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从中共封杀《历史的先声》看台湾鼓吹民主中国的意义
 
杨渡
 
【人民报30日讯】台湾的新政府与民进党都应该看一本书。一本最近被中共宣传部门悄悄“封杀”的书,名叫:“历史的先声”。

  这本书是五十年前中共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喉舌文集。今天看来,它纯粹是一个异数,对陷入僵局的两岸关系,尤其是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共党语言与中共打交道的新政府与民进党,具有百分之百的参考价值。

  只要看看它的目录,就知道它的思路,所使用的语言,与当年民进党在对抗国民党的时候,有多么接近。“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人民真有发言权的国家才是真民国”“有人民自由才有国家自由”“反对国民党反动的新闻政策”“中国需要真正的普选 ”“为民主拚命”“只有民主才能保证创作自由”“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主吗?”“平民人身自由是政治民主的标尺”“民主的正轨:毫无保留条件地还政于民”“一党独裁,遍地是灾”……。

  至于内容,那就更精彩了。

  谈到统一问题,这书的第一篇写道:“民主必须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毫无疑问,无论什么都需要统一,都必须统一。但是,这个统一,应该建立在民主基础上。政治需要统一,但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

  同一篇:“在国际关系上,各国都应该是民主的国家,并发生民主的相互关系,我们希望外国及外国朋友以民主态度对待我们,我们也应该以民主态度对待外国及外国朋友。”

  谁也无法想像的是,这篇题为“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文章,不是出自现在,也不是大陆异议人士的笔下,而是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三日的“解放日报”所刊登的毛泽东答中外记者问。没有错,这正是毛泽东说过的话。

  这一本书所选的文字,全部选自五十几年前的,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办的“新华日报”,和延安中共中央的“解放日报”。主要是当时发表的两报社论和评论,其中还有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与黄炎培的谈话,标题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

  这真是非常吊诡的事。吊诡之一:被民进党所批判的中国共产党,竟曾经使用过这么相似的语言,来批判国民党。吊诡之二:为什么大陆的出版社在这个时候,来出这本五十几年前的文章选集?原因何在?吊诡之三:既然是中共元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社论选,政治正确毫无疑问,为什么会被封杀?什么叫封杀?

  从后面倒回去说吧。这本书的编选者在序文中,只是说:“重读五十年前的文字,使我们看出,当今境外对我党、我国的谩骂污蔑是毫无根据的。早在西方政要走上历史舞台前,我党前辈革命家、理论家就已经是卓越的民主、人权斗士,在冷战风云初起之际,就已经以他们对世界政治的深刻洞见,在民主与独裁、自由与专制、人权与镇压之间,作出他们的选择,并为此殊死战斗! ”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仔细一看,五十几年前卓越的政治家所批判国民党的话,竟有如是对中共现状的批判。而在人权与镇压之间,五十年来又进步多少呢?这恐怕是编辑者质疑的所在吧?

  套用一个大陆学者的话:“为什么当年批判国民党的语言,现在都可以用来批判共产党?”

  这才是中共当局要封杀这一本书的原因。为什么是封杀而不是公开查禁?原因很简单,整本书,从编者按语到内容,都没有脱离中共当前的尺度。内容又是共产党元老的言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社论,政治上再正确不过。谁也无法找碴。然而,整个内容合起来看,竟是如此鲜明的指向当前的缺点,尤其是政治上的不民主、人权的败坏、言论自由的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是用中共元老的话来暗批当前的问题。

  例如在中国能不能实行民主的问题上,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四日的新华日报就写过这样的社论:“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来批判国民党不实施民主。文章中指出:“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中国广大人民文化水准太低,致使有些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反对实行民主的人更以此为借口,企图拖延民主的实行……。”“民主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是主人翁,官吏是公仆,代议士是人民的代表,好像是监督和管理仆役的管家。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决不是民主国家。”

  这些言论,像不像台湾八○年代初党外时期,为了拖延全面改选,国民党对党外所作的辩解?而新华日报的社论,像不像当年党外杂志的社论?这些言论,在当代,竟也可以用来批判中共不实施民主的借口。

  有趣的是,这样的一本书,正是因为它的政治正确,所以有关当局虽然正在追查编者,但却无法公开查禁,只能用“打招呼”的方式,要出版社的领导不要再出,等于就让它绝版,同时要书店尽量收起来。

  对民进党的执政者而言,这一本书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事实上,不像国共交手近百年,互相熟悉对方的脾性,民进党对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大陆一直缺乏深入的理解,以致于双方只能陷入在“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的文字游戏里,或为了语言态度而反复琢磨,却忘了如何进入中共的思维方式之中,寻找最脆弱的突破出口。

  而这一本书的被查禁,正显露出中共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最脆弱的部份不在“一个中国”,而是“一个民主的中国”。质言之,如果民进党仍以无聊的文字游戏,想突破“一个中国”的底限,不仅无法得到美国的支持,中国大陆也不可能同意。但反过来说,如果民进党把“一个中国”解释为:两岸的统一,那就得是“一个民主中国”;台湾愿意同意一个民主中国的统一,用毛泽东的话说:“这个统一,应该建筑在民主的基础上。”则中共根本没有反驳的余地。而这一点,恰恰是民进党对付国民党以来,最擅长的部份。

  更明确的说吧,如果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真正意图是“拖”,是“以拖待变”,是维持现状,至少也要拖得漂亮,拖得理由充足,拖得让中共没话说。但仅仅是文字游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的变化与中共的压力。

  民进党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反过来以中共最脆弱,而民进党最擅长的部份,作主动的出击。而“民主中国”既曾是毛泽东对付国民党的武器,为什么不要转借一下,把“一个中国”解释为“民主中国”,并表明,两岸的统一,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等待中国大陆彻底实施民主制度,台湾将不会有反对统一的声浪。如此,中共也没话说,台湾也可以用民主制度确保两岸和平。

  被中共暗中查禁的这一本“历史的先声”是五十年前的言论,但民进党却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教训,找到中共都无法反驳的语言,实在值得参考。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30/529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全文实录 (71,923次)

2. 推荐李洪志先生获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信 (42,827次)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3.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39,243次)

4. 江泽民特务机构胁迫海外异议人士出卖良心换取回国探亲权利 (37,197次)

5. 中共最高权力交接在台海紧张情势中的作用及台湾的对策选择 (36,800次)

6. 江泽民病情的进一步报导 (35,803次)

7. 我所知道的江泽民之妹--江泽慧 (31,928次)

8. 民主统一中国 粉碎战争阴谋 (31,472次)

9. 口眼歪斜 是为江主席 (30,835次)

10. 天机泄露江氏垮台不远 铁口直断神算身遭不测 (30,356次)

11. 博你一笑:江大蛤蟆“三讲”动画图 (30,172次)

12. 【特别报导】江泽民身患离奇绝症 中南海倒江气候可望形成 (28,765次)

13. 姬胜德案惊暴江泽民借反腐败铲除军中异己的黑幕 (28,354次)

14. 江泽民权势日下 迟张二将横眉冷对 (28,241次)

15. 江泽民身患绝症 医生建议截肢 (27,581次)

16. 中国高干子女在美国大揭秘 (27,430次)

17. 饭后笑料:江泽民的英文好棒 (27,210次)

18. 小幽默两则:江泽民和老帅们,江泽民和乔石 (26,609次)

19. 李瑞环:江泽民人事布局中最头痛的定时炸弹 (25,181次)

20. 透视中南海:江泽民的迷信和反迷信 (25,009次)

21. 天安门广场镇压法轮功实况录像片 (24,931次)

22. 乔石同志29日亲临天安门广场体察民情 (23,573次)

23. 江李之间的权力争夺战正拉开序幕 (23,188次)

24. 官场必读:江泽民不肯“下台”剪彩 (23,011次)

25. 唱唱咱们的江主席 (22,518次)

26. 丰城农民大暴动的启示 (22,484次)

27. 江泽民政府培养了一个“多有出息”的外交官啊! (21,713次)

28. 江泽民怒骂香港记者不够水平兼且天真 (21,285次)

29. 江主席怎么啦? (20,967次)

30. 习仲勋晚年的几件大事 (20,507次)

31. 拯救中华 揭露江泽民黑政内幕 (19,907次)

32. 异端在中国的命运 (19,688次)

33. 镇压法轮功 朱总理叫停 (19,619次)

34. 江泽民训斥香港记者实况录音 (19,045次)

35. 台湾命相学家: 从江泽民的嘴形谈起 (19,027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