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著名反腐作家坦诚其作品目前还不敢碰江泽民等
 
【人民报消息】《纽约时报》最近一篇有关中国作家周梅森的报导说,批评界有人认为周梅森反腐作品的巨大成功,说明中国领导层比过去更能容忍公开的批评了,但是也有人说,中国的文学领域存在大片禁区,周梅森的反腐作品对于现行体制是“小骂大帮忙”。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刊载在《纽约时报》星期六的“人物侧影”栏目里的这篇报导的题目是:“牛虻式的作家批评中国的权贵,但从不出格”。英国19世纪末的小说《牛虻》塑造了一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针砭时弊的斗士的形象,《纽约时报》显然是借用这个形象来比喻中国当代反腐败作家周梅森。

《纽约时报》这篇报导的主要内容,是批评界和周梅森本人对他反腐败作品的成功的看法:批评界一派人认为,周梅森的成功表明,中国领导层对于公开的批评“越来越有度量了”;另一派人则说,周梅森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对现行体制“小骂大帮忙”、“站在政府一边,充当传声筒”、“向标榜改革的政府脸上贴金”。周梅森本人则辩解说,“我的人物都是省一级、部一级的高官;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我不能再往上写了,写了也没法出版。”

耶鲁大学文学批评家苏玮表示,当代中国反腐败作品的文学性乏善可陈,但是从社会批评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还是有价值的。

这位批评家说,对一部反腐败作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人性挖掘的深浅,而不是所刻划人物的官职的高低。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文学教授梁丽芳也说,反腐败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揭示产生腐败的"环境"。

周梅森说,“中国社会存在的冲突和问题以及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为当代中国作家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耶鲁大学的苏玮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说,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开拓。

《纽约时报》的报导说,在中国,文学创作除了不能碰中央一级领导人而外,还指出多党民主是另一个主要禁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5/25/3124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