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亚洲周刊:让中国文学回归中国人民
 
【人民报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2000年43期)专文指出,北京当局对高行健获奖的反应像一出荒谬剧。中国文学必须回归人性与民间,拒绝泛政治化。

中共宣传当局对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也许像一出荒谬剧,本身就充满戏剧的张力,也充满时代的反讽。中国文学在诺贝尔奖近一百年的历史中缺席,但零的突破却又立刻面对政治风雨的吹袭。不过如今面对风雨的已不仅是高行健一个人,而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因为个中牵涉的不再是个人好恶的主观评价,而是客观存在的史实问题,必须冲破泛政治化的烟幕,还以历史的真貌。

首先必须肯定,高行健作品的文化定位及渊源都是百分之百中国。北京一些宣传官员轻飘飘的说,高行健是法国公民,他获奖只是法国人的荣耀。但历史的真相是,高行健是中国文坛的「子弟兵」,他是道道地地中国成长、以中国社会及文化为题材的作家。他一九六二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无论是剧作或理论探索,在八十年代就受到当时中国文坛的高度重视,一些前辈作家如巴金、曹禺、夏衍、王蒙等都很支持他,并在「反精神污染运动」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议中,肯定他的创新精神。他在北京人艺当剧作家,演的几出戏如《车站》、《绝对信号》、《野人》等也很红火。这些重要的创作经验与磨练,也因而成为他日后撰写长篇小说《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的重要精神资源。

极受诺贝尔奖评委推崇的《灵山》,其实是一部现代史诗式的老残游记。高行健在八十年代深入中国西南山野,远离政治斗争和中原,上下求索,发掘民间的禅意,找到「亲江湖、疏儒生」的新空间。他回归民族文化之根,但又找到全新的启发。在江南山水的空灵中,他历时七年完成这部中国现代小说中几乎唯一的「诗体小说」。文学评论家赵毅衡说:「就其美学精神而言,《灵山》是中国的,就其追求来说,《灵山》也是中国小说中最能与世界文学心灵交会的」。

这部源于中国但又与世界接轨的作品,难道不是中国的文学宝藏吗?难道非要把它推给法国人不可吗?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表示,如果中共今后禁止出版高行健的作品,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

中国文化界及出版界其实一直没有排斥高行健,一九九七年中国文学杂志《收获》在庆祝创刊四十周年时,就选录了高行健的作品。一些大学的文学教材,也涵盖了高行健作品。只是由于他的剧本近十年没在中国大陆上演过,年轻一代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如今在诺贝尔奖的热潮下,又会勾起社会上对高行健的强烈好奇心。

也许北京宣传部门的官员对高行健在「六四」事件时的表现仍未能忘怀。他曾经宣布退党并谴责镇压学生,但在中国文坛上,当年有这样「纪录」的人占了多数,如今为何又「独厚」高行健一人?事实上,高行健从来都不是一个爱谈政治的作家,他倒是一直在逃离政治对文学的干预,要找到一个不受主义、时髦、市场和功利所污染的文学世界。

但现实政治的讽刺却是:他不爱政治,政治却找他。这位在海外与民运并无关系的作家,近年其实更希望退到社会的边缘。他在即将出版的评论集《另一种美学》中的最后一段话说:「一个艺术家,脆弱的个人,对抗不了时代潮流,如果不愿被席卷而去,唯一生存之道是退居一边,待在社会边缘,保持静观,才有可能继续做想做的事,画自己想画的画。」

北京泛政治化之网仍扑面而来。不过历史教训不容忘记。中共建政以来,由于泛政治化的观点,文学史变成一个被任意捏来捏去的泥娃娃,也变成沾在政权脸上的尴尬。八十年代以前,文学史中不敢提沈从文和张爱玲的贡献,好像他们都不是中国人,又或是没有任何文学成就。但如今没有哪一位北京宣传官员敢否定他们,或是敢站出来说:「张爱玲只是美国公民,她的文学荣耀只是美国人的荣耀。」

俄罗斯文坛其实早就看穿政治干预文学的虚妄。迄今俄罗斯总共有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中《齐瓦哥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和《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作者索尔仁尼琴,都不为当时苏联当局所喜。帕氏被开除出苏联作协,索氏后来被判叛国罪。但自九十年代开始都全部平反,也都成为今日俄罗斯文学的瑰宝。俄罗斯文学的昨日,难道不是今日中国文学的镜子?

从全球华人的视野来看,总希望这次北京的泛政治化决策只是「情报失误」之下的「误判」,使文学的误会成了政治的误会。但政治的荒谬剧应该落幕了,因为真正的文学史从来就是由人民来定稿,而不是由政府钦定的。在中国文学的殿堂里,供奉的永远只是「人性」而不是「党性」。

百年缺席,一朝突破,中国人在千禧年中迎来诺贝尔奖的曙光,也迎来中国文学必须回归民间、拒绝泛政治化的呐喊。(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31/533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全文实录 (71,923次)

2. 推荐李洪志先生获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信 (42,827次)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3.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39,243次)

4. 江泽民特务机构胁迫海外异议人士出卖良心换取回国探亲权利 (37,197次)

5. 中共最高权力交接在台海紧张情势中的作用及台湾的对策选择 (36,800次)

6. 江泽民病情的进一步报导 (35,803次)

7. 我所知道的江泽民之妹--江泽慧 (31,928次)

8. 民主统一中国 粉碎战争阴谋 (31,472次)

9. 口眼歪斜 是为江主席 (30,835次)

10. 天机泄露江氏垮台不远 铁口直断神算身遭不测 (30,356次)

11. 梁新:惧乔石东山再起 江泽民先整其子 (30,230次)

12. 博你一笑:江大蛤蟆“三讲”动画图 (30,172次)

13. 【特别报导】江泽民身患离奇绝症 中南海倒江气候可望形成 (28,765次)

14. 姬胜德案惊暴江泽民借反腐败铲除军中异己的黑幕 (28,354次)

15. 江泽民权势日下 迟张二将横眉冷对 (28,241次)

16. 江泽民身患绝症 医生建议截肢 (27,581次)

17. 中国高干子女在美国大揭秘 (27,430次)

18. 饭后笑料:江泽民的英文好棒 (27,210次)

19. 小幽默两则:江泽民和老帅们,江泽民和乔石 (26,609次)

20. 李瑞环:江泽民人事布局中最头痛的定时炸弹 (25,181次)

21. 透视中南海:江泽民的迷信和反迷信 (25,009次)

22. 天安门广场镇压法轮功实况录像片 (24,931次)

23. 乔石同志29日亲临天安门广场体察民情 (23,573次)

24. 江李之间的权力争夺战正拉开序幕 (23,188次)

25. 官场必读:江泽民不肯“下台”剪彩 (23,011次)

26. 唱唱咱们的江主席 (22,518次)

27. 丰城农民大暴动的启示 (22,484次)

28. 抿嘴一笑:江绵恒笑话两则 (22,324次)

29. 江泽民政府培养了一个“多有出息”的外交官啊! (21,713次)

30. 江泽民怒骂香港记者不够水平兼且天真 (21,285次)

31. 江主席怎么啦? (20,967次)

32. 习仲勋晚年的几件大事 (20,507次)

33. 异端在中国的命运 (19,688次)

34. 镇压法轮功 朱总理叫停 (19,619次)

35. 江泽民训斥香港记者实况录音 (19,045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