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8月17日發表
人氣:10,140 分享:
|
|
35歲“人礦”的故事:在中國隨大流就是死亡(圖) |
|
 到寺廟求神拜佛,成為失業年輕人的精神寄託之地。(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大部分人到35歲左右就已經像一塊‘人肉電池’一樣被榨幹了。”
家在上海的李女士30歲開始在中國幾家互聯網公司“打轉”,近一年時間已經歷兩次裁員。35歲的她如今正積極尋找新工作,但也害怕間隔時間越長,越消耗自己的自信。
“我從不主動跟其他失業的朋友聊(失業相關的話題),我發現每個人都像易碎玻璃一樣,非常脆弱。”去年夏天,32歲的方成文(化名)離開工作3年的一家杭州的知名互聯網公司後,至今仍在找工作。
處於失業狀態的她們並非個例。方成文說身邊來自外企和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就有七、八位沒有工作。“前兩年是只有女性,這兩年男性也開始不上班。”
方成文是上海人,本科畢業於美國波士頓的一所高等學府,在美國有八年工作經驗, 2017年回中國工作。李女士則有11年從業經歷,5年互聯網行業經驗,還帶過3人的小團隊,放在互聯網行業如火如荼的2015年,她曾是被追捧的人才。
但近兩年裡,她們的求職經歷並不順。在經濟下行時期,互聯網企業裁員接踵而至,有用工需求的公司的招聘要求則變本加厲。在她們面前,橫亙一條無法躲避的35歲年齡線,外加女性特有的婚育問題。
她們的經歷,也是第一批中國互聯網打工人經歷行業高速增長後,撞上經濟下行周期和行業迭代的縮影。沒有人能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給出確定的答案,大家似乎都在等待新工作機會的到來。
體面面對裁員,但被實習生冒犯大哭
在互聯網行業的就業市場裡,35歲已成為一道明顯的分界線。
今年2月,李女士對市場變化有所警覺,她跟男友溝通過,要減少不必要開支和做好失業的準備。去年她曾經歷過一次裁員。
5月的一天,老闆突然找李女士談話。“他(老闆)跟我說公司要放棄我的時候,那一瞬間我坐在咖啡館裡,旁邊人來人往,我想着我一定要體面一點,畢竟我已經35歲了,又不是第一次經歷,”李女士回憶道:“我知道老闆認可我,我很棒,公司只是迫於形勢的選擇,但那個瞬間我的眼眶還是紅了,聲音也哽咽,我努力平靜了好幾秒。”
她說自己用一晚上接受被裁員的事實,第二天和HR面談時很平靜,情緒“特別地收着”,HR還評價“聊了這麼多人,我是相對來說表現得最職場和最專業的那個人”。幾天時間交接完工作後她正式離職。
一切看起來像是體面的告別,直到被實習生的一席話冒犯,她的價值觀受到挑戰,隱藏在內心的情緒才被釋放。
比她小10歲的實習生與她道別時評價她:認真工作,熬夜完成項目,最後依舊被裁員,好像努力無用。
“那天我在朋友的婚禮現場,本來很開心。聽到那些話時,我爆哭,我非常憤怒,感覺被深深冒犯,”李女士說她發了很多語音信息回擊這名實習生。
她說那是自己職業生涯最失態的一次:“老闆傷害不了我,HR傷害不了我,但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實習生發出這樣的評論時,我覺得是對我最大的一個刺激。”
李女士經歷兩次裁員是在2023年和2024年。2023年,中國GDP增長5.2%,為除疫情三年外的30年來最慢增速。2024年中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下滑態勢持續。
經濟增長放緩帶來就業壓力的增大。中國招聘平台獵聘的一份報告顯示, 2024年就業壓力相對較大,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預期目標設置為5.5%左右,高於2023年的5.2%。
35歲“人礦”的青春保質期
在中國的公務員和國企體制外,“35歲魔咒”最初被用來描述中國大型科技公司裁撤“年長”員工的現象。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當下,這一情況已變得愈發普遍。
招聘諮詢公司Radiate Partners的創始合伙人張書恆對BBC解釋,求職市場具有兩極分化的“二八效應”,80%普通大眾找工作面臨企業諸多招工條件限制。
其餘20%則屬於企業急需的人才,不會受到年齡等條件限制。“如果你很牛,就算明天要臨盆了,企業也會發offer。”
“35歲魔咒”在張書恆看來是比較較溫和委婉的說法,他說:“我們稱為‘可替代打工人’:即‘人礦’。人礦的屬性就是,其工作可被替代。”
張書恆舉例稱,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程序員是最易被替代的群體。年輕程序員通常能夠承受更高的工作強度和更長的工作時長,且薪資較低;35歲以上的程序員往往還要求更高的薪酬。
今年七月,李女士曾以兼職身份為中國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項目,工作強度“令人難以置信”,經常工作到凌晨五點,第二天也只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離開互聯網行業後,方成文回顧自己的從業經歷時說:“當年我進大廠時的年紀,差不多一進去就該過保質期,但彼時大環境還可以,所以企業就沒那麼挑剔。現在大廠明確要年輕的、能熬的、聽話的。”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對BBC表示,“35歲左右的人競爭力低一些。因為科技行業主要看中程序員的解碼和編程等能力,不需要他們做管理。”
莊太量補充道:“一般的行業,員工到35歲左右就開始做管理層。但科技行業的人就像運動員,年輕時候有體力就有競爭力。越多人進入該行業,就有越多的人在35歲左右失業。”
全球互聯網行業最近兩年裁員並非新聞。監測裁員數據的網站數據顯示,2024年截至8月中美國398家科技公司共裁員約13萬人。過去兩年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和騰訊的裁員消息也此起彼伏。
過去一年,方成文每天刷新求職網站追蹤就業市場動態,發現今年的職位更少,招聘流程更長,有些企業重複發布一些職位,雇主在尋找成本更低的候選者,比如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工作經驗在5年以內的求職者。
張書恆說,獵頭行業從業者也在減少。他所在公司掌握的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外資獵頭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從業人數比2022年減少55%;獵頭行業的整體收入減少30-40%。以前行規是企業客戶先預付獵頭公司費用,現在企業客戶要求分期付款。
在僧多粥少的求職市場,方成文說會確保自己每月有兩場面試機會,讓自己處於面試狀態以應對市場變化。但有面試機會並不意味着能找到心怡的工作。她發現其中大約90%的工作機會都比之前薪資更低,其中“最離譜的一家甚至提出將薪水減半”,讓她實在難以接受。
當“35歲”遇上婚育拷問
就業市場用工需求下降,招聘成為雇主市場,企業對求職者要求越發苛刻。
李女士剛離職的科技公司曾對她進行“婚育”試探。李女士回憶說,有兩個節點讓其印象深刻。公司在給她發offer前,HR在電話中問她是否結婚和有小孩,她只能說“未婚未育,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
還未過試用期,上級主管突然在辦公室鼓勵同事積極成立家庭,直接問李女士是否打算結婚要小孩。
“我不知道是公司真心的鼓勵員工結婚生孩子,還是在試探我。這個問題讓我感到非常地手足無措。”
方成文回顧自己的從業經歷時說:“現在大廠明確要年輕的、能熬的、聽話的。”
李女士說,反覆的試探,代表公司“始終把你當做女性在看待……提醒我們不是像老黃牛一樣可以干到死的男性”。
李女士感覺“已婚未育處於中國職場鄙視鏈的最底端”,再加之35歲魔咒,讓她不敢和男友談結婚。
在面試新工作時,李女士仍在遭遇年齡和婚育方面的拷問。
李女士未在簡歷上寫年齡,只寫從業11年。“對方一坐下來,就皺眉頭。第一個問題就問我多少歲,第二個問題問是否結婚,第三個問題問為什麼沒結婚。”
方成文也有類似的遭遇,在有回音的求職經歷中“沒有碰到過不問年齡、婚育情況的”。
但她說,“一般企業不會讓自己內部的HR去問候選者,都是請第三方獵頭問。因為大家彼此都清楚這不符合DEI(Diversity、Equity、Inclusion)的標準,一般來說雇主也不會用婚育的理由來直接拒絕候選者。”
張書恆則說:“(中國)國內的用人公司很惡劣,沒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希望人招進來能直接用。承擔不起女性員工結婚和生育的成本風險。候選人簡歷一發過去,就想問是否結婚,是否生育。”
被裁員之後的生活
去年李女士被一家互聯網公司裁員,屬她和公司的雙向離開。她說“不想做一名數據女工”,另外公司也剛好有裁員名額。
李女士說,今年這次裁員中,“我是唯一一個要求公司寫明我是被動離職即被裁員的員工。HR說下一家公司會知道我被裁員,但我不在乎”。
但灑脫過後,李女士也承擔着失眠和焦慮。她常到天蒙蒙亮才有睡意,要看很多燒腦的書才能有睡意。
離職後她開啟過說走就走的旅行,還學射箭想鍛煉自己的專注力。
“但我沒辦法真正放鬆下來,”李女士說,“我無法控制住自我評價過低的焦慮。”
刷簡歷、面試、消費降級、父母壓力和有規律健身則是方成文目前生活的關鍵詞。
離職後,她從杭州搬回上海與父母同住,她說“感謝父母收留了我”。
但與此同時,“父母認為我就是個失敗者”,他們催方成文相親,去找新工作。
有時父母會用氣聲聊別人家的成功小孩。“他們以為我沒聽到,其實我都聽到了。”
不用交房租,沒有房貸,在家吃飯,生活除了健身外,基本沒有開支。
方成文說自己“消費降級了”,一年的消費總額只相當於過去兩個月人工。而規律的飲食和健身讓方成文爆瘦約35斤。
改變和出路
面對35歲再就業面臨的諸多尷尬,獵頭和學者認為,職場人士應早做職業規劃。
張書恆稱,2015-2019年,中國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賺了很多錢,彼時就應該有規劃。張書恆與合伙人原本都是金融從業人員,但從2022年中國開始對金融行業發出限薪令後,兩人便開始轉型。
“深造、出海、做斜槓青年,找一些非典型的路,”張書恆建議,“不要隨大流,在中國永遠隨大流就是死亡。”他指的是目前中國的考公(務員)熱。
對於互聯網行業的35歲群體,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莊太量建議他們早規劃,早創業,條件允許的話“大公司打工時自己創業開小公司,累積客戶。即使被大公司辭退,自己還有公司”。
方成文如今想找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過去十年,她曾經的職場規劃是約兩年換一家公司,隨之而來的是升職加薪。
李女士給自己設下六個月的間隔期限,希望在今年年底再就業,但她持悲觀態度:“我覺得現在根本就沒有長期和穩定這件事存在了。”△
(BBC中文網)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17/84527.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導讀 |
|
|
 |
 |
 |
1. 傳北戴河元老責成習做檢討 達成8點共識
(108,709次)
2. 習近平不見蹤影 出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多圖)
( 102,556次)
3. 習近平高調露面 張又俠表態反常(圖)
( 96,794次)
4. 中南海傳真:習健康不穩,中南海成立應急小組
(91,818次)
5. 中共政治局會議再提經濟光明論 暗批蔡奇?(圖)
( 90,731次)
6. 新華社特稿《改革家習近平》被槍斃的真相(圖)
( 89,693次)
7. 黨媒驚現「去習近平化」 中南海要變天?(圖)
( 89,471次)
8. 王小洪再提黨魁還是很詭異(圖)
( 89,168次)
9. 傳彭麗媛被趕出軍委考評小組 鐘紹軍辦公室被撤(圖)
( 88,737次)
10. 「摜蛋」變「炮蛋」 紅二代的目標是這倆常委(圖 )
( 88,216次)
11. 中共南北戰區同時換將 中朝關係疑似生變
(86,290次)
12. 王小洪張又俠發文挺習 京城政局吊詭(圖)
( 84,567次)
13. 李強露面再有異常(圖)
( 83,687次)
14. 正國級老同志提議恢復集體決策制度 習能聽嗎?(圖)
( 83,001次)
15. 李強罕見慰問災民 穿皮鞋在作秀?(圖)
( 82,773次)
16. 最近北京詭異動作頻繁 2442消失了(圖)
( 81,831次)
17. 中南海傳真:習母赴京救子,三常委遭訓誡
(81,769次)
18. 從軍報官媒近期異常再說北京內部有事發生(圖)
( 78,938次)
19. 神隱逾兩周後習近平發文 釋何信號(圖)
( 75,143次)
20. 湖南出現第二位彭立發 上海小哥要造反(圖/視頻)
( 72,100次)
21. 揭買屍案律師指「更高層介入」擔憂個人安全
( 71,018次)
22. 中共前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受賄案開庭 贓款逾八億(圖)
( 69,017次)
23. 當局繼續清算河北官場 近期又有官員落馬
(68,779次)
24. 廣東惠州「塌方式腐敗」 10名市委常委7人落馬
(68,703次)
25. 不得了!中學生反內卷聯盟觸動中共高壓線(圖)
( 65,330次)
26. 意境搭建是個技術活(圖)
( 65,139次)
27. 中共海外詆毀法輪功新計劃曝光 專家解讀
( 60,268次)
28. 我不害怕他們!湖南婁底反共橫幅是他掛的(圖/視頻)
( 59,627次)
29.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被批史上最爛(多圖)
( 51,368次)
30. 罕見!吉林臨江負責維穩公安局長被泥石流沖走(圖/視頻)
(47,417次)
31. 致癌物超標229倍!韓國檢測SHEIN和Temu商品結果嚇人(圖)
( 46,503次)
32. 川普治獨裁流氓有手段 習暴跳如雷普京龜縮(圖)
( 44,523次)
33. 超過40名巴黎奧運選手感染新冠 中國疫情嚴重(圖)
( 43,394次)
34. 中共掩蓋疫情為了提升消費?8陽後移植骨髓涉嫌活摘(多圖)
( 42,871次)
35. 被捕一年後 人權律師盧思位面臨起訴判刑(圖)
( 42,459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