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陳至立終於露頭了!嘻,在這種情況下(圖)
 
鄂新
 
【人民報消息】1月17日有文章說軍民迎新春晚會上沒看見陳至立,有人就說,明天準出來。果然,嘿,1月18日晚9點21分零7秒,新華網「本網最新播報」上出了一則消息《陳至立看望著名學者和科學家》,爲了趕着晚上登出來這則消息,陳至立18日一天趕了三場。

咋那聽話呢?咋那讓人牽着鼻子走吶?人家說你沒出來,你就非忙着出來亮相?江澤民這毛病也帶傳染性?

新華網北京1月18日報導,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國務委員陳至立18日親切看望了著名學者和科學家季羨林、張光鬥、啓功,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並向全國廣大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祝賀新春佳節。

報導說,在301醫院,陳至立向北京大學93歲的季羨林教授祝賀新春佳節,讚揚他在語言學、東方學、歷史與宗教學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在清華大學92歲高齡的著名水利專家張光鬥院士家裏,陳至立高度讚揚張光鬥在我國水利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並就科技發展等問題與他進行了討論;在北京師範大學啓功先生家的書房,陳至立緊緊握着92歲的啓功先生的手。

有意思,陳至立拜訪的三個人都是九十多歲,不是生病住院的就是年老體衰的。她要真想傾聽意見,把中國的教育辦好,那就應該去找那些彈劾她的大學校長!去看這幾位九十多歲的老人,還得貼着老人的耳朵大聲地探討「科技發展」問題,多累,真不如去看巴金,那多省心啊!

2002年爭鳴雜誌透露,陳至立到教育部七年,出國考察近六十次,跑遍美、歐、加、澳、日,被大學校長們稱爲「歐美巡迴大使」。到教育部後,出現教育改革混亂,教學質量大倒退,教風學風渙散墮落,濫發大學文憑、學位,城市適齡青少年有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能享有法定九年義務教育。清華、北大、浙大、復旦等校校長呼籲:要把好頒發榮譽學位給社會人士的關,反對以金錢換取榮譽性的「博士」、「教授」等銜頭,更反對政府以行政指令大學照辦,對教育部長非常不滿,要求她下臺。

2002年三月的「兩會」,有二十二個省(區)、直轄市的代表、委員對教育部和部長陳至立提出彈劾,議案和提議指出:憲法規定城鎮九年義務教育制,全國除北京市、上海市以外,沒有一個省(區)、直轄市能實施。城鎮失學青少年百分之十二,農村失學青少年百分之七十五。大、中學院校風氣差,教育質量顯著下降。濫收、逼收學費、贊助費,引起社會公憤。

開放2003年3月刊透露,「兩會」期間,21代表團對黃菊陳至立入閣反彈,三月七日、八日,人大三十二個代表團黨委討論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新屆國務院領導班子名單,有二十七個代表團對陳至立意見十分強烈,代表團的主流意見是反對和不贊成她任國務委員,指陳至立憑什麼功績、德政任國務委員?陳至立升官,有近四十所院校持反對態度。

爭鳴2003年12月刊透露,近日,五名人大常委向人大常委會提出彈劾國務委員陳至立,指控陳至立虛構城市適齡青少年中學普及率達百分之九十八,實際僅爲百分之七十六;虛構農村適齡兒童小學普及率達百分之七十八,實際僅爲百分之三十八。

更有千名教授呼籲改進大學校風,來自八十多間大學的一千二百多名教授、系主任給江澤民、朱鎔基聯署寫信,呼籲抓教育,更要抓學校黨委的黨內教師風和學生的校風。目前,嫖、賭、抄三風充斥校園。據說,他們沒有給直接負責人陳至立寫信的原因是他們認爲這些現象就是陳至立搞的,要把她彈劾下去。

新華網今天爲陳至立出這個新聞幹啥?是爲了提醒大家春節前夕也別忘了罵她? 如果真爲達到這個目的,田聰明社長,那您成功啦!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18/2957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