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10月26日發表
人氣:31,395 分享:
|
|
世界如此動蕩,拜登主義面臨重大檢驗 |
|
未普
|
|
【人民報消息】2021年8月30日,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其倉猝與狼狽使拜登飽受批評。拜登回應說,從阿富汗撤軍,並非關於阿富汗,而是美軍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因此發生了重大變化,代表這些重大變化的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於是成了熱門話題。
拜登主義的主要內核應包括以下幾點:1)美國將改變過去歷任總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預模式,將不再介入無休止的戰爭或衝突,不再使用重大軍事行動介入他國政治,而是試圖通過外交、針對性的軍事反恐能力,以及必要的武力來保護美國在全世界的利益。2)美國將與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競爭,同時遏制俄羅斯這個破壞者;3)和俄國相比,中國對美國更具威脅更具挑戰,因此需要建立全球聯盟共同抗擊中俄。
拜登主義的內涵在過去的兩年裡,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就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不久,波士頓大學教授約書亞·希夫林森(Joshua Shifrinson)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斯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在2021年9月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文,大談拜登主義。他們認為拜登主義是一種「務實的現實主義」(pragmatic realism),即面對新的情況和頑固的現實,堅持將美國國家安全置於所有其他考慮因素之上,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追求美國的利益,並根據需要改變路線以實現這些目標。
兩年後,關於拜登主義的敘事提到了價值觀的高度,「民主與獨裁」成了「拜登主義」的核心(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2023年7月6日)。現在越來越多的觀察家認為,在外交政策中體現價值觀方面,真正的拜登主義應在全世界維護和證明「民主至上」。從「國家安全至上」到「民主至上」,拜登主義不再僅僅是一種「務實的現實主義」了。它的變化反映了國際形勢變化的復雜性,反映了國際兩大陣營-民主與獨裁已基本集結成型,也反映了美國決策者所面對的雙重挑戰,「國家安全」和「民主至上」必須兼顧。
如今,當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同時進行之際,檢驗拜登主義的關鍵時刻到了。拜登幾天前在白宮的講話中把這兩場鬥爭放到了一起,他說,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哈馬斯「所代表的威脅不同」,但他們的「目的都在於徹底摧毀相鄰的民主國家」。這無疑是準確的。但是,拜登主義中不再使用重大軍事行動介入他國政治能否經得住檢驗?當中俄聯手試圖用戰爭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時,拜登怎麼應對?俄國已經用入侵烏克蘭挑戰了現有的國際秩序,哈馬斯及其背後「藏鏡人」用突襲以色列的方式,也試圖趁火打劫,為改變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秩序而撈一杯羹。
防止美國軍隊直接介入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是美軍從阿富汗撤軍的教訓,也是拜登主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拜登主義眼下正面臨重大考驗。拜登對烏克蘭和以色列表達了最堅定的支持,無論是從道義還是從軍事上,但同時又排除了讓美國人直接加入戰鬥的可能性。此外,他還要證明,美國仍然是黑暗中的世界燈塔,用《紐約時報》的話,在當今不可預測的混亂世界中,美國是唯一一個能決定歷史走向的國家。
在俄烏戰爭中,不直接介入戰爭的拜登主義得到了檢驗。但在以哈戰爭中,拜登主義能否經得起檢驗,現在還很難說。而拜登主義的真正挑戰可能是,如果中共趁亂入侵台灣,美國會怎麼辦?台灣的情況不同於哈馬斯。台灣國防不如以色列,中共實力卻遠大於哈馬斯。這讓不少台灣人擔心,一旦台灣被中國襲擊,如果美國按兵不動,那麼台灣只能挨打。△(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6/78355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0/26) |
-
李克強突然去世 網友震驚 感覺風雨欲來 (162,245次) 2023/10/27
-
想當世界領袖?習近平幕後指揮四場戰爭 (154,672次) 2023/10/25
-
鄧小平與他的小女兒(圖) (151,866次) 2023/10/24
-
習說李書磊該打屁股 蔡奇主動認錯擔責 (137,219次) 2023/10/17
-
《南方日報》「紀念」習仲勛 習兒痛斥中宣部(圖) (136,253次) 2023/10/23
-
習李鬥由來已久 「李上習下」救經濟 犯習大忌 (133,233次) 2023/10/27
-
李克強去世 退位前與習暗戰三個細節 (133,039次) 2023/10/27
-
加州州長翹著二郎腿見習近平 中共啞巴吃黃蓮(圖) (127,454次) 2023/10/26
-
一名法輪功學員被活摘器官後的臨終證詞 (126,396次) 2023/10/25
-
驚人巧合?李克強猝死時刻與毛澤東一致 (125,289次) 2023/10/27
-
歷史罕見!李尚福和秦剛雙雙被免職 成為最短命部長 (124,510次) 2023/10/25
-
習近平親自指揮了哈瑪斯戰爭? (122,934次) 2023/10/8
-
獨裁與惡政的螺旋效應:再談「斯大林邏輯」 (122,881次) 2023/10/17
-
罷免國防部長是習近平動盪新趨勢的開始 (122,512次) 2023/10/26
-
內幕揭祕:習近平偏愛行宮之謎(視頻)
(122,486次) 2023/10/23
-
中國就業市場空前萎縮 大學畢業生薪資期望低落 (122,055次) 2023/10/22
-
"雙11"臨近低價惡戰打響 分析:經濟萎靡引惡性競爭 (121,788次) 2023/10/26
-
李克強在上海猝死 分析:疑點重重 (120,704次) 2023/10/27
-
保密法要修改 暴露習近平一軟肋(視頻)
(120,469次) 2023/10/26
-
美前副國安顧問博明:現在不是美中緩和的時候 (119,983次) 2023/10/12
-
李克強與習不同調 突然離世 網上一片驚疑 (119,870次) 2023/10/27
-
辛灝年揭穿小米加步槍的真相:中共執政沒有合法性 (119,732次) 2023/10/22
-
不只是「崇禎」下架,習近平文化思想控制下的中國出版人不安全感加劇 (119,404次) 2023/10/24
-
中國青年過半存款不足十萬元? 實際情況或許更糟 (119,310次) 2023/10/23
-
中共數百專家研究對臺灣動武後如何應對美國制裁 (119,289次) 2023/10/21
-
撐不住了!中共很失望 這些國家更失望(圖) (118,949次) 2023/10/23
-
加薩地帶的歷史與現實 (118,710次) 2023/10/12
-
幾成美國中情局副局長 超級間諜潛伏美國40年(視頻) (118,273次) 2023/10/7
-
官媒上 習近平「活訊」仍壓住李克強「死訊」 (118,151次) 2023/10/27
-
中南海內鬥不止 「李蔡不和」引關注 (117,780次) 2023/10/7
-
央視:兩年前破獲美國間諜案 分析:舊案翻炒宣傳《反間諜法》 (116,839次) 2023/10/24
-
最大敵人姓趙!習派膽戰心驚(視頻) (115,151次) 2023/10/20
-
疑影射習近平 「勤政的亡國君」中國下架 (114,982次) 2023/10/17
-
中國透視:習普夢 -- 歐亞大陸內循環 (114,507次) 2023/10/26
-
習近平與普京成為世界棄兒 有苦難言(圖) (113,315次) 2023/10/19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