农村青年都去哪里了? “像南方发达地区,回乡还可以上(本地)工厂上班去。像我家是北方地区,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工厂,回家只能种地。”来自河北的王先生指出,中国各地农村差异很大,有的地方人均地多些,有的则人均地很少,“尤其是中原地区,每个人都不到一亩地。靠土地产出,基本生活都没法维持。” 来自广东湛江乡村、化名“边缘人”的一位男青年以书面方式告诉自由亚洲电台,现在经济很差,“大把”的年轻人出来打工却找不到工作,不过呆在家里“啃老”的并不多。谈到青年人的回乡出路,他的回答是“打工送外卖、种菜,还有打奖(海南私人彩票)”。 回乡送外卖、种菜与打奖:广东农村青年“啃老”难 说到打奖,“边缘人”说可别小看,因为整个海南以及湛江等地的年轻人都在玩这个:“这有好几种玩法,赔率分别是1:9500,1:950,1:95。我们这里之前有人中了好几十万买楼买房子娶到老婆的,但是也有倾家荡产的,亏了就亏了。” “边缘人”还表示,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打螺丝,转去送外卖的倒是很多。他说:“年轻人送外卖倒不觉得什么,凭实力挣钱嘛。不过,我这个镇的外卖都是其他镇的年轻人在干,因为怕撞到熟人,被人取笑。” “边缘人”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在外漂泊已近九年,什么都做过。他一度认为只要自己肯干,一年挣几万块钱都不是问题,但自疫情之后,他从广东去北京、再到上海,招工屡屡碰壁,让他感到非常绝望。现在,他没有固定工作,养活自己都困难,不过他也没有打算回乡“啃老”。 “今年的医保涨到了400一个人。我叫我父母交他们的就行了。我的不用交。”“边缘人”告诉本台,他的父母都在做用电动车拉客的生意,并且是属于非法的,每天收入能有100多块就高兴的合不拢嘴了,少的时候只能赚到十几、二十块,所以根本无法“啃老”。 记者问“边缘人”是否可以回家种地,他说,当年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年纪小就没分到任何土地,父母的地也只有“巴掌大的一丁点儿”,做著都无味。 经济危机下 返乡的农村青年出路何在? 国际非政府组织《中国劳工论坛》今年2月曾发表文章《去留何计——危机下农村青年出路何在?》,其中提到,在当前经济危机之下,曾经吸收了大量农民工的中国城市已无力再向过去一样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人口流动正在逆转,更多的农民工返回农村。不过,无论是打工还是回乡,农村青年的未来都极其艰难。△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7/86330.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4年11月7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