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希望之聲記者李潔採編/唐梅報導)記者自5月24日起,連續數天從雲南昆明地區的多家醫院了解得知,器官移植的供體就來自於當地,醫生聲稱移植熱缺血的時間爲全國最短,其中一家非三甲等級的醫院供體來源充足,被其他醫院醫生指爲非法買賣器官,顯示當地存在活體器官庫。聯結收聽 5月25日雲南腎臟病醫院的醫生向記者表示,醫院自2003年開展腎移植手術以來,已完成四百多例手術,去年一年就做了153例。腎源充足、健康年輕,甚至可以找到十八、九歲的體---- 記者:「雲南腎臟病醫院嗎?」 腎移植醫生:「對。」 記者:「今天晚上做了幾個?」 腎移植醫生:「七、八個吧。」 記者:「腎源很多喔!」 腎移植醫生:「不一定,有時候很多,是他們去找的,不知道去哪兒找的。」 記者:「都是本地的?」 腎移植醫生:「對,捐贈者一般都是在….,當然越年輕越好,如果五六十歲的捐贈者我們也就不要了,捐贈者在手術前都要抽血、化驗。」 該院醫生透露,器官來源於當地,離體時間很短,從摘取下來到移植的時間在六個小時之內。 按照中國衛生部門規定,三甲等級以上的醫院才具有器官移植的資格,據了解,雲南腎臟病醫院屬於民營醫院,不屬於三甲等級的醫院,三年前高薪聘請北京清華大學附屬華信醫院腎移植權威----管德林主任擔任名譽院長,在與其學生現任院長兼移植科主任李國斌的籌建下,開創腎移植科室。 26日記者向管德林諮詢情況,他說25日晚上就有8臺腎移植手術,都是由他指導並主刀,腎源是一批批的來,下週就有一批腎源---- 記者:「哪邊腎源比較多呀?」 管德林:「這邊多,這邊多,昨天做了八個呢!」 記者:「他是一批一批的,還是說…..」 管德林:「對,下禮拜還有。」 記者:「這來源都是健康年輕的嗎?」 管德林:「對,都健康的,我們現場都化驗好幾個。」 管德林表示,他定期從北京到雲南腎臟病醫院主刀,另外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及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他都曾去主刀,哪裏有腎源他就去哪裏。 管德林:「國二院也去過,醫屬二院都去過,九二副院我也去做過手術,有任務就過來,哪邊有腎源就過來。」 針對七月一日即將實施的器官移植條例,昆明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生指出,雲南腎臟病醫院不符合器官移植標準,將被關門取締,因此現在加班加點移植,賺取暴利---- 記者:「器官移植的方案出來以後,就很難做了是不是?」 管德林:「那是小醫院不能做,我們還是能做,這個法律主要是讓亂搞的醫院要它們關門,哎!它不顧後果,不顧療效的那些,可能就要是讓那些關門。」 據了解,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等都開展了腎移植手術,院方皆承認可以找到健康年輕的供體。昆醫二附院一名肝移植的醫生表明,他親自去取供體,並聲稱昆明的肝移植,熱缺血的時間稱得上全國最短的,來源就在附近,兩到四小時內就可取得---- 記者:「來源就在當地,還是….?」 肝移植醫生:「就在當地啊。」 記者:「就是昆明找的來源?」 肝移植醫生:「昆明啊…或者其它地方都有,就是兩個小時以內的。」 記者:「供體的年齡…..?」 肝移植醫生:「一般都是二十多歲或三十來歲的,三十歲以下的。」 記者:「一般都是您親自去取的?」 肝移植醫生:「是啊!是啊!」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表明,所用供體都是在呼吸、心跳還維持的情況下取得的---- 記者:「那人的呼吸、心跳您說都還沒有停止,就取下來的?」 昆明醫生:「對,都是…..」 記者又訪問了一位護理人員有關詳情---- 護理人員:「是的,時間很短的。」 記者:「幾個小時?」 護理人員:「就近的話,前後可能是兩三個小時。」 記者:「喲,那就是活體的囉,那腎源就在當地取?」 護理人員:「嗯,離這醫院就是一個小時的路,就取回來,就是這樣的。」 5月24日昆醫一附院移植科護士告訴記者,當天就做了三臺移植手術,該院爲加強移植隊伍,特別從第三軍醫大學調來具有200多例移植經驗的博士主刀---- 移植科護士:「我們會直接去找腎源,跟法醫、法院要有連繫的嘛,這邊手術一準備好,那邊腎源一起,就馬上過來,那是不能耽擱的。」 記者:「那您這邊腎源就是在當地,還是空運過來的?」 移植科護士:「沒有,都是在當地。」 5月26日,該博士表示,下個月將有一批供體---- 主刀博士:「下個月上旬就有,下個月可能就比較多啦,6.26以前可能都有。」 回顧華夏日報5月17日的報導,北京海淀醫院移植中心一名病患,48小時之內兩次換腎,主刀醫生韓修武在極短時間內從昆明拿來活腎,另外據記者許琳四月的報導,上海中山醫院換腎患者的家屬透露,中山醫院主要有兩個腎源基地,一個在雲南,一個在湖北。由這些跡象顯示,昆明附近存在着器官活體供應中心。 瀋陽軍區老軍醫三月底披露,中國大陸存在三十六個祕密關押法輪功學員的集中營。中共中央將法輪功學員作爲階級敵人,進行任何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處理手段,無須上報。也就是如同中國許多的重刑犯一樣不再是人,而是產品原料,成爲商品。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天下縱橫》節目錄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