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
主席,我想出去……
曼哈頓大塞車,因爲聯合國開大會,各國大官聚首,警笛開道,旌旗飄舞,一片禮賓轎車,一派權勢風光。23日,聯合國好像特莊嚴,因爲這一天世界的元首們聚會,聽領袖們致詞。重頭戲自然是唯一超強的美國總統講話,緊跟著就是自視「舊歐洲」盟主的法國總統希拉剋表演,然後是德國總理施羅德,俄國總統普京,當然也少不了布什的小兄弟們——西班牙首相,意大利總理,以及剛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日本首相小泉。在這個世界權力者們的party中,明顯少了一個要角,那就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主席。 大國領袖都到齊了,爲什麼中國的元首卻沒來?這是伊拉克戰後首次聯合國開會,要討論全球反恐的世界新格局,北京怎麼會缺席?胡錦濤生病了?沒有這種消息。 胡錦濤出差了?也沒有這類報導。胡錦濤在北京打磕睡,忘了這麼大的公事?好像還不至於。那麼胡錦濤爲什麼沒來紐約出席聯大?熟悉中南海內情的朋友說,胡錦濤被江澤民按住了,不讓他去美國,尤其不讓他到聯合國,怕他把人們對當年江澤民在聯合國風光的記憶給蓋住、沖掉了。 江澤民至於這麼小氣嘛?看看胡錦濤當上國家主席之後的表現就知道了。 胡主席任何大事都不敢自己做主,更不敢胡來,整個一個伺候刁鑽婆婆的小媳婦;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地在「江慈禧」面前當「胡光緒」。中國的歷史好像VCR,可以倒帶子,時光倒轉到清末年,只不過今天「垂」的不是竹「廉」子,而是竊聽器、上海幫、閉路電視了。 今年7月1號,是中國共產黨的82歲大壽(熬到風燭殘年也難得,可中國俗語說73和84是兩個坎兒,過不去就命歸黃泉,看來共產黨只有兩年活頭了),在這之前外電爭相恐後報導說,胡總書記要發表「重要講話」,可能有政改內容,中國的前景將「錦繡」,中南海要起「波濤」。可胡錦濤一講話,世界媒體就呆得「結冰」了。人家講的是從「Made by Jiang Zeming(江製造)」的複印機上copy出來的,唯一不同的是,就是沒邊沒沿地加上了頌揚、諂媚「江核心」 的重點音符;比童養媳還孝順,比溜鬚老婆婆還肉麻。懂行道的人說,這不是胡錦濤心坎的話,可他哪敢不這麼說;他胡主席頂戴花翎坐金鑾殿,可大印在江佛爺手裏呵。"胡接班人"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糊"了,像劉林胡趙般被廢黜,要麼丟性命,要麼遭軟禁。 今年8月1號,是解放軍(實際應叫專制軍)的76歲大壽,軍頭們自然要按慣例慶祝一番。然而這個所謂的「建軍節盛大招待會」冷冷清清,到會最大的官是國防部長曹剛川本人,然後是他手下的軍頭們。江澤民、胡錦濤,以及政治局全部常委,一個都沒出席。可上一年的建軍慶祝會,有「江主席"御駕親臨,後面跟著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等傾朝要員。"江皇上"酒過三巡之後,還去觀看了大型音樂會《軍魂頌》,"與駐京部隊官兵歡聚一堂",高興得差點又給人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歌"我的心永在」(江主席多想把「心」換成「權」字呵)。 爲什麼這次的建軍招待會「江主席」(人家還是軍委主席呵)、「胡主席」和後面的一長串的「常委」(不是尾)怎麼都不來了?祕密就在江澤民的「小心眼」裏。如果他和胡錦濤同時出席,就有一個排座位的問題,按胡主席的「國家元首」 和「黨總書記」身份,胡都得排在江的前面(黨指揮槍嘛)。垂廉的老人怎麼能嚥下這口氣,屈尊當「老二」!如果江不出席,那更讓胡獨領風騷,還可能給外界胡要掌軍權的印象,更了不得了。可是如果不讓胡來,只容江一個人風光,那豈不更讓人看出他垂廉聽政的真相。於是「江主席」急中生智,來個「同歸於盡」,咱們誰也別參加,讓那些軍頭們自將自軍,自我「解放」吧。 但招待會上的軍頭們,並沒輕鬆。去年建軍節曹剛川致詞,強調的是黨的「絕對領導」和「正確的思想理論」;可這次曹剛川致詞強調的是,全軍學習「江澤民軍事思想,一切行動「聽從江主席的指揮」;根本就沒有「胡主席」的份兒;當然這一點都不新鮮,當年袁世凱一切行動聽「老佛爺」的,哪兒有坐在金鑾殿上的光緒的事兒呵。 胡錦濤當上國家主席後,只被江澤民「釋放」一次,參加聖彼得堡的建城200年慶典,順便去巴黎列席G8會議,只是「列席」,不是主角,江澤民才放心一點。而如果讓胡錦濤來紐約,在聯合國講壇上面對191國領袖或代表發表演說,江澤民得「嫉毒」死。 本來就有人說上海男人心細(是好事),可像江澤民這樣的上海老男人,大概就整個心胸和二間瓣都狹小了(可能需要做手術)。他給了胡錦濤頭銜,卻要按住他、捂住他、巫住他;腿下使拌子,手上使計子,心裏玩把戲,讓胡錦濤坐在國家主席的座位上「胡」思亂想,不敢越雷池半步。他可把貌相老實巴交的胡錦濤欺負死了。 瞅著這出21世紀「江胡遊戲」,人們總算理解了,光緒37歲就駕崩了,而73歲的慈禧卻硬是多挺了幾小時。兒皇帝生生是被老佛爺欺負死了。念起這些史典國粹,只想說一句,「胡主席」保重!別讓人家欺負「死」了。等你當上「老佛爺」的時候, 趕快改革這個欺負死人的制度吧。 2003年9月24 日於紐約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居紐約 ——原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