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文革系列 :清華百日大武鬥
 
2025年4月1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1、清華百日大武鬥的爆發 在之前的兩講裡,我們談到了溫和造反派和激進造反派在政治思想上的區別。總的來說,溫和造反派眼中的文革更接近一種改良運動,並不追求整個推翻文革前十七年的政治體制;激進造反派則要把原有的政治秩序打爛,追求對權力和財富進行再分配。因此,這兩派人雖然嘴上都喊著「毛主席萬歲」,但他們的矛盾實際難以調和。按照當時流行的一句話,所謂「批判的武器無法代替武器的批判」,這兩派人馬無法說服對方,就展開了大規模武鬥。在這裡,我們就以北大和清華的情況為例,看看當時兩派大規模武鬥的過程。 北京大學的大規模武鬥,是從1968年3月開始的。在這之前,北大的兩派以擁護聶元梓和反對聶元梓為標桿,分成了新北大公社和井岡山兵團兩派。隨著北大武鬥的大規模爆發,擁聶的新北大公社在1968年3月29日這天,對反聶的井岡山兵團發起了武力攻擊,北大校園變成了戰場。在此前後,清華和北師大也爆發了大規模武鬥,其中以清華的武鬥尤為慘烈。 清華大學的大規模武鬥,是從1968年4月開始爆發的。這場大戰,被稱為「清華百日大武鬥」,以其慘烈而聞名史冊。如前所述,當時清華大學的兩派,分別是以蒯大富為首的井岡山兵團、簡稱團派,以及與團派相對立、立場更溫和的四一四派、簡稱四派。1968年4月14日這天是四一四派成立一週年,蒯大富開始搶先動手,在兩天內綁架了四名持四派立場的幹部,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逼供,把他們打成了所謂的「反革命集團」。4月20日,四派展開報復,綁架了一個團派成員。隨後,團派對四派發出了最後通牒,四派則沒有退縮,反而開始在清華大學科學館等處嚴密設防。科學館這座建築共有三層,十分堅固,可以說是一處要塞。 4月22日,四派放出風聲,表示他們要在第二天在清華大學的大禮堂批鬥被他們綁架的那名團派。團派則在當天深夜派出100多人衝擊大禮堂救人,結果在大禮堂裡發現了400多支四派製作的長矛。23日,團派通過學校內部的廣播表示,四派在囤積武器、準備開戰。四派聽到這一消息後,趕緊派了一批人來到大禮堂附近,於是雙方的人就在大禮堂附近打了起來,雙方激戰到當天下午4點,各自佔領了一部分建築,不分勝負——這是清華百日大武鬥中的第一場大戰。 隨著清華大規模武鬥的爆發,團派和四派徹底撕破了臉。但這個時候,雙方還在使用冷兵器交戰,沒有用上熱武器。4月29日這天,兩派又發生了一場大戰。事情的起因,是四派在這天從清華的糧庫裡搶了一批糧食,在用卡車向他們的核心陣地科學館運糧時遭到了團派的襲擊,雙方再次大打出手,導致一名四派成員死亡。隨後,在5月2日,雙方又進行了一場大戰。 2、武鬥的進化:從冷兵器到熱兵器 這時候的清華大學裡面,已經陷入了徹底的無政府狀態,大學變成了戰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北京市革委會試圖進行調停,推動雙方談判、交換俘虜,但雙方實際上都三心二意、積極備戰。在接下來,雙方又繼續進行了很多場武鬥。到了5月底,兩派都組織了文攻武衛組織,武鬥的規模隨之更加升級。到了這個階段,雙方已經不滿足於用長矛、石塊之類的冷兵器武鬥了,而是開始搶奪大學民兵訓練武器庫的槍支和子彈,展開了熱兵器戰鬥。除此之外,雙方還用學校裡的實驗室器材製造了許多土製武器,甚至燃燒瓶和炸藥都已經顯得有些「小兒科」了,因為四派甚至用拖拉機改造出了一輛土製坦克,可以用來撞牆、能擋子彈,威力相當大。 6月之後,四派佔領了清華大學的東南部、團派佔領了清華的西北部,雙方的爭奪焦點,則是位於學校中部、由四派嚴密防守的科學館。由於科學館非常堅固,因此團派團團圍住了科學館,並開槍打死在科學館外戰壕中的四派人員。在重重圍困之下,科學館中的四派糧食不足,只能靠喝鹽水充飢。在7月9日上午,團派發射的燃燒彈點燃了科學館的三樓。在這種危局之下,四派試圖挖地道突圍,結果被團派人員用實驗室中拿出的地震儀監測到了蹤跡。於是在7月16日這天,團派用炸藥炸塌了四派的逃生通道。到了7月下旬,科學館中的四派已經陷入了絕境。 這個時候,在北大,聶元梓的新北大公社也即將取得勝利,已經把反聶的井岡山兵團壓制在了最後的一些建築裡。如前所述,聶元梓和蒯大富在北京紅衛兵中同屬天派,是政治盟友。看上去,他們即將在各自的學校裡大獲全勝了。然而,這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時候,毛澤東突然要像拋棄掉王力、關鋒、戚本禹那樣,出手幹掉他們了。 我們知道,自文革爆發以來,到1968年7月為止,聶元梓和蒯大富都可謂是毛澤東的核心御用造反派。在文革初期,聶元梓曾搶先向北京市委、北大校領導開炮,貼出了被毛澤東稱為「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的文章;蒯大富則是一直為了毛澤東衝鋒在前,在「智擒王光美」、「揪軍內一小撮」、「揪劉(少奇)火線」等事件中都扮演了主要的打手角色。那麼,為什麼毛澤東要突然拋棄他們呢?由於相關檔案沒有解密,事實上我們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回答。但是,我們還是能通過現有材料抓到一些線索。 3、清華、北航會議 事實上,當時的武鬥不但在北京,也在中共治下的各地廣泛蔓延。在許多地方,造反派屬於被保派殘酷鎮壓、屠殺的對象,其中以廣西發生的屠殺最為慘烈。許多地方受到壓制的造反派人員都紛紛前往北京,試圖打開局面。在7月中旬,廣東紅旗派、廣西四二二、重慶反到底、貴州四一一、遼寧八三一、黑龍江炮轟派等造反派組織的代表齊聚清華、北航校園舉行了會議——由於這次會議的記錄來自不同人的口述,因此它的具體日期甚至也有不止一種說法。總之,這場會議應該是先在清華開的,後來會場又轉到了北航。 在清華的會議上,當時被視為頭號造反派政治明星的蒯大富也曾出席,併發表了講話。不過,根據曾列席會議的廣東紅旗派代表武傳斌回憶,蒯大富只在會場呆了大約一個小時就匆匆離開了。 接下來,由於清華校園內正在進行大規模武鬥,各地的造反派代表和清華代表又前往北航繼續開會。根據廣西造反派代表錢文俊的回憶,北航會議的情況是這樣的: 「有個清華的到場講了不長的話,主要就是潑冷水。遼寧八三一的人提議各省造反派應該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全國性組織,他大驚失色,表示這絕對做不得。也有人說,全國性組織不可行,那就退而求其次,搞個各地造反派互通消息的聯絡站怎麼樣?清華的人說那也不行,他們不能參與。這樣的事。弄得大家很喪氣。最後也就是大家發發牢騷,覺得各省造反派都危機四伏前途渺茫,沒有任何結果就散了。」 總而言之,根據錢文俊的說法,當時的這場會議上,清華大學的代表對成立跨省的造反派組織十分忌憚,因此這次會議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沒有什麼結果就結束了。如前所述,在文革初期,曾有一個名為全紅總的合同工、臨時工造反組織實現了跨省聯合,結果遭到了毛澤東的殘酷鎮壓。清華大學代表的這種擔憂,可以說是對文革造反派「戴著鐐銬造反」處境的絕佳詮釋——儘管毛澤東希望造反派幫他衝擊幹部,但如果造反派形成了跨省的全國性組織,那就有形成一個和中共黨組織平行的組織的危險。在毛澤東和中共各派看來,這樣的組織哪怕嘴上喊著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毛澤東,都是對中共的巨大威脅。 根據學者秦暉在這件事多年後採訪蒯大富時得到的說法,當時蒯大富本人對於成立跨省的造反派聯合組織就有很強的憂慮。蒯大富對秦暉表示: 「有人提出成立各地造反派聯合組織,我跟中央文革和周總理這些首長打過那麼多交道,當然知道這是大忌,要惹大禍的。」 (以上兩段引文,見秦暉:《血腥之夏:從「七.三」到「七.二七」——廣西與北京造反派的覆滅》,《思想》季刊第32期,2016年12月) 可見,蒯大富作為毛澤東的御用造反派也清楚地知道,無論是中央文革小組這樣的中共高層毛派骨幹,還是周恩來這樣的老幹部之首,都不能容忍成立各地造反派的聯合組織。然而,儘管蒯大富有這樣的態度,已經捲入各地造反派代表聯合會議的他,在中共高層各派眼裡,已經是一個無法被信任的人了。 總之,中共高層很快就得知了清華、北航會議的消息,毛澤東在這次會議發生後也決定親手粉碎造反派。當然,中共高層在這其中掌握相關信息、進行決策的詳細過程,由於檔案沒有解密,有許多細節我們無法知道。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1968年7月24日這一天,毛澤東對他的機要秘書謝靜宜表示,要臨時組織兩三萬人的工人和一部分農民進入大學——按照毛澤東的原話,是要「捅這個馬蜂窩」。當時,毛澤東的神態像指揮打仗一樣地亢奮。 這樣,北京造反派的政治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毛澤東即將上演他在文革中最為厚黑的一次卸磨殺驢,展開文革中他極為知名的一次行動——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黑手行動」,把這次行動發生的1968年7月27日稱為「黑手日」。這一天,是整個文革的轉折點。 感謝大家,這個星期就講到這裡。下一講,我們就會講述「黑手日」的過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分享:
 
人氣:1,49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北京現14級大風!大風 暴雨 沙塵暴 暴雪……覆蓋大半個中國|
北京現14級大風!大風 暴雨 沙塵暴 暴雪……覆蓋大半個中國|
李幹傑與石泰峯職務對調!中共人事大地震?四中全會遲遲不開內幕曝光!
李幹傑與石泰峯職務對調!中共人事大地震?四中全會遲遲不開內幕曝光!
川普對習轉變的內幕;中共升級關稅戰,貿易中斷【 #曉坤話時局 】|
川普對習轉變的內幕;中共升級關稅戰,貿易中斷【 #曉坤話時局 】|
一路走到黑!中共報復關稅升至125% ……關稅戰讓中國企業瞬間休克
一路走到黑!中共報復關稅升至125% ……關稅戰讓中國企業瞬間休克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