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九評》是中華民族的「及時雨」
 
作者:史達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時報的社論系列《九評共產黨》自11月19日連續刊登以來,在華人各界引起了很久以來沒有過的震動;有人形容《九評共產黨》就像九顆原子彈,可見其震撼的威力。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幾乎是屏著呼吸讀完了一篇篇陸續發表的《九評》文章,筆者幾天來一直是沉浸在《九評》對自己的心靈和智力的洗禮中。相信《九評》將被譯成世界各種文字,那時對世界的震撼可能必須用九顆氫彈來描述了。

上面是一種感性的描述。

其實,《九評共產黨》幾乎沒有感性和激動的言辭,所用之資料都是對歷史事實的描述和分析。但是,《九評》的觀點和角度卻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一種超然的氣度,像是一個過來人在陳訴一樁久遠的歷史事件,而且充滿善意。

讀罷《九評共產黨》社論和一評《評共產黨是甚麼》後,筆者就感受良多。

《九評》沒有仇恨、沒有悲哀、沒有埋怨、沒有悔意。他要揭示的是共產運動的來龍去脈、其歷史和後果:「本文所關注的,是中國最後一波回應的結果,共產主義運動和共產黨。分析一下在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時間,付出了近億非正常人口死亡,以及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之後,中國所選擇的,或者說是中國所被強加的,是一個甚麼樣的結果?」

《九評》揭開了共產黨「以暴力恐怖奪取和維持政權」、「以謊言爲暴力的潤滑劑」、「以黨性取代和消滅人性」等表象。其中以中共發表過的有關美國的社論讓人突然:原來共產黨對美國社會是完全了解的、甚至遠在1947年!──「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爲她沒有強佔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 (摘自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1947年7月4日)

《九評》有關共產黨「不斷變化的立場原則」的分析獨到清晰:中共就像人類當今頭號病魔「愛滋病」一樣,極善變易。它沒有原則、沒有底線、不擇手段、紅黑兩手通吃,只爲自己寄生存在、不惜置他人於死地而毫無人性良知而言。

《九評》提出了共產黨是「反自然和反人性的邪靈」及其「邪靈附體的特徵」,「共產黨是集古今中外邪惡之大全的最大邪教組織」,一語道白共產黨的本質。文革中讓子女批鬥父母、甚至眼看長輩被活生生地剝皮,還要感謝共產黨,這隻有共產黨才讓人做得出來;社會整體規模上人性被扭曲和心靈被附體後的神昏顛倒,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可幸的是,「現今苟延殘喘的共產政權已經日暮途窮,它們的崩潰指日可待。」

如此,《九評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及時雨」,他出現在世界共產主要運動被唾棄之時、中共徹底垮臺之前,給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乃至人類下了一場催人快醒的「及時雨」。

在沉睡的人中,其實也包括筆者本人。迄今爲止《九評》給予本人的啓迪是,筆者深深感到長期受了共產邪靈「教育」的殘餘仍舊在自己言行和思考中存在,包括許多筆者前期較爲刻薄的文章和詞語、及思維邏輯。在此感謝《九評》的作者或作者們,謝謝你們。

也許,最爲受益的將是被共產邪靈征服、成爲其一部份的共產黨員們。當歷史事實證明自己一生爲之奮鬥的是通向越陷越深的魔穴時,這可能是一種無可言狀的後悔和悲哀;但是,如果有生之年,能夠觸摸到諸如《九評》這樣的醒藥、遇上這場「及時雨」,何嘗不是一種幸運:更何況,「浪子回頭金不換」。而這一切,我想是不是也是《九評》的作者或作者們的其中一個善意和期待?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1/30/3336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