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以人权的名义(图)
 
邵建
 
【人民报消息】“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这是胡适先生一九一四年在其《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文章中所引用的美国学者Goldwin Smith的话,胡先生把这句话译为“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如果要想再简洁一点,不妨为:“国家之上是人”。

什么叫“国家之上是人”?

一九八八年,澳大利亚新的国会大厦落成,它坐落在一个小丘之上,面对山岗,居高临下,气势如此非凡。但,奇怪的是,大厦上面特意铺了一层绿草地,用以供游人在其上休憩、散步和玩耍。这样的设计当然有其用意:人们可以活动在自己的议员头上,因为,公民的权利高于一切,包括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国会。

这就叫“国家之上是人”。

如果换一个语境,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做“国以民为本”。可惜这句话到此为止,如果往下续,按其逻辑,岂不就是:民在国之上?

道理是显然的,但它常常被遮蔽。

既然民为国本,无民则无国。那么,有民呢,是否可以无国?亦可。比如原始人类的伊甸园时代。但,伊甸园里不伊甸,人类身上那永恒的蛮性遗留总是要使他们相互侵害。哪怕就是为了安全,人们也需要一种机构保护自己,而国家就是作为这种机构因约(契约)而生——这就是西方契约论中的国家源起。

具而言,人们是这样组成国家的,即拥有自然权利的人们——这个权利也叫“天赋人权”——把自己的权利割让出一部分,让渡到那个叫做国家的身上,国家因此便获得由每个人的权利转换而至的权力。从权利到权力,一字之转,前者叫“人权”,后者叫“主权”。它们的关系式,不妨就是一句话:权利乃权力之母。

作为母权的权利(即人权)优先于派生的权力(即主权),这本是常识。可是常识却有意被颠之倒之,所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比如两三年前有关科所沃的议论。显然,那是有人故意要把水搅混。

还浊于清,此其时也。

把人权与主权放在一个国际语境中,如果一个主权国家正在肆虐自己的公民——比如当年“红色高棉”大肆屠戮柬埔寨人民,那么,作为一个更高的权力力量比如联合国,是否可以对其干涉?答案在我这里是肯定的,而且毫不犹豫。与其说这是国际力量干涉主权,毋宁说是在保护遭到主权侵犯的人权。

此即:当主权与人权一致时,干涉主权即干涉人权;当主权与人权为敌时,不干涉主权即背弃人权。全部问题就在于主权对人权的态度。在这里,主权其实是占有主动权的,它被干涉,也是自找。想想两三年前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发生的事件吧,当时法国左翼知识分子格鲁克斯曼一篇《以欧洲的名义阻止纳粹悲剧重演》表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倾向。这题目在我看来不如就是“以人权的名义……”

以人权的名义,我写下了如上的短章。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10/2379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