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人民日報挑戰江澤民權威?──「總書記爲什麼一定能贏?」
 
【人民報消息】 一箇中國官方網站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指「領導的尊嚴不容侵犯、面子不容褻瀆;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有人認爲,這篇文章是影射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指江澤民害怕給其繼任人胡錦濤比下去。

據亞洲時報馮良撰文,中國官方人民網6月3日刊登一篇題爲《總書記爲什麼一定能贏?》的文章,表面上看該文是從胡錦濤在北京市少年宮同一位小學員打乒乓球。然而,該文筆鋒一轉,卻又談到中國官場文化的問題來。

文章指:「對領導,就要講領導的尊嚴不容侵犯、面子不容褻瀆;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對有些問題的看法與領導不同,心裏很不贊同領導的觀點,但嘴上卻在說,領導說得很對很好。對下屬,就要講一點排場,要是誰招惹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給他點顏色心裏就不舒服。」

其實,中國官場存在這種「給領導面子」的情況,可謂十分普遍。去年非典期間,江澤民的前保健醫生,原中國衛生部部長張文康,一直堅持中國疫情受控,結果,他隱瞞疫情的所作所爲,給退休軍醫蔣彥永揭破,而中央在去年4月20日宣佈,撤去張文康衛生部部長一職。江澤民在事後保持了六天沉默,到4月26日才算勉強走出來支持中國全力對抗非典。

一直有官場耳語指出,江澤民對胡錦濤撤換了他的前保健醫生的官職十分不滿,事後還特別把張文康的軍職提升一級,以示抗議。這個傳聞,剛好和文章所指「要是誰招惹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給他點顏色心裏就不舒服」的情況有點類似。

可圈可點的是,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31日指出,根據北京政府與中國共產黨消息人士的說法,江澤民正在藉推動對香港和臺灣採取強硬路線的作法緊抓權力,使中國新一屆領袖更難考慮對香港或臺灣問題作出任何讓步。這個傳聞一直未能證實,但卻讓外界聯想到文章所指「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

今年人大兩會前夕,民間傳出解放軍退休軍醫蔣彥永要求把「八九年天安門運動」定性爲愛國運動,但事後中國政府表明六四暫時不會平反。中宣部是應中共前總書記、現任軍委主席江澤民的指示製造光碟的;中國政府下令幹部要觀看一套名叫「六四風波的經過」的光碟,統一思想,明白六四鎮壓是「別無選擇的」。這又讓外界覺得文章中「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是意有所指。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任以來,指示官員必須明白「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又倡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的「三貼近」路線。有一些中國公民認爲,胡的三貼近把江的「三個代表」理論比了下去。巧合的是,該文章也說:「胡總書記一定能贏。」

現時,外界對這篇文章是否有影射成份,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的互動,必然會繼續受到關注。


附錄:總書記爲什麼一定能贏?(2004年06月03日00:43 來源:人民網)

網友:高東海

5月31日上午,胡錦濤和隨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王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北京市市長王岐山等陪同下,先後到中國科技館、北京市少年宮實地考察。 考察北京市少年兒童工作。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發了這一新聞。

當電視畫面中出現胡錦濤在北京市少年宮同一位小學員打乒乓球時,由於兒子也學打過乒乓球,我就對他說看那位小選手打得多好,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但兒子卻發話說,胡總書記一定能贏。我說這又不是比賽,總書記是跟小朋友們同樂,是不在輸贏的。但兒子卻說,那也不行,總書記是全國的最高領導,如果讓他輸給一個小孩,他多沒面子。我感到很好笑,就問他憑什麼這麼說。兒子說,這是憑我的經驗。

兒子是個11歲的小學生,而且我們又是在閒談,相信這是他真正的想法。只是這種想法,讓我聽來不是滋味。一個孩子依他的「經驗」斷定領導一定要贏,原因是要照顧領導的面子。這聽來有些好笑的童言,讓人感到苦澀。他的「經驗」從何而來的,難道不是從社會上,不是從作爲師長的我們的具體言行中,觀察得來的?

應該承認,作爲成年人的我們,在社會中確實是這麼做的。對領導,就要講領導的尊嚴不容侵犯、面子不容褻瀆;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對有些問題的看法與領導不同,心裏很不贊同領導的觀點,但嘴上卻在說,領導說得很對很好。對下屬,就要講一點排場,要是誰招惹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給他點顏色心裏就不舒服。我們這種時常表現出來的根子裏的「媚官」心態以及特權思想,不正是孩子們「經驗」的來源?

在家裏,我們也是這樣,孩子稍有不合已意的想法看法,便以大人的口氣來教訓他們一番,儘管知道自己錯了,也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不肯向孩子當面認錯,要維護家長的面子。孩子們捱打挨訓的經歷不也成爲他們的經驗?

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學校裏,也好不到那裏去。校長心中的「優秀教師」,仍是「聽話」的教師。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還是那些聽話的學生。有些老師明明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落後,並忘不了師道要尊嚴,不喜歡學生提問自己答不上來的問題,就因爲怕丟面子。曾有一個報道說,在對北京10所中學的1200名學生學習問卷調查中,敢於課後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佔66.8%,敢於課堂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佔21.5%,敢於當堂糾正老師錯誤的學生僅佔5.5%。一位外籍老師感到奇怪:「中國許多非常聰明的學生,爲什麼課堂上不踊躍提問呢?」他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什麼可問的」。是沒有什麼可問的,還是怕老師丟面子而不提問?還是老師本身就不喜歡學生提問?孩子們不笨,他們自然會看得出來。

中央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爲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來抓。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與規範有序、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氛圍有著必然的聯繫。從這一方面講,作爲師長的我們,是不是也都應檢討修正自己的錯誤,從而以好的言行,來爲孩子們做出表率呢?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6/3/3136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