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傳統曆法中的新年是怎麼確定的
 
陸振巖
 
【人民報消息】仲明賢弟:

見信好!轉眼新年將至,盼你一切都好。上次來信談到每年的中國新年在公曆中的日子不定,覺的好奇。其實,在海外我遇到很多西方人也有這種疑惑:中國新年一會兒在公曆一月份、一會兒在二月份,到底是怎麼推算的呢?我曾見網上有「專家」用英文撰寫的解釋說,是通過閏月的調整儘可能使得大年初一日在立春前後,因此稱爲「春節」。

其實這完全是誤解。傳統上「春節」指的就是節氣中的立春,跟新年根本不是一回事。要簡單講起來,除了很少見的特殊情況外,一般大年初一日可以從冬至日(大約是每年公曆的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日,這一天白天最短)之後的第二個朔日來推算。這裏說的朔日是指月相盈虧變化週期(朔望月)中,看不到月亮的這一天,也稱新月,傳統曆法把這一天定爲每月初一日。與此相對的是月圓之日——望日,一般是每月的十五、十六。

爲什麼一般來說冬至日之後的第二個朔日爲大年初一呢?這要先簡單說一下中國的傳統曆法。

很多人把中國傳統曆法稱作陰曆,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叫法。真正的陰曆是單純以月相的盈虧週期(大約二十九點五天)爲基礎的,也稱太陰曆。如伊斯蘭曆法就是太陰曆,它以月相變化爲基礎定月份,每年固定十二個月,大約三百五十四天,所以積三十三年與公曆相差一年。與太陰曆相對應的太陽曆(簡稱陽曆),是單純以地球繞太陽的週期運轉制定的歷法。以地球爲基點觀察這個週期運轉,則表現爲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太陽的視運行),這個週期即一個迴歸年(大約三百六十五點二五天),以此確定每年的天數,或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就是一種太陽曆,它完全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爲基礎,其月份的劃分與月相的盈虧沒有關係,只是個名稱而已。

單純的太陽曆和太陰曆各有其利弊,因爲太陽和太陰(月亮)都是對人類至關重要的天體。一方面和太陽視運行週期相關的四季變化對人類和萬物生長有很大影響,另一方面現代科學逐步揭示出,月相變化和人類的生理、社會行爲也息息相關:雖然現代科學還無法解釋,但科學家發現統計數據表明,女性的生理週期、很多疾病的發病率、犯罪率、交通事故率,乃至飲食量的變化都與月相盈虧有明顯相關。

你可能已經想到了,中國傳統曆法既不是單純的陰曆,也不是單純的陽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因爲對於古人來說,太陰和太陽作爲天上最顯眼的兩個天體,都不容忽視。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從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另一個角度特別強調了天體運行和人類社會的緊密關係。而從貫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道家文化來講,陰陽平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因此傳統曆法以朔望月確定歷月,每年十二個月,每隔一定時間要增加一個閏月,使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迴歸年,此外又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週期視運行,以十五度等分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對應四季變化。閏月的推算也要依據節氣。所以傳統曆法中兼具陰曆和陽曆的成份。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家,仍使用中國傳統曆法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新年、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節日。歷史上雖然世界其它民族也有發展出陰陽合曆的,但對於節氣,最多隻有四分的,二十四節氣的準確劃分爲中國曆法獨創;而且早在元代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就測定出一個迴歸年爲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五日,和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曆》(即公曆)的週期一樣,但比後者早了三百多年。

那麼一年從哪一個月開始呢?古時以干支紀年、月、日、時,其中「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恰好和十二個月對應。曆法中把冬至日所在的月份定爲子月。這是因爲天干地支和陰陽五行相關聯,如天干中的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故丁亥年乃是火豬年(並非傳說的金豬年),地支中的子屬水,對應陰氣盛極而開始漸衰、陽氣初生的狀態,而冬至這一天恰好是黑夜達到最長,從此以後開始黑夜逐漸變短,白天逐漸變長,所以和地支中的子對應。這和半夜對應子時是一個道理。

月份和地支的對應完成後,仍然存在確定新年起始的問題。自從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創制第一部曆法後,中國曆代曾頒佈過許多曆法,也曾有過不同的新年起始規定。如夏曆以寅月爲正月(建寅),殷歷以丑月爲正月,漢武帝至今大多數時間都沿用了夏曆建寅月的傳統。這樣正月(寅月)就是冬至所在月份(子月)之後的第二個月,所以新年正月初一就是冬至之後第二個朔日。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如出現閏十一月的時候,但這種情況大約要隔二百年才會出現一次。

由此可見,把「春節」或立春和新年扯在一起是沒有根據的。把新年的正月初一改稱「春節」,始於袁世凱主政期間,但老百姓並不買帳,照舊「過新年」。「春節」一詞真正在民間取代「過年」還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共以政治原因強制實行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傳統曆法的具體編訂,實際上還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遠比這裏講的要複雜。這裏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希望能回答你的問題。


好!

堂兄:振巖手具
二零零六年二月二日



------------------------------------------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演出精選及全球30城市售票
新唐人2007年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紐約場售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7/2/4/43103.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國務院高官匯入退黨潮 軍中發出解體中共聲音 (118,097次)

2. 宋祖英首次公開闢謠 江宋姦情再受關注(多圖) (68,601次)

黃菊玩花弄草  老婆包養男雞(多圖)
3. 黃菊玩花弄草 老婆包養男雞(多圖) (68,333次)

曾慶紅在性愛光碟中展現勃勃野心(圖)
4. 曾慶紅在性愛光碟中展現勃勃野心(圖) (67,205次)

毛用這樣的目光望着他的私生子(多圖)
5. 毛用這樣的目光望着他的私生子(多圖) (63,352次)

6. 爆驚天黑幕 胡錦濤反擊曾慶紅(圖) (62,971次)

中共老流氓薄一波被曾慶紅氣死(圖)
7. 中共老流氓薄一波被曾慶紅氣死(圖) (56,415次)

江露頭兒!薄一波葬禮這圖片抓拍的絕了(圖)
8. 江露頭兒!薄一波葬禮這圖片抓拍的絕了(圖) (53,129次)

三度自殺!陳良宇背後的黑手(多圖)
9. 三度自殺!陳良宇背後的黑手(多圖) (50,479次)

10. 江澤民在軍方的暗中活動不容忽視 (49,469次)

江被曾慶紅們隨意甩來摔去(多圖)
11. 江被曾慶紅們隨意甩來摔去(多圖) (48,553次)

12. 曾慶紅交代不了!高智晟還是高智晟(圖) (47,217次)

李肇星是曾慶紅奪權的死黨(圖)
13. 李肇星是曾慶紅奪權的死黨(圖) (47,148次)

曾要保存實力  黃華華不知深淺(圖)
14. 曾要保存實力 黃華華不知深淺(圖) (47,121次)

15. 排隊捱整 輪到江綿恆(圖) (46,670次)

堅強些!薄熙來在他爹遺像前哭的死去活來(多圖)
16. 堅強些!薄熙來在他爹遺像前哭的死去活來(多圖) (44,986次)

這手真辣!周正毅的交代嚇死一大片(圖)
17. 這手真辣!周正毅的交代嚇死一大片(圖) (43,360次)

外交部發言人暗示胡錦濤應該讓位(圖)
18. 外交部發言人暗示胡錦濤應該讓位(圖) (42,276次)

19. 不讓位就宰你──曾慶紅的溫柔(多圖) (41,841次)

20. 江澤民整治姬鵬飛內幕(圖) (41,630次)

21. 誰是胡錦濤最危險的對手? (41,186次)

22. 內幕!胡決不把國家主席讓給曾慶紅 (41,123次)

宋祖英瞄上小胡 (圖)
23. 宋祖英瞄上小胡 (圖) (40,943次)

中共不得不在新華網提買賣人體器官(多圖)
24. 中共不得不在新華網提買賣人體器官(多圖) (40,477次)

上海新任命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多圖)
25. 上海新任命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多圖) (40,263次)

一張圖片!曾慶紅李長春借江耍牛逼(圖)
26. 一張圖片!曾慶紅李長春借江耍牛逼(圖) (40,082次)

27. 江刺殺未遂 胡反擊 百度驚現《人民報》消息 (39,166次)

看這架式,薄熙來的前途黑燈瞎火(多圖)
28. 看這架式,薄熙來的前途黑燈瞎火(多圖) (39,154次)

不得了!中共滅亡前可能製造巨大慘案
29. 不得了!中共滅亡前可能製造巨大慘案 (37,638次)

殃視大作:誰殘忍咬下少女乳頭(圖)
30. 殃視大作:誰殘忍咬下少女乳頭(圖) (37,530次)

中共低調報導林樹森當貴州省省長(圖)
31. 中共低調報導林樹森當貴州省省長(圖) (37,309次)

又進去了!周正毅成了江氏死穴(多圖)
32. 又進去了!周正毅成了江氏死穴(多圖) (36,559次)

33. 胡針鋒相對 曾一枕黃粱 江澤民末日將臨(圖) (36,558次)

胡揍邱曉華 重傷曾慶紅(圖)
34. 胡揍邱曉華 重傷曾慶紅(圖) (36,181次)

中共傻眼!黨校在曾慶紅手中離了大譜兒(圖)
35. 中共傻眼!黨校在曾慶紅手中離了大譜兒(圖) (35,695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