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法文化年封殺文化
 
作者:劉曉波
 
【人民報消息】春節期間,爲慶祝中法文化年和中法建交四十週年,也爲胡錦濤訪法作鋪墊,大陸媒體高調報導了中法文化年的活動,特別是對巴黎著名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巡遊表演,更以「北京風情動巴黎」的大字標題,給予濃墨重彩的報導。同時,採訪參加巡遊表演的各類人員和旅法華人,背景襯托大都是「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凡是接受採訪的,幾乎衆口一腔和千篇一律地感嘆:「祖國的強盛,我們的自豪!」

然而,頗爲諷刺的是,爲保證中法文化年的各項慶祝的「政治正確」,宣揚中國文化活動卻在棒殺某些中國文化的作品。不僅巡遊表演拒絕法輪功參加,而且巴黎將舉行的「中國文學」主題書展,當然包括大陸、臺灣、香港及海外的所有華語作家,但被邀請者的名單中,獨獨排斥著名作家高行健。衆所周知,高行健是迄今爲止的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語作家。

這顯然是出自中共政權的壓力和法國政客的利益考慮的合謀。高行健的法文翻譯杜徹(NoelDutrait)也表示,在法國慶祝中國年開端,便有來自外交部的訊息,要高行健不要公開露面。封殺高行健,肯定不是中共當局不在乎諾獎品牌,也決非因爲高行健的作品不夠中國化,而僅僅是因爲其人其作有違於當局的政治正確。

事實上,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人能否獲得諾獎,已經成爲中國知識界的話題:一方面,每年諾獎得主的名單出爐後,大陸都會有「爲甚麼中國人得不到諾獎」的討論,藉機宣泄對西方文化霸權不滿者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如果有外籍華人獲獎,也必定要以此作爲煽動民族主義的素材加以大肆炒作:看,中國文化多偉大,中國人多聰明!但在這類煽動中卻很少提及,爲甚麼外籍華人能夠獲獎,而大陸華人卻至今無一人獲獎?因爲這顯然與大陸文化專制密切相關。

照理說,近些年,已經患有「諾獎綜合症」的中國,對高行健的獲獎理應大肆炒作才是。因爲,高還有不同於其他獲獎華人的優勢:他不是早年就定居海外的華人,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才走出國門的大陸人,;他的獲獎作品《靈山》,也不是直接用外語寫出的作品,而是用漢語寫作的、帶有強烈「尋根文學」色彩的文學,也算是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他的獲獎,也就更能用於民族主義的造勢。雖然,對高的獲獎及其作品的評價有著巨大分歧,但在華人世界引發過轟動效應也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儘管高本人的出國和不歸與政治高度相關,但他獲獎後的言論已經相當低調,基本回避談論大陸的政治和人權。

然而,即便如此,高行健及其作品仍然被他的故鄉當局徹底封殺,不但要在自己的主權範圍內封殺,還要將扼喉之腕伸到自由之都的巴黎。其原因,無非是高行健本人他曾觸犯過中共當局:1989年六四大屠殺後,高行健公開宣稱與中共官方決裂並取得法國籍,他獲得2000年的諾獎,流亡作家身份顯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中共當局極爲尷尬,因爲這決不是中國官方希望得獎的人選。

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學書展,卻封殺具有諾獎頭銜的法籍華語作家,豈非哆哆怪事!但對中共政權來說則是常態行爲。爲了黨權利益,中共政權不惜耗費巨金,一方面向在國內外宣揚黨所欽定的中華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在國內外打壓黨所厭惡的中華文化。所以,無論是法輪功還是高行健,只要中共當權者不高興,就統統在封殺之列。

如此荒唐的政府行爲,再次凸現了大陸官方的虛弱和蠻橫,也凸現西方政客精於利益計算的機會主義,更凸現出中共政權高倡民族主義的虛僞性:對於大陸當局來說,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僅僅是政治裝潢而已,在祖國利益或民族利益之上,真正至上的是中共政權的利益,所以,當民族主義的政治正確和黨權主義的政治正確發生衝突之時,爲了黨權利益而封殺民族利益就是必然的。

2004年1月26日於北京家中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27/2970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