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顏真卿《祭侄文稿》 至情至性震動千古(圖)
 
飛鴻踏雪
 
唐 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

【人民報消息】顏真卿《祭侄文稿》是「天下三大行書」之一。有人將此書跡與另外兩大行書的風格作比評,說王羲之《蘭亭序》是超凡雅士的風格,顏真卿《祭侄文稿》是忠義聖哲的風格,蘇東坡《寒食帖》則是學士才子的風格。這天下三大行書各自在中國書法史上展露璀璨的亮點。 顏真卿與《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朝忠義聖哲顏真卿爲年輕殉國的侄子寫的祭文草稿。《祭侄文稿》是行草體的書跡,乍看之下通篇字跡潦草、凌亂,處處塗改、圈改,卻被元朝書法家鮮于樞評爲「天下第二行書」,也揚名到海外,備受到後世推崇。 《祭侄文稿》爲何會有這樣美好崇高的令譽?因爲《祭侄文稿》在表面的拙與亂之下,掩映的是亂世忠臣義士的哀傷、血淚──對壯烈殉義的侄子至情至性的哀悼!顏真卿心中經年累月潛藏壓抑的哀與痛,就在書寫祭文的這一瞬間猛烈迸發!他錐心刺骨的悲慟付諸祭文,宛然化成聲聲霹靂、道道閃電,震顫心顏,震動千古! 顏真卿五十歲時寫了《祭侄文稿》,祭文背景起因是「安史之亂」(起於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歷時九年),在這場導致大唐衰落的大亂中,顏真卿與從兄顏杲卿首唱義兵,發動正義的討伐。顏真卿與顏杲卿同五世祖,出於文儒世家。在文天祥的《正氣歌》中說到忠臣義士氣節,在唐朝「爲顏常山舌」,所說顏常山就是常山太守顏杲卿。顏真卿的侄子顏季明是顏杲卿的少子。 國難當前 殉義忘身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亂起,當大唐各地將領節節敗退、東京洛陽之時,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設計擒殺賊將李欽湊,並將賊將何千年、高邈送京師,並且攻克趙州、鉅鹿、廣平等等十四郡,大大震懾安祿山。顏杲卿曾令季明傳言顏真卿密謀共同討逆,該年年底,顏真卿在平原郡(今山東省陵縣)起義兵,奮戰克逆賊。 後來逆賊史思明和蔡希德合攻常山郡(今河北定縣)時,顏杲卿日夜激戰,然而城中兵少,求援於之前共謀討逆的河東將軍王承業,王承業私心想邀功,不願出兵相救。「賊臣不救,孤城圍逼」,戰到最後,孤城中井水枯竭,糧食和箭矢全部用盡。後來城陷,顏杲卿被抓。 逆賊以顏杲卿少子季明的生命要挾他投降時,顏杲卿看着兇刀架在季明的脖子上,依然絲毫不爲所動。逆賊斷了季明頭顱,把顏杲卿俘至洛陽。安祿山見了他時,就罵他不肯爲其效忠,顏杲卿義憤說道:「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 怒不可抑的安祿山把顏杲卿捆綁在天津橋柱上,把他的肉一段一段割下來吃。顏杲卿旁若無人,盡數逆賊安祿山的罪狀,罵不絕口,逆賊就鉤斷他的舌頭。顏杲卿形體陷於鋒刃,忠義行於顏色,巍巍立於天地。 這一天,顏杲卿悲壯殉國,長子和近屬皆被害,死亡幾十人。唐肅宗幹元元年,季明的兄長泉明攻陷常山之後,攜回季明靈柩,然而頭以外的屍骨仍不得尋。顏真卿摧肝痛骨,就在蕭索催人的九月之秋,寫下「撫念摧切,震悼心顏」的《祭侄文稿》。 撫念摧切 震悼心顏 《祭侄文稿》中說侄子季明自幼就品德出衆,家族都很欣慰有這個瑩潔似寶玉、德馨如芝蘭的後代。年紀輕輕的季明與父兄死守常山,遽然間遭逆賊荼毒,又遇「逆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死時還屍首不全。顏真卿思念即此──「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感天動地!那時的國家社稷,也處在「巢傾卵覆」的危機中,「誰爲荼毒?」是誰危害了天下蒼生和各戶家庭? 顏真卿對侄子悽悽楚楚的哀悼,對亂臣賊子震天動地的義憤都化入斯文,至情至性的哀憐和忠義氣節穿透時空,感動世世代代的人。 《祭侄文稿》書跡之美 元代書法家鮮于樞評贊:「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 乍看《祭侄文稿》,紛亂、雜沓,匆忙倉促起稿的痕跡顯露,文間情感迸肆赫然在目。從書跡用筆的墨色枯淡,可以推想其一氣呵成的情境。文中迸然發散、沛不可抑的情感潤飾着枯筆、燥墨一瀉千里。顏公「撫念摧切」的心緒讓沾墨都顯得多餘,他以大量枯墨的筆觸自然表現自己「哀悼心顏」,文章、筆墨與心思合一,達到至高的境界。 其實,細看之下,會發現顏公驅策枯筆猷然表現出各種筆致的變化,字裏行間,肌骨丰神具足,行書的速度與靈動力十足,遒勁流麗自然流露。這也是顏公的功力根底的實現。文中「父陷子死」用了重墨,一直連貫到「巢傾卵覆」,這也是本祭文中情感最濃稠之處,在枯筆淡墨的基礎底蘊上,得見穠纖間出,血肉相連。 人們一般對顏真卿的楷書(即真書)印象深刻,《書斷列傳》說張旭書得筆法,傳崔邈、顏真卿。明代書法、書論家項穆評讚賞顏真卿的行草上追王羲之。明代張紳《法書通釋》說顏真卿是「書中得仙手」,得法後自變其體以傳後世。 古人品書跡格調,貴在「人品高」。顏公清高忠烈傳頌千古,顏氏一門光風霽月的亮節貫穿《祭侄文稿》一文,感動千古後人。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留下的真跡手稿,也稱《祭侄稿》、《祭侄帖》全文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 (參考數據:《全唐文》、《舊唐書》、《新唐書》、《書斷列傳》、《書法雅言》、《法書通釋》、《續書譜》)△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12/7025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