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的反美情绪是江泽民制造的
 
作者:林保华
 
【人民报消息】美国总统布希即将访问北京,中美关系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最关切的是为何中国青年人中有那样强烈的反美情绪,在一九九九年五月北约误炸中共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二○○一年四月两国军机在南中国海相撞以及同年九月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时,中国青年表现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月二十六日共青团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所发表的一项调查对此有所反映。

这项于前年四月到去年七月在北京、洛阳、福州对一百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调查显示,他们心目中有"两个美国",既认为美国"霸道",又欣赏其"先进";既充满"反感",又满怀"向往"。报导说,访谈中大学生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提到美国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学生用得最多的字眼是"霸道"、"国际警察"等。一位受访者说,小学学历史时,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美国就是恶势力的代表。随著年龄增长,经常看到美国在人权、香港、台湾等问题上干预中国,因此对它没有好感。多数学生只是情绪上对"爱管闲事"的美国反感,当深入地问他们为什么会反对美国的做法时,他们基本无法解释,只觉得情绪上接受不了。当这种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后,一个令人向往、先进发达和自由的美国就会出现在他们心中。访谈还发现,内地的广播、报纸是大学生了解美国最主要的资讯渠道。

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青年的反美情绪从小就受到灌输;第二,灌输渠道主要从中共,特别是江泽民直接控制的媒体;第三,他们的反美主要在感性层面上,冷静下来就不反美了。

文革结束以后,中美有一段蜜月期,北京反复强调的三个公报,有两个是那个时候签署的,美国做了很多妥协。中美关系的恶化是在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杀以后,中共大肆煽动反美情绪来维系内部的团结。这个时候,也就是江泽民上台并且逐渐巩固其地位以后。最近<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纪思道却声称江是美国在北京的人,那是被江泽民的假像所欺骗,不能因为他会背林肯的演说,会唱几首美国民歌,从而就认为江亲美,而是要从路线来看。

六四以后,邓小平鉴于中国处境的孤立,提出外交上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二十四字方针。对美国则是"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但是江泽民利用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职务,推行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的路线,以后又多次提出反对"分化、西化",矛头指向美国。江泽民在一九九三年兼任国家主席和邓小平病重以后,改为推行大国外交,提出"多极论"来同美国对抗,甚至于向俄国购买大量武器装备,展现自己的军事实力并恐吓美国和周围邻国。一九九五年开始,解放军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特别是在台湾海峡,不但向台湾海域发射导弹,甚至有将领扬言会向美国的洛杉矶投掷核武器。江泽民还热心构筑反美统一战线,同流氓国家打得火热,甚至向他们输送先进武器和技术,唯恐天下不乱,给美国和世界制造麻烦。江泽民再同俄国及中亚国家成立上海六国组织同北约抗衡。江泽民有时作出亲美状,只是贪图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和外国资金的流入,来稳定社会和满足中共特权集团穷奢极欲的生活,并窃取美国先进技术。

去年"九一一"以后,中国民间的反美情绪很快被中共当局冷却,中共表面上同美国反恐的合作,使中美关系走向和缓及稍微正常,表明中共的对美政策有所改变,与此相关的是中共对台湾的"文攻武吓"政策也有所收敛。这些都被认为中共转向务实。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样的转变呢?这同胡锦涛接班影响力的增长,特别是介入中美关系有关,这点我们以后再说。

(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8/1892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