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新唐人晚会回顾:再现八仙神奇(多图)
 

2005年纽约新唐人新年晚会的大型舞剧“八仙过海”。


【人民报消息】在美国明州大都会博物馆里,收藏了五个金制的御用宝盒,据载是1799年乾隆皇帝的寿礼。盒盖表面饰有精致的镂金图案,图案周围嵌有红蓝宝石和玉雕的花瓣。这五个精致的镂金图案分别是:花篮、宝葫芦、剑、萧和芭蕉扇,是象征中国古代八位道家的五个法器。八仙图也是清代龙袍上的常见图案。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融汇着佛道两家的修炼文化,其内涵和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八仙”应是民间传颂最广的修炼得道之人,他们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出身均为凡人,苦修积善才得以修炼成仙。八仙的组成启迪世人: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走返本归真之路。

俗话中所说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讲的就是八仙施展法器神通,遨游东海的故事。这八位神仙中,有笃志的书生、统兵的将帅;有皇亲国戚、江南闺秀;有清静无为的少年、老叟,有的曾在长安街上踏板卖艺、行乞要饭。他们在世间将自己的手持佩戴炼就成了八样宝物,俗称八宝。

在2005年纽约新唐人新年晚会上,大型舞剧“八仙过海”,以其新颖的创意、恢宏的气势和细腻的舞蹈表现力再现了这个在中土几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给现场近五千观众留下了深刻和美好印象。

编导舞剧“八仙过海”的是新唐人艺术中心的资深舞蹈艺术家陈碧娟女士。她表示,创作这个舞蹈的本义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一下八仙过海时的大显神通,更重要的是为了展现中华修炼文化,因而在舞蹈设计、灯光和配音方面都进行了精心推敲。


“八仙过海”在舞蹈设计、灯光和配音方面都进行了精心推敲。

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的陈碧娟,曾任华南歌舞团主要演员多年,并执教于广东省舞蹈学校。移居美国后,她致力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曾任教于新苗舞蹈社及艺术教育社等处。陈碧娟对中国古典舞蹈与京剧、昆曲等民间艺术及少数民族的舞蹈深有研究,她近年来编排一些唐装舞蹈更是因独特的风格深受观众欢迎。

我们以八篇文章分别介绍这一舞剧中的人物与文化内涵。


澳大利亚画家章翠英所绘的八仙图。

=============

再现八仙神奇(一):髽髻道人汉钟离

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全真道派尊其为“正阳祖师”,“北五祖”之一。

钟离权神诞之日为四月十五日。相传诞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生下后不哭不食,第七日跃然而起曰:身游紫府,名书玉京。

及长,为谏议大夫,奉诏北征失利,军士尽散。钟离权独骑奔谷迷道,路遇王玄甫授以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等。后入华山、入崆峒山,见老君,赐号云房。唐时,度化吕纯阳后,应诏升天,被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汉钟离的艺术形象为手拿扇子,袒露大肚,乐呵呵的胖子,一派散仙之风。据说汉钟离的芭蕉扇能起死回生,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汉钟离首先亮相。陈碧娟为汉钟离选择的动作是:汉钟离用芭蕉扇拨开舞者组成的海浪后,八仙就走出来用他们的法器去救度世人。汉钟离一拨开海浪,就看到一个人死了,他就一指那人,又用两个大腾跳,飞过去用芭蕉扇把人拨拉几下,就把这个死人救活了,看到死人一动,汉钟离就哈哈大笑。

擅长中国古典舞曲创作的作曲家玄同,在解释其创作这段乐曲的想法时说,“汉钟离的性格就是仗义疏财,用这种大芭蕉扇挥扇如风,一挥扇能扇起一股风,就可以救度世人,起死回生。所以我就用一种特性抓住他,就是在音乐中加入这种挥扇的声音,用合成音响做出来这种声音。”

再现八仙神奇(二):曹国舅隐居山岩

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贵为宋仁宗朝之国舅。相传神诞之日为八月十五日。曹国舅坚信“天下之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之理,散尽家财,赒济贫苦之人。

曹国舅之弟景植不法杀人而伏罪,曹景休耻见于人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经汉钟离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汉钟离和吕洞宾引入仙班。

据说曹国舅的玉板可使万籁尽清。在“八仙过海”舞蹈中,一身深红官服的“曹国舅”手持宝物玉板(云阳板)登台而来,凭此宝物,曹国舅仿佛又要再现腾云驾雾、漂洋过海、镇妖辟邪的神迹。

陈碧娟为表现曹国舅的形象,充分发挥中国舞蹈中水袖的作用。她解释说,“曹国舅的袍子可能要比他原来的袍子袖子要大,他因为我要水袖的动作,那一飞、一耍就是古人对袖子的运用,表现了拿那个玉板净化环境。”

再现八仙神奇(三):张果老倒骑毛驴

张果老姓张,名果,唐代道士。曾隐于中条山修道。自称生于尧时,浑忘甲子。相传神诞之日为十一月二十三日。唐太宗、高宗均曾征召于他,均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

传说中的张果老游戏人间,近观尘世中人迷于名利禄。张果老常骑白驴,日行数万里。歇则叠驴,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之中。乘则以水噀之,复成白驴。相传张果老所持另一宝物——鱼鼓还能占卜人生。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身着紫袍、手捧鱼鼓的“张果老”倒骑毛驴悠哉亮相。

饰张国老的演员张法平说,“张果老是个求道之人,对人生的看法与众不同。他感觉人们所追求的与返本归真的理都是反的,人类觉得自己在进步,其实是在退步,于是他干脆倒骑驴,反着来走了,不慢也不快,安安自在。”

张法平说到张果老的毛驴,“晚上他睡觉的时候把它叠起来是一张小纸,藏起来;他走路的时候又把它放出来,就成一个毛驴。”


“八仙过海”舞剧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

擅长中国古典舞曲创作的作曲家玄同,在解释其创作这段乐曲的想法时说,“在表现张果老时要有比较欢快的节奏,就像跑驴一样,在驴的动和静的里边加了一些铃啊,根据舞蹈动作的要求,把速度提起来。”

再现八仙神奇(四):铁拐李借尸还魂

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神诞之日为七月初十日。《混元仙派图》称其为吕洞宾的弟子。后封为东华齐阳启元帝君。

相传铁拐李乃八仙之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传称应太上老君与和丘先生之约,魂游华山。临行,嘱咐其徒守魄七日。无奈其徒之母突然急病而欲速归,游魂于第七日回归时,无体可依,即附于一饿殍之尸,故其形丑陋,蓬头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而铁拐李的葫芦可生灵丹妙药,救济众生。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随张果老而来的是手持铁拐和宝葫芦的“铁拐李”。但见他在舞台上左右奔走,开宝葫芦济众生于危难困苦之中。


“八仙过海”舞剧中的八仙之一李铁拐。

在谈到铁拐李的创作时,陈碧娟说,“铁拐李应是很低沉,因他的人生经历是非常坎坷,本来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身体,由于要修炼,最后变成一个残废的身体,就是说,他为了求道而不在乎这些,所以我想表现他的一种很深层的境界。”

因为他本来就是不拐的,陈碧娟就让他站起来耍棍,用京剧的十三响等,表现他要用葫芦上装的金丹救度世人。只见他霹雳泼辣打,一个展腿飞过去,然后就看到这边有人向他要金丹,看到那边有人要金丹,他就又从这边蹦到那边。”

再现八仙神奇(五):吕洞宾黄粱一梦

吕洞宾,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相传吕洞宾落第后遇钟离权,钟离于炉上煮黄粱饭,授枕予洞宾睡,梦见自己进士、当官、升侍郎、成亲、为宰相、被诬害、获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倏忽醒来,黄粱犹未熟,方知贵不足喜,贱不足忧,人世间不过一场大梦。

他于是遂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历经“十试”考验,授得先天大道。成仙得道后,不登仙界,普化众生,为人治病解危、斩妖除害为民造福,游踪遍及江河南北,实乃古今独树一帜的仙人。据说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吕洞宾”身着蓝浅布衣,手持宝剑潇洒亮相。陈碧娟让他飞腿舞剑,显仙人誓斩世间妖孽祸害之决心和神通。


“八仙过海”舞剧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

饰吕洞宾的舞者徐侃钢说,了解故事对塑造人物很有帮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吕洞宾刚开始修道的时候,他每次考试都考不中,没有得到官职。后来在一个酒楼里,他碰到了汉钟离,汉钟离就点化他,让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了他的一生,获得了官职,享受荣华富贵,但最后是家破人亡,什么都没有了。可谓是黄梁一梦。一梦醒来,吕洞宾就醒悟了,也得道了。”

再现八仙神奇(六):韩湘子蓝关度叔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韩湘神诞之日为十一月初九日。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

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朋僚宴贺。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宾客,数斗不竭。又以盆覆土,开花两朵,上有金字之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事,贬谪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问其地,即蓝关,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后韩湘子护愈抵任,复随愈移袁州,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饰韩湘子的舞者谢宗延说,“韩湘子的萧,据说是用南海的紫竹林里面的一根神竹做成的,有法力。当时他一生没有去考取功名,只对修道感兴趣。他的萧一吹,万物更新,花就长出来了。”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只见台上走来了八仙中风流俊俏的书生“韩湘子”,他手持由神竹所制而成的宝物紫金萧。16位身披绿色长纱的舞者,随他的萧声翩翩起舞,她们手捧着红、黄、白、紫各色鲜花,仿佛百花盛开于绿野之间,万物更新。

再现八仙神奇(七):何仙姑飞行侍母


何仙姑与荷花仙子一起翩翩起舞。

何仙姑是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名琼,永州零陵人。相传神诞之日为四月初十日。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梦见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侍母,后尸解仙去。

相传,何仙姑能预知祸福,白日飞升、得道成仙后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何仙姑的荷花还能修身养性,在渡海时,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开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但见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何仙姑”手持荷花,在四位荷花仙子的簇拥下翩然而至。“何仙姑”和四位荷花仙子翩翩起舞,莲花色的服饰和婀娜舞姿述说着纯洁和高境界的美好。

“八仙过海”舞蹈的作曲玄同谈到其创作思想时说,“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女性要表现其典雅,一种修心养性,修炼的境界。音乐不能太沉闷,又不能太轻快、太浮,要很典雅,有点像敦煌风格的东西。”

何仙姑的扮演者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舞蹈演员李维娜,她表示希望这个舞蹈能让人们通过舞台上再现的神话传说,去思考中华文化的内涵。

再现八仙神奇(八):蓝采和歌板行乞


“何仙姑”,“韩湘子”和“蓝采和”

蓝采和是唐代的隐逸。据《续仙传》、《太平广记》称,蓝采和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披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后得钟离权之度化,乘云而去。

传说蓝采和常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蓝采和喜唱歌,一首《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均为神仙脱世之意,启迪世人如何修真养性。

在“八仙过海”舞蹈中,陈碧娟让活泼灵气的“蓝采和”手持大拍板,踏着节拍登台,仿佛在城中边走边唱着歌谣,快乐地沿街乞讨。两个大头娃娃伴着他快乐起舞,成就了一幅男女老少同乐的动感年画。

陈碧娟说,“蓝采和要了钱就给乞丐。整天象是卖唱的,人们都不知道他是神仙。有一天他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他唱完,望望窗口,人们见他骑着白鹤升天,才知道他是神仙。据说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2/4/4244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