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陳小魯回憶文革:沒有反思,談何進步
 
曾經的紅衛兵領導陳小魯在家中,身旁擺放着父親陳毅的照片。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人民報消息】文革是個令中國人民無法忘記的恐懼時代。陳小魯是北京男八中的紅衛兵頭子,他的父親、外交部長陳毅就是在文革中被折磨死的,母親張茜在父親追悼會後就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她在兩年之內就追隨丈夫去了。 十年前,2013年8月,陳小魯在同學會博客上發表了一封簡短的信,爲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學生時的一些行爲道歉。他的父親是著名的中國前外交部長陳毅。(十年前)一個週六的《紐約時報》和《國際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基於陳小魯訪談的人物特寫,談到了這封道歉信。在曾參與執行毛澤東指令的人當中,這樣的悔意表達極其罕見。陳小魯解釋,他的道歉來得太遲,並表示,爲了中國的進步,有必要對過去進行反思。 此番道歉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的注意,也包括紐約時報,其中包括他在北京八中的校友。八中是一所名校,地處市中心,當時有許多高幹子女在此上學。陳小魯的老師中,有一些2013年仍然健在,比如屆時89歲的老校長溫寒江。文革的黑暗歲月裏,他曾在校園裏遭到痛打。陳小魯稱,他不久前拜會了溫校長,與他探望過的仍在北京生活的其他教師一樣,老人接受了他親自做出的道歉。10月初,陳小魯組織了一次昔日師生的聚餐。他說,這次活動氣氛不錯,大家友好而寬容地談論了往事。 在道歉信的開頭,他提到了攝於1966年夏天的一些黑白老照片。當時,學校一片混亂,聽從毛澤東砸爛舊世界指令的學生控制了學校。照片中,教師們被迫幹粗重的活——挖溝、抬重物——傲慢的學生則在邊上看着。 2013年,JANE PERLEZ在紐約時報寫道:我個人曾見過陳小魯的父親、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1967年1月,我在澳大利亞念本科,暑假到中國來。抵達的時候,正好遇到了文革的動盪,讓同行的同學和我本人都很驚訝。我們乘坐火車從東部沿海地區一路北上,沿途停靠了上海、杭州和南京。我們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接見的時候,陳毅興致很高,給學生們派發了香菸,還拿我們的旅行打趣。他穿着發皺的中山裝,講話用的是文革語言。當時沒什麼跡象透露出,一個月後,他會站出來反對毛澤東的做法。46年後,他的兒子決定追隨父親的腳步。 以下是陳小魯的道歉信全文: 感謝這位同學保存了這些珍貴的照片,感謝黃堅在8月18日將這些照片公佈於衆,那是一段不堪回首,但要終身面對的日子。 我作爲當時八中學生領袖和校革委會主任,對校領導和一些老師、同學被批鬥,被勞改負有直接責任。在運動初期我積極造反,組織批鬥過校領導,後來作爲校革委會主任,又沒有勇氣制止違反人道主義的迫害行爲,因爲害怕被人說成老保,說成反對文革,那是個令人恐懼的年代。 今天我想借網絡向他們表達我真誠的道歉,八中老三屆同學會正在安排一次與老校領導和老師的聚會,我希望能代表曾經傷害過老校領導、老師和同學的老三屆校友向他們鄭重道歉,不知道校友們是否授權我做這樣一個道歉? 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一股爲文革翻案的思潮,我認爲如何解讀文革是個人的自由,但是違反憲法,侵犯人權的非人道主義行爲不應該以任何形式在中國重演!否則談不上人民幸福,民族富強和中國夢!我的正式道歉太遲了,但是爲了靈魂的淨化,爲了社會的進步,爲了民族的未來,必須做這樣道歉,沒有反思,談何進步! 陳小魯 (2013年)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5/25/7614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5/25)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