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天命在谁? (14,104次)

东北王林彪之谜
 
【人民报讯】1 东北王之谜

人们应当怎样描述此人?一但进入临阵状态,他会将一切置之度外,对于一切与战争无关的东西漠然置之,兀坐着,或者如同梦游者一般来回踱步,脑海中只有战争、战争、战争……

濒临松花江主流,在第二松花江北部的哈尔滨,满语的意思是$$%晒网场$$%。从$$%晒网场$$%向南、普通快车的第一个停车站,叫双城。双城历史颇有几个人物。伪满洲国八个大臣中,双城出了两个。那位在国民党上层也算有头有脸、$$%八·一五$$%后的$$%东北行政委员会$$%中仅逊于熊式辉的第二号人物莫德惠,也是双城人。不过,双城人话题最多、也着实使双城红火一阵子的人物,还是来自湖北黄冈县林家大湾的林彪。现在的双城县人民武装部就是当年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旧址。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如今己有些破败的建筑。漆皮剥落的原始的大木门,嵌在灰白色的水泥墙中。院子青砖铺地,墙是同样的大青砖。六根一人粗的红色木柱,擎着两米宽的廊檐。檐下青砖上雕刻着凤凰、麒麟、花草,做工精细,栩栩如生。东西各一四合院,中间一道月亮门。西院为参谋处,东院住林彪。林彪在黑土地的3年生涯中,有两年是在这里度过的。从三下江南到夏、秋、冬三大攻势,直到辽沈战役前夕,林彪就在这里编织战争的血与火之网。

1.1 知天知地

据说人武部的同志几年前还见过一只两尺多长的特制寒暑表,扔在仓库里,也不知来历,后来也不知去向。据说,部队每到一处,秘书第一件事就是选个合适地方挂上地图。林彪就以地图为起止点,开始踱步。到双城后,又多了个起止点,就是挂在窗外屋檐下那个笨重的寒暑表。天越冷,出现在寒暑表前面的次数越多。有时连大衣也不披,就那么站着,看看寒暑表,再看看天地风雪。有时还把手伸到风雪中冻上一会儿。知己知彼还不够,还要知道老天爷和土地爷。林彪看地图当然不仅是了解土地爷,但他看寒暑表则纯粹是要和老天爷套近乎,交朋友。这是黑土地上的第一个冬天。1946年10月31日,$$%林彭高陈$$%在给$$%中央并告肖江程罗$$%的电报中说:

(一)……我军拟以五师兵力,令火车运输队从哈尔滨经齐齐哈尔绕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敌发动攻势,以各个击破的方法求得歼灭敌人,以破坏敌人的攻洮南的行动及策应南满和破坏敌人攻哈尔滨的计划。

(二)……我们突然出现在松花江以南进攻,故敌必无力将我驱逐,而在约一个月以后,彼如调兵向我进攻时,届时松花江已结冰使我运动甚为自由。……

瞻前顾后,走一步,看几步。林彪的算盘可谓周到。很多人说林彪会打仗,打巧仗,其巧之一,就是善于调动老天爷和土地爷。天上、地下,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都充分利用起来,把这些有形无形的条件编制成有力的纵队和兵团。

1.2 英明独断

林彪打仗,经常直接指挥到师。特别是打运动战。重要战斗,重要方向,有时还直接指挥到团。当年$$%东总$$%和四野的秘书、参谋人员都说,林彪的电报,一般都是先师后纵队(军)再兵团的顺序发出去。署名$$%林罗刘$$%、$$%林罗刘谭$$%、$$%林罗赵$$%,经常是电报发走了,再送给$$%罗刘$$%等看。衡宝战役后期,林彪病了,倒在床上指挥,电报记录完了,秘书代$$%林罗赵$$%签上名便发走了。

打下锦州四师打廖耀湘兵团,有的师在哪儿,纵队不知道,林彪知道。有时兵团正在执行第一封电报指示,师里已经按照变更令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据说,大将风度的4兵团司令兼政委陈赓曾风趣地说:$$%在林总指挥下打运动战,兵团司令是?空兵司令?,可以睡大觉。$$%老人都说,当时人们对林彪都佩服得不得了。对这种越级指挥什么的,没有人说闲话。说他$$%独断专行$$%,那是后来的事儿。有的老人还说,指挥错了,是独断专行;打了胜仗,还能说是他独断专行吗?据说,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就经常这么干,不过,作为学生的林彪却与之有着截然不同之处。他不会因此把前线军官搞得无所适从,而是使他们统一了部署,争取了时间,使部队形成了一支有力的拳头。他越级指挥,但又不大包大揽,而是让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几位在黑土地上当过师长、政委的老人说,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报告当时的敌情。三下江南时,林彪要求20分钟内就得将下面敌情报告给他。十几个师,到地方不过个把小时,情况通报就下来了。这就逼着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义仗。一仗下来,林彪6小时内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着你总结经验教训,把你搞得紧紧张张的,脑子里一点空儿也没有。

1.3 $$%重$$%点主义

林彪脑子里那个不停转动的轱辘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题。四平撤退后,大讲莫斯科撤退。一下江南前,一些人觉得美械装备厉害,有畏敌情绪。这个时期的电报就强调勇敢,勇敢就是胜利,要敢于刺刀见红。此后,根据地半生不熟,又多在敌占区作战,敌情很难掌握,仗又不能不打。于是,一向稳妥的林彪,就一反常态地指出,$$%只要有六成胜利把握即决心打$$%,并给起个名叫$$%硬拚仗$$%。$$%六个战术原则$$%也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总结出来的。

林彪要求秘书和参谋向下传达命令时,重要问题要交代三次。有人把这称为是林彪的$$%重点主义$$%。打了败仗,$$%重点主义$$%就更重了。黑土地上较大的败仗,一是二下江南攻德惠不下,二是夏季攻势中的四平攻坚战。据说,在四平攻坚战后的$$%东总$$%干部会议上,林彪曾三次站起来检讨,$$%这次四平没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攻,围城打援最好。先消灭援军再攻城,就能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技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不够造成的。$$%如此检讨,林彪无论大会小会要讲一番,不是为了把谁说的抬不起头来,目的是让大家从败仗中振作起来。怎样振作?把教训无巨细一条一条摆出来,摆深摆透,摆得明明白白,然后,再一条条地理出对策,后复演练。一句话,就是让大家赢要赢得明白,输要输的清楚。

一些老人说,林彪非常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教训。一个败仗讲起来没个完,使坏事变成好事。若没有四平$$%走麦城$$%和大讲$$%走麦城$$%,辽沈战役前的攻坚大练兵,就不会搞得那样深入、彻底,锦州就不大可能那么攻打下来。林彪不但抓住自己不放,还注意吸取别人过关斩将的经验。1946年9月12日电报:

军委:我们甚盼吸收关内作战经验,望将冀鲁豫及苏北等地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夜间作战经验在战役、战斗,在技术上的各种办法陆续告我们以便研究吸收。 林

1948年10月23日,林彪、罗荣桓在给各纵队并报东北局、军委的一封电报中,剖析了沙后所和王道屯两个战例(影响并不很大,但颇典型的两个$$%不良战例$$%)。毛泽东在向各野战军转发这封电报的报文中说:这种情形,恐怕不但东北部队有,你的所属部队也会有的,不过你们在战术问题方面给我们反映太少,我们无从知道。据说,美军在军事演习中,为了使官兵对未来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得更深刻,促使其刻苦训练,每次$$%战斗$$%,都是敌胜己负。千篇一律,难免使人厌烦,因而那效果是令人怀疑的。但是,战例战无不胜,是否也走了极端?

1.4 苦行僧

有人说,林彪这个人说不清。有的老人说,真要讲起来,谁都不能信。末了,几乎都要补充一句,他后来怎么变成那样子,我可不知道呀!用机智、敏捷、果断、刚毅、深刻、冷静、稳健等词来形容林彪并不过分,但千万不能说$$%幽默的林彪$$%,尽管人们经常把幽默和机智联在一起。除了一位老人,别人都说从末听林彪开过玩笑,说过笑话。这位老人也只经历过一回。那是秀水河子战斗后,到抚顺参加东北局会议,在饭馆吃过饭,不知兴从何来,林彪讲了一个笑话。是一个苏联人和中国人的对话。苏联人:喝酒吗?中国人:不。苏联人:抽烟吗?中国人:不。苏联人:嫖女人吗?中国人:不。苏联人:那活着有什么意思。中国人:……讲的笑话并没使人发笑,但这笑话却是意味深长的。林彪不吸烟,不喝酒(必要场合应付一下),也不讲究吃。每顿饭只两菜一汤,大多是白菜(或酸菜)炒肉,有时是些炒瘦肉丝,甚或是鸡蛋什么的。另一个固定的菜是黄豆:煮、炒、炸换着来,或者是豆腐。反正黄豆是必不可少的,不但饭桌上顿顿有,平时也抓着吃,来了客人,也唏哩哗啦地倒出一盘,好象谁都和他一样好吃黄豆似的。

秀水河子战斗前,在法库,一个地主听说来了个$$%总司令$$%,请吃饭,有个酸菜炒白肉。瘦巴巴的林彪是从不吃肥肉的,被劝不过,试着吃了口,从不谈论吃喝的林彪回来后,却不同寻常地连说,好吃,好吃,说完又说,再不能吃了,意思是,再不能到有钱人家吃饭了。据说,罗荣桓和刘亚楼吃得都挺好,下边一些纵队司令和师长、团长,就更不用说了。$$%大烧锅$$%李作鹏等人能吃能喝,会吃会喝,全都在林彪的眼皮底下。

林彪不讲吃,也不讲穿,给什么穿什么。量体裁衣,伸胳膊伸腿,裁缝怎么摆弄怎么是,象个木偶。从未听他讲过那件衣服质地如何,样子好坏什么的。他不爱玩,也不会玩,什么嗜好也没有。在双城时,刘亚楼见他太累了,就拉去打过两次猎。还有时到哈尔滨邀请他去跳舞,有时去,有时不去。舞姿平平,不见长进。一次,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举办舞会,一个苏联女人,不知嫌林彪是个$$%三等残废$$%,还是嫌他其他什么别的,反正拒绝了他的邀请,闹得狼狈极了。总领事大发雷霆,把那位高傲的女同胞臭骂了一顿。那以后,他舞就跳得更少了。

有时看看书,多是军事和哲学方面的书,看的很认真,书中许多处被他用红蓝铅笔画得沟沟道道的。另外,林彪极好看医学,尤其是中医学方面的书籍,而且是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给自己开药方。有一次,他让秘书去买点砒霜来,秘书吃了一惊。他说,他得的病吃点砒霜好。一回,他吃错了药,半夜三更爬起来,双手扶墙哆哆嗦嗦地去开灯,把秘书吓呆了,他还故作轻松地说,没关系,有点不舒服,不要紧的。

1.5 两耳不闻窗外事

林彪是个典型的什么事(除军事外)都不管不问的人。谁的军容风纪不整了,谁喝醉了,谁吵架了,他都好象没看见,没听见似的,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四平保卫战期间,警卫员坐在炕上擦枪,不小心走火了,一梭子子弹穿过窗户射出去,在场人的脸都吓白了,可正在屋内踱步的林彪,只$$%嗯$$%了一声,便又继续踱了起来。在哈尔滨,一个警卫员大白天上街,枪叫人抢跑了,衣服扒得就剩条裤头,窝窝囊囊哭着回来后,大家这个气呀就甭提了,只有林彪停止踱步,瞅瞅那个警卫员,又瞅瞅大家,那目光就象是不食人间香火似的,没有一点大惊小怪的意思。

平津战役后,给林彪曾当过三年秘书的夏相,在衡宝战役打响前,喝醉了,醒来见大家忙的一塌糊涂,着实吓着了。他提心吊胆地瞅着林彪,林彪好象就根本没看见此事似的,压根没提半个字。1947年春,秘书季中权和双城的一个姑娘恋爱上了,要结婚了。但他年龄不够,林彪是个极注意政治影响的人,但他却没有说出个不字。结婚时,新郎请岳父母下顿馆子,只花了2元7角钱,林彪还写了条子,让供给处给报销了。但林彪是明显地不高兴了,生气了。其微妙的变化只有季中权本人可以觉察出来。过去$$%小季,记录$$%的命令,一下子变成了$$%季秘书,记录。$$%婚后不久,,他就离开了林彪了。那是他自己要走的。

季中权和叶群都是学生出身,挺谈得来。有人追叶群,还请他出面帮忙。叶群成了林彪夫人后,气魄就不一样了。在东北,除工作外林彪从末让季中权干过的事,叶群则抓住影儿就$$%季秘书、季秘书$$%地叫,什么都支使。工作苦点累点,他都不在乎,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叶群那个样子。他想,林总都不这样,你算老几,当了太太就变了嘴脸,让人受不了,他早就想走了。加之,这次结婚又违背了哪条规定,对不起林彪,决意走了。林彪找季中权谈话,想留住他。讲什么秘书工作的重要意义,讲总不会永远让他当秘书呀什么的。又讲毛主席的秘书一干就是10多年了,等等,等等。季中权最后还是走了,到底为了啥,只有他心中明白。

就是这位能从一件小事透出政治工作的威力,并活学活用,对国内外政治大风云看得那么深透,60年代又大抓$$%活思想$$%的当时很有名望的东北局书记、民主联军政委,对每天都在一起工作、生活的秘书的$$%活思想$$%,竟然一无所知到这种地步!真算是大智若愚得到家了。不过,这倒应了一位名人的一句话:$$%极端紧要的是,一个高级指挥官绝不应埋头于琐事堆中。$$%林彪性格极孤僻,不善交际。

在锦州西部准备打大仗,有敌人,没部队,林彪急得半夜爬起来,在房内踱来踱去。梁兴初1师和黄克诚3师到了,多年没见面,大家$$%林师长$$%叫得特亲,恨不得抱着行个外国礼。林彪却只$$%嗯$$%了声,就问起部队的情况。不明底细的人如见了此种场面,一定会很不理解地讽刺一番。临死也不认识元角分人民币的林彪,不会寒喧。没仗打时,经常有些部下来看他,他$$%嗯$$%几声,倒出炒黄豆,问见句有关部队方面的话,再就没得说了。有事找参谋处的人,开门见山问几句,或是交代几句,就再没话了,弄得你只能自动走人。

有人说,林彪是个冷面无情的人,就是夏天也象块冰。喜怒哀乐从不写在脸上。前线传来多大消息,只是嗯声便罢,即便露出点笑影,也是一闪即逝。辽沈战役后,万众欢腾,林彪的脸色,迈步子的样子,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几乎看不出什么喜色。林彪讨厌繁琐礼节,喜欢清静。有的老人说,林彪的喜静进城后是有些变态了。在东北时,白天挂窗帘,也是极平常的事。叶群生林豆豆时没奶,又是早产,让林彪弄点奶粉,林彪却回答,$$%延安这么困难,怎么弄呀?$$%气得叶群直说$$%呆$$%,还挖苦说比他官小的都能弄到,为什么他不能?林彪只答:$$%人和人不一样。$$%

1.6 战争狂人

林彪很喜踱步,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枪炮声怎样在耳边炸响,那步子总是不紧不慢,匀速运动着。由此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大将军在运筹帷幄时的从容镇定和自信,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无所事事,甚至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人,在那毫无目的地随意走动。这印象,主要来自他那很缺乏表情的苍白的面孔上,还来自他那双有时袖着,有时随着甩动或耷拉下的手,更来自于那脚步声。平时,他常穿大头皮鞋,或布鞋,或皮鞋,脚跟几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地。起到哪儿,都是拖拖沓沓,一步两响。这脚步把他那从容、镇定和自信的表情全破坏了。总之,$$%象个大姑娘$$%清秀般的林彪,那步履、那脸色、那神态,就象个大病初愈的人。

战争的轮子在他的脑海里飞转!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于不顾,也没有自我,大脑皮层的每一个细胞,浑身上下的每根神经,只有战争二字。打起仗来一夜一夜地不睡觉已成他的家常便饭,部队打到什么位置,一眼就能从地图上找到,还能一口气口述几封电报。为了打好每场战斗,他总陷在踱步、思考,思考、踱步的循环往复中。尤其在思考问题时,任何人都不得干扰。遇到这种时候去见林彪,总要先通过秘书看看,视情况如何而定。在黑土地上可以直接见林彪的是罗荣桓,后来高岗也可以直接进屋了。

就是这位久经沙场,指挥千军万马作战,而且身上有五处枪伤的军事大将,在进城后,却很少看战争题材的影片。据说,进城后,林彪在家中从不穿军装,也不让身边工作人员穿军装。但有一点,让人很费解,那就是他很喜欢孩子。见到孩子,那很冰冷的脸上就呈现出笑意,抱一抱,亲一亲,逗一逗。他患病后,常把幼儿园的孩子找到家里,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和他们说说话。

1.7 林彪和叶群

延安时期,根据地缺枪炮、缺弹药,还缺女人。女知识青年,就更使人青睐了。叶群就属这种特别吃香的女性。有人说,追叶群的人有18路军。叶群确实有魅力,这不是来自于她多么出众的外表,主要是靠她的学识、风度,还有外表中一副淑女的模样。尽管有时她也在家中骂娘。叶群在北京读书时,成绩非常好。延安几所学校搞演讲比赛,叶群一上台,便滔滔不绝,赢得掌声。到东北后,名为林彪的秘书,实在家照顾幼小的林豆豆、林立果。这期间,自学了俄语,翻译些小说和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纪录片。后来去苏联疗养,都是她当的翻译。

林彪对$$%老大哥$$%也不会客套,很多场面都靠她应付,而且应付的挺好。叶群的智商很高,兴趣广泛,尤喜文学,看过许多中外名著,有时还写写论文,受到学者的欣赏。有人说,如果有条件,她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学者。当了$$%太太$$%的中国女人,又有几个能成为学者呢?老人都说,林彪对叶群管得挺严。这主要是来源于叶群身上的那根爱唱、爱蹦、爱跳的神经上,很多事情林彪看不惯。也有老人说,先前的叶群挺好的。说南下武汉后打扑克,年轻人玩起来不管天不管地。第二天叶群过来说:$$%你们再玩时小声点,‘101’$$%昨晚一夜没睡好。$$%若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一嗓子嚷开了,还能等到第二天早上。

林彪在双城时,叶群在哈尔滨,个把月带孩子来住几天。有时,半夜三更听见叶群呜呜哭,若是一般同志,两口子吵架,谁不过去劝劝呢?可这是$$%林总$$%呀!大家只能干着急。据说林彪在双城先住在一家,两天后就让搬家。大家莫明其妙,议论一阵子,什么原因也没找到。最后,有人说,是不是那家的媳妇太漂亮了?没注意到这码事的人瞅机会去看了看,果然美丽非凡。如以上事是推断的话,这里还有一件确确实实的事。

那是大洼战斗后,林彪住在八面城。一天上午,来个女同志,问林彪住在哪?这位女同志穿灰色棉布军装,中等身材,25岁左右模样,梳着短发,朴实、大方、清秀、端庄,走得汗涔涔的。当时接待的是季中权秘书。两人谈得很亲热。林彪讲,女人静静地听。女人讲,林彪静静地听。林彪从来没有象这次这样话多,表情也从来没有那么舒展、丰富,苍白的脸上甚至泛出点红晕。中午,林彪破例让加了两个菜。饭后又谈了个把小时。临走,林彪送到大门口,直望到那女人的身影消逝了,他还在那儿站着。

林彪好象谈兴未尽,一会儿又踱到季中权那个小屋,伸手取出烟,抽了一口,呛得咳嗽,又掐灭烟,踱起步子。接着便和季中权谈起有磁人类的生产、生殖和生活的话题。这个女人再也没有来过,林彪也再没提起过。他们曾是一对恋人吗?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走到一起?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分开了呢?只有他俩知道。(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6/567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00年11月6日

1.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全文实录 (74,165次)

2. 李洪志先生和他所倡导的“真善忍” (45,031次)

3. 一九八九年江泽民上台前后纪实 (44,520次)

4. 推荐李洪志先生获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信 (44,114次)

5.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40,763次)

6. 政治小笑话:朱熔基与江泽民 (40,258次)

7. 中共最高权力交接在台海紧张情势中的作用及台湾的对策选择 (38,055次)

8. 江泽民病情的进一步报导 (37,006次)

9. 江泽民病情的追踪报导(3) (35,458次)

10. 江泽民笑话三则 (34,810次)

11. 江泽民新传(搞笑版) (33,946次)

12. 小笑话两篇:乔石与江泽民 (33,457次)

13. 民主统一中国 粉碎战争阴谋 (32,682次)

14. 口眼歪斜 是为江主席 (32,162次)

15. 漫画:江泽民示范NAIVE (31,706次)

16. 梁新:惧乔石东山再起 江泽民先整其子 (31,404次)

17. 博你一笑:江大蛤蟆“三讲”动画图 (31,372次)

18.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意味着什么? (30,390次)

19. 【特别报导】江泽民身患离奇绝症 中南海倒江气候可望形成 (30,033次)

20. 幽默:李瑞环与江泽民 (29,974次)

21. 江泽民身患绝症 医生建议截肢 (28,856次)

22. 中国高干子女在美国大揭秘 (28,756次)

23. 饭后笑料:江泽民的英文好棒 (28,431次)

24. 并非空穴来风 江泽民已为垮台准备后事 (28,077次)

25. 小幽默两则:江泽民和老帅们,江泽民和乔石 (27,952次)

26. 东北王林彪之谜 (26,590次)

27. 透视中南海:江泽民的迷信和反迷信 (26,399次)

28. 天安门广场镇压法轮功实况录像片 (26,200次)

29. 乔石同志29日亲临天安门广场体察民情 (24,823次)

30. “龙的传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24,609次)

31. 官场必读:江泽民不肯“下台”剪彩 (24,591次)

32. 江李之间的权力争夺战正拉开序幕 (24,390次)

33. 唱唱咱们的江主席 (23,770次)

34. 抿嘴一笑:江绵恒笑话两则 (23,551次)

35. 小幽默:江主席尝出来了 (23,472次)

36. 新派武侠系列:大闹紫禁城之十曾府夜话 (23,046次)

37. 江泽民怒骂香港记者不够水平兼且天真 (22,586次)

38. 江主席怎么啦? (22,115次)

39. 习仲勋晚年的几件大事 (21,861次)

40. 小笑话两篇 (21,665次)

41. 异端在中国的命运 (21,063次)

42. 镇压法轮功 朱总理叫停 (20,925次)

43. 壹周刊:江泽民头头碰黑 借势发难 (20,923次)

44. 专案组查不出林彪的证据 (20,526次)

45. 梁新:读《天机泄露江氏垮台不远 铁口直断神算身遭不测》有感 (20,374次)

46. 江泽民训斥香港记者实况录音 (20,368次)

47. 李鹏“叫”起真儿来,也真够江泽民喝一壶的 (20,340次)

48. 台湾命相学家: 从江泽民的嘴形谈起 (20,307次)

49. 我们为什么支持乔石 (20,098次)

50. 乔石乃江泽民的克星 (19,609次)

51. 从中共封杀《历史的先声》看台湾鼓吹民主中国的意义 (19,401次)

52. 江泽民卖笑反骂人幼稚 (19,270次)

53. 政治小笑话 (18,825次)

54. 大纪元:传奇领导人李瑞环 (18,761次)

55. 朱熔基叹不公 李鹏暗自悲怆 (18,707次)

56. 时日无多,江泽民对香港记者“发烂渣” (17,737次)

57. 江泽民冲冠一怒为哪桩? (17,552次)

58. 梁新:江泽民父子是官场上最大的“嫖客” (17,459次)

59. 【人民报特约评论】江泽民精心培养儿子接班 (17,172次)

60. 江绵恒政商黑幕揭秘(4) (17,121次)

61. 陆铿: 中共第四代如何接班? (17,063次)

62. 一个基督徒为法轮功、中功人权的辩护 (17,001次)

63. 李瑞环痛批共党腐败 讲话被扣押不让传达 (16,967次)

64. 拼死的偷拍——北朝鲜纪行 (16,886次)

65. 高行健《灵山》节选 (16,817次)

66. 中共赖以生存的“根”已经烂了 (16,805次)

67. 江泽民心乱如麻 他意识到自己快完了 (16,799次)

68. 关公战秦琼--周恩来总理答香港记者张宝华 (16,753次)

69. 张万年出任对台工作领导是中共准备动武的信号 (16,646次)

70. 乔石小档案 (16,563次)

71. 江泽民发火责港记 (16,551次)

72. 传阮崇武因腐败下台 (16,519次)

73. 香港政协常委大骂香港记者,说江主席做法非常得体 (16,414次)

74. 火线边缘 日本如何处理1996年台海危机 (16,392次)

75. 江绵恒政商黑幕揭秘(3) (16,364次)

76. 嘻笑篇:文明市民公约 (16,275次)

77. 香港发起首次反娼妓大游行 (16,228次)

78. 大连警察如土匪 (16,151次)

79. 江泽民发飙 香港多家媒体声援记者 (16,125次)

80. 产生高官最多的中国10所高校 (16,059次)

81. 社会乱象:中国妓女400万性病800万 (15,954次)

82. 江泽民-祸害人类的最大毒瘤 (15,949次)

83. 北京法轮功布告震撼江泽民 (15,838次)

84. 江泽民歇斯底里怒斥香港记者 (15,832次)

85. 江泽民借远华案铲除异己又露狰狞 (15,814次)

86. 缘何堕落辛酸路 请听三陪小姐如是说 (15,780次)

87. 小布什让中国政府不寒而栗 (15,763次)

88. 长篇评述:半夜鸡叫 (15,727次)

89. 江绵恒政商黑幕揭秘(2) (15,694次)

90. 国人不满北韩慢待迟浩田 (15,681次)

91. 狗有狗道--赠曾庆红 (15,609次)

92. 江泽民疯狂煽动排外开历史倒车 (15,608次)

93. 李鹏纽约挨告记 (15,607次)

94. 克林顿被《绅士》杂志骗了 (15,571次)

95. 看看江泽民的儿子是如何沾他老子光的 (15,552次)

96. 江泽民下令斩首 姬胜德恐难逃一死 (15,536次)

97. 腐败得令人难以置信——反腐大片《生死抉择》作者现身说法 (15,462次)

98. 九月新闻综述:乱象迭生 民冤腾腾 (15,448次)

9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访谈节录(一) (15,429次)

100. 法轮大法到我村(顺口溜) (15,426次)

101. 姜葱大战香江武林(搞笑版) (15,417次)

102. 玩转江泽民 金正日大打美国牌 (15,397次)

103. 江泽民之流在入关“雷声”的掩盖下大发横财 (15,391次)

104. 江泽民风雨苍凉回乡祭祖 (15,373次)

105. 高行健越洋电话访谈录 (15,362次)

10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访谈节录(二) (15,350次)

107. 新航坠机死伤逾百 (15,345次)

108. 曾宪梓濒死体验天堂之旅 美丽却找不到坐位 (15,338次)

10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访谈节录(三) (15,327次)

110. 记者眼里的真实北韩 (15,319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