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7月8日发表
人气:12,420 分享:
|
|
青年养老院遍地开花 中国人躺平新去处 |
|
【人民报消息】「青年养老院」在中国的近郊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主打「短暂逃离、放松充电、身心疗愈」,因为物价便宜、亲近自然和具备文化特色,让在城市职场「内卷」的打工青年提早「养老」。行业猎头分析,青年养老院的崛起呈现中国青年消极的就业现状,加上经济下滑让青年看不到短期内升职加薪的希望,促使青年选择逃避。
据美国之音报导,在苏州近郊,一座全新的青年养老院7月初筹备开张,宣传一周人民币500元入住。美国之音联系主理人小许的这天,屋舍还在验收阶段,但群组里已有上百名排队等候入住的房客积极咨询。
一年前,小许在山里租下一间小房子当作咖啡工作室,「逃离城市」成为他的招牌,迎来许多新朋友来山里体验「一日老板」。就在小许思索如何把共创共建的计划升级时,青年养老院给了他实验性方向,号召青年「回山里养老」。
他形容这是披著养老院的壳,给年轻人身心灵疗愈放松,短暂逃离生活或缓解工作压力的地方,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想求得的「解」。
小许表示,建立一座青年养老院的门槛很低,但是要搞出名堂得靠活动内容,需要通过会员制筛选年龄、人格特质、职业等类别,要让志同道合「同频」的青年人在共同空间互动,享受自然,创造同频却多元的群体交流才是目标。小许强调人们要追逐「乡村生活方式」,而不仅追逐青年养老院的名。
对于青年躺平等于放弃奋斗的质疑,小许对美国之音说:「消极的一些信息也好、指责或是这种观点,我不太认可,时下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已经足够大了,房子买在高点,工作目前又是如此地卷,(工时)996,总得让他有一个休息的点吧?他不是真地来躺平,他只是来短时间充电和放空,对身心灵解压,他不是说真地来逃离的。我住家里一分钱不要,这那才是真地逃离。」
但微博网民也出现不同声音,有人认为「这是『低支养闲』,比『高薪养廉』高尚太多」。有人指出「像医院,寻找精神自由多于身体自由」,「面对社会的变化,青年需要适应,各界更应重视底层原因,充分就业是职责之一。」也有网民挞伐「叫躺平院,别侮辱老人」、「无业游民就是逃避」、「中国45岁的人就想养老,那中国会走回头路,这是人生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不值得提倡」。
青年养老院遍地开花
青年养老院正在中国遍地开花,一间位于河南主打「20多岁女生裸辞到山里开的青年养老院」,第二和第三院址将落地郑州和兰州,还未正式营业就吸引上万人咨询,运营团队在社群平台发布,短短三个月营收利润达近七位数,且持续招募合伙人,规划发展到全中国。
2022年10月在云南打造中国第一家青年养老院的创立人卢柏克乐观看待外界对青年养老院的质疑,他强调人都需要躺平、不间断地休息,尊重各种看法。但新产业的发展迅猛也引发担忧。
卢柏克告诉美国之音:「现在很多人觉得有个房子就能搞成一个青年养老院,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没有去规范的话、没有自我认知的话,其实这个行业还是会被做得很糟糕,跟风去做青年养老院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反而会拉低这个行业的水准,因为竞争让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不正规。」
卢柏克从2014年成立青年旅社、旅游公司到公益组织,长达10年了解青年身心灵需求的经验,让他和伙伴决定创立青年养老院,以人为本出发,限定18-45岁有工作经验的群体入住,而目前入住的多以自由职业者,或在工作生活上遭遇瓶颈的年轻人居多,休息后再重新出发。他说,多数人离开青年养老院后,心态产生变化,让社交、学习或工作表现都更好。据美国之音记者向各地青年养老院访查,青年入住可自由参与瑜珈、咖啡、摄影、烹饪、茶艺、棋牌、红酒等各类教程,有的则强调亲近自然的农活、园艺、钓鱼活动等,收费依照地区和活动内容各异,像是泉州和成都有一个月人民币1200元包吃住;河北的有一个月3588元,也有按周计费。
消极躺平背后的残酷经济现实
在香港的IMC Talent猎头公司创始人David Xu分析,青年养老院发展的关键背景是中国职场环境变差,对年轻人越趋苛刻且不友好,具体表现在加班、人事关系复杂、无意义工作增加、行政流程冗长,使年轻人普遍对职场失望,选择逃避。
David告诉美国之音:「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等院校毕业文凭贬值,市场从人才供应角度来讲,毕业生供给量变大。加上经济在下滑,年轻人的就业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机会变少,收入不像5年、10年前那样漂亮跟稳定,就是消极的一个局面。」
David补充道,被称为「Z世代」的00后,因为成长过程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较深,自我感受摆第一,做决策不太受到社会和家庭压力束缚,就业心态只要不喜欢一份工作,就是裸辞或果断辞职换工作,甚至先停一停宅在家或去旅行,累积下来造就了青年养老院萌芽的土壤。
David强调青年养老院是「花丛中开出的特别的花,但它其实本质还是花」,只是青年裸辞后休息旅居的新形式,更像数字游民加上青年旅舍的结合,但本质仍是商业化,并非公益事业或乌托邦。
有别于「躺平」不为中共官方所乐见,《中新社》7月2日报导记者探访河北省井陉县的「青年养老院」,地方政府意外透露出肯定意味。报导引述井陉县住建局长王海维表示,此举旨在抱团发展,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发展,带动县域乡村全面振兴。
由于青年养老院倚仗社群媒体吸引好奇民众追风的心态,但舆论环境下,但凡出现负面争议,像是农村交通不便、边界感差、设备陈旧或社群成员矛盾,这行业将面临穷途末路或重新洗牌。
David表示,青年仍需具备工作积累、经济基础、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才能真正享受青年养老院的生活概念。
David也提及,青年养老院提供暂时的美好出口,商业化之后就是梦想被打碎、泡沫被搓破,最终青年仍需要独自面对孤独、内心失落、财务压力、是否重回职场的纠结、甚至家人压力的现实。
青年养老院恐冲击人力资本累积
在杭州的上班族何先生认为,在「躺平城市」做青年养老院生意是顺势而为,像云南具备天然「躺平心智」,关键是生活成本便宜,才能以低价出租。他评估自由职业者才会去青年养老院,像是「网红不差钱,或做著不差钱的梦,差钱的人才不会去。」
何先生表示,若在北上广深打造青年养老院成本太高,入住成本更得翻倍,根本躺不起,且一线城市太卷,若主打躺平,入住者恐会更焦虑。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表示,年轻人对青年养老院趋之若鹜,反映中国青年失业率高,而就业的内卷压力攀升。再者是习近平鼓励青年朝向资通讯产业工厂工作,之前热门的金融业薪资下降或抑制电商服务业都让年轻人在低薪、买房无望、抵抗成家立业压力后,直接「躺平」。
而青年养老院多选址在农村,物价低廉正是短时间内兴起的条件,消费和生活的条件比城市轻松。但王国臣认为,青年养老院不可能长期发展,除非「啃老」,不然入住要花钱却不工作,没有经济立基,不符合经济学逻辑,长此以往将冲击中国经济。
王国臣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经济)现在也是个在转型的阶段,从一个经济快速成长到一个新常态的过程中,他们也在适应明天不会更好。你会去青年养老院,就是自由业者,如果是一个动不动就长期离职或者是请假,人力资本技术没办法去累积的话,长期的经济发展当然会有抑制的效果。」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8/83821.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导读 |
|
|
 |
 |
 |
1. 魏凤和李尚福谁的问题更大 秦刚软著陆(图)
( 169,248次)
2. 丁薛祥任新职 中南海释放三大政治信号(图)
( 164,553次)
3. 十年了,习近平还在担心军队政变吗
(144,699次)
4. 破天荒!中共两任防部长被同时双开 专家:内乱的开始(图)
( 143,801次)
5. 当党魁被中共抛弃时 习的下场跟他们一样惨?(图)
( 137,101次)
6. 中共原住建部部长陈政高骤死有蹊跷(图)
(133,660次)
7. 干了这事必倒大楣 哈尔滨四任政法委书记全落马(图)
( 124,362次)
8. 江西原副省长洪礼和落马 曾登机延误与乘客对骂
(122,497次)
9. 传贪腐超27亿 落马唐山医院院长背后有大人物 (图)
( 120,869次)
10. 中共一天清算两防长 重演明末亡朝败象(图)
( 119,211次)
11. 习近平内部讲话曝光 三中全会倒退70年!(图)
( 119,195次)
12. 习近平前往青海宏觉寺有用意 习仲勋曾在此为十世班禅送行
(118,192次)
13. 军头罕见赴延安祭旗 三中全会陷维稳魔咒(图)
( 114,008次)
14. 习近平恫吓军头 准备打内战(图)
( 112,421次)
15. 李强遭暗批 房地产三信号大不妙!(图)
( 108,784次)
16. 中共火车头不行了 上海一举动引网友热议(多图/视频)
( 108,564次)
17. 路线思想未统一致延迟? 三中全会终于宣布7月15日召开
(101,162次)
18. 省级高官纷纷落马!涉西藏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地
(98,109次)
19. 喊「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 李强言论为何遭下架?(图)
( 96,685次)
20. 史上最邪恶的大屠杀仍然在中国继续发生(图)
( 92,677次)
21. 江泽民把军队变烂泥 习深陷其中难自拔(图)
( 89,754次)
22. 天意!灵隐寺发大水这件事有关?(图)
( 87,443次)
23. 调查:在英港人赞成取缔香港驻英经贸处(图)
( 83,971次)
24. 定陵发掘酿惨剧 天网恢恢饶过谁(图)
( 77,447次)
25. 美国国务院谴责中共将俩名活动人士判刑(图)
( 76,738次)
26. 热情被折腾完了 外资另择良配撤离中国(图)
( 73,198次)
27. 银行坏账惊涛骇浪 金融业担心的消息来了(视频)
( 72,407次)
28. 美国特拉华州众议院通过决议谴责中共活摘器官(多图)
( 71,315次)
29. 网传清华招办主任被带走 要倒查六任释何信号?(图)
( 70,383次)
30. 日本使馆降半旗致哀胡友平 告诉中国人两件事(图)
( 70,136次)
31. 数百中国游客在越南挥血旗 旅行社被罚5150万盾(图)
( 69,688次)
32. 金正恩像章公开亮相 曾经的毛像章去哪儿了(图)
( 69,277次)
33. 中国灾情 外国领导人为何不再慰问华人和捐款(图)
( 68,860次)
34. 孩子在校验血不通知家长 细思极恐(图)
( 68,804次)
35. 洛杉矶「六四」抗议活动参与者家属在中国遭警方恐吓(图)
( 64,736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