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著名反腐作家坦誠其作品目前還不敢碰江澤民等
 
【人民報消息】《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有關中國作家周梅森的報導說,批評界有人認爲周梅森反腐作品的巨大成功,說明中國領導層比過去更能容忍公開的批評了,但是也有人說,中國的文學領域存在大片禁區,周梅森的反腐作品對於現行體制是「小罵大幫忙」。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刊載在《紐約時報》星期六的「人物側影」欄目裏的這篇報導的題目是:「牛虻式的作家批評中國的權貴,但從不出格」。英國19世紀末的小說《牛虻》塑造了一個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鍼砭時弊的鬥士的形象,《紐約時報》顯然是借用這個形象來比喻中國當代反腐敗作家周梅森。

《紐約時報》這篇報導的主要內容,是批評界和周梅森本人對他反腐敗作品的成功的看法:批評界一派人認爲,周梅森的成功表明,中國領導層對於公開的批評「越來越有度量了」;另一派人則說,周梅森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爲他對現行體制「小罵大幫忙」、「站在政府一邊,充當傳聲筒」、「向標榜改革的政府臉上貼金」。周梅森本人則辯解說,「我的人物都是省一級、部一級的高官;在中國當前形勢下,我不能再往上寫了,寫了也沒法出版。」

耶魯大學文學批評家蘇瑋表示,當代中國反腐敗作品的文學性乏善可陳,但是從社會批評的角度看,這些作品還是有價值的。

這位批評家說,對一部反腐敗作品來說,最重要的是對人性挖掘的深淺,而不是所刻劃人物的官職的高低。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文學教授梁麗芳也說,反腐敗小說成功的關鍵在於揭示產生腐敗的"環境"。

周梅森說,「中國社會存在的衝突和問題以及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爲當代中國作家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耶魯大學的蘇瑋認爲,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說,中國當代文學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開拓。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在中國,文學創作除了不能碰中央一級領導人而外,還指出多黨民主是另一個主要禁區。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5/25/3124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