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系列:中共軍隊大內訌 兩批軍人打起來了
2025年4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來繼續進行文革歷史系列節目。
一、文革迎來第二個高潮
在之前的兩講當中,我們談到了1967年的武漢七二〇事件的全過程。在這次事件中,前往武漢調解當地武鬥的毛澤東,遭遇了他自文革爆發以來的最大危機,一度被武漢軍區支持的當地保派人員以及軍人圍困在他位於東湖賓館的行宮。在這之後,周恩來通過化妝的方法潛入武漢救出了毛澤東,事後毛澤東乘坐飛機逃到了上海;聽命於林彪的軍隊則是開進武漢,解除了武漢軍區獨立師的武裝,武漢軍區司令陳再道、政委鐘漢華被押送到北京,遭到批鬥關押。在此期間,毛澤東的忠實跟班、中央文革小組的王力一度被衝入東湖賓館的人抓到了武漢軍區,遭到毒打。王力在被釋放後,進入了他在文革當中的巔峰時刻,於1967年7月25日在天安門廣場出席了群眾大會。在這次大會上,王力坐著輪椅身處周恩來和林彪中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代表毛澤東接受群眾歡呼的人物。
然而,毛澤東這個人的一貫行事風格,就是在一個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看上去會對這個人好話說盡;但在這個人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就會無情地拋棄掉這個人。僅僅在這次大會之後的一個月,王力就宣告倒臺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看一看在1967年夏天,繼一月風暴之後的又一波文革高潮。
在講述1967年夏天的這波文革高潮細節之前,我們先要對它進行一個總體性的描述。在這一波文革高潮中,發生了許多事件,其中包括中共軍隊內部造反派的大規模出擊、大批軍隊將領被揪鬥乃至打死的「揪軍內一小撮」運動、百萬人批鬥劉少奇鄧小平運動、造反派炮打周恩來運動,以及造反派砸爛外交部的行動。在此,讓我們講一講這些運動的詳情。
二、中共軍隊分成兩派
在1967年上半年,隨著社會上造反派的崛起,軍隊內部也出現了造反派。自1967年4月的《軍委十條》宣布,不准軍隊把群眾組織任意宣布為反動組織加以取締之後,軍內造反派的勢頭非常強勁。眾所周知,軍隊是一種強調下級服從上級命令、有嚴格科層制的組織。但是,在當時的中共軍隊內部,依然存在著造反派的活動空間。
當時,在中共軍隊的各軍種總部、機關及駐北京的軍隊文體、軍事院校中,軍隊機關幹部和軍校生們都分成了兩派。在北京,兩派壁壘分明,其中保派叫做「首都三軍無產階級革命派」,簡稱「老三軍派」,其政治立場是在空軍擁護司令吳法憲、在海軍擁護政委李作鵬、在總後勤部擁護部長邱會作,這三個人都是林彪的嫡系大將。屬於老三軍派團體的北京軍區文工團「燎原戰鬥隊」,在當時組織了海軍、空軍、工程兵、二炮等軍事單位的文工團聯合起來排練節目,而且好幾次在北京軍區禮堂組織了演出。
與老三軍派針鋒相對的,則是名為「首都三軍革命造反派」的軍內造反派聯盟,簡稱「新三軍派」,又叫做「沖派」,其成員來自各軍事院校和軍事機關單位的造反派。老、新三軍兩派之間的鬥爭焦點,則是希望在1967年的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二十五週年演出中佔據舞臺。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林彪在當時是毛澤東的政治盟友,在不少地方採取支持造反派的立場,但軍隊內部在很大程度上卻是林彪的天下,林彪集團在軍內總體上扮演著一種保派總後臺的角色。
三、劉素媛事件
就在老、新三軍派激烈鬥爭,且軍內造反派勢頭很盛的情況下,雙方的天平卻突然之間因為一件黑天鵝事件翻轉了。這一事件的推動者,是中共軍隊空政文工團的歌劇演員劉素媛。劉素媛在1958年18歲時進入中南海給毛澤東伴舞,從此就和毛澤東產生了特殊的關係,成為了毛澤東內廷中的人,有不少機會能夠向毛澤東說話。那時候,空政文工團中自然也是分成保造兩派,其中一派作為老三軍派,是保空軍司令吳法憲和政委余立金的;另一派則屬於造反派,是反對吳、余兩人的。劉素媛那時屬於保派一方的人,而且保派在空政文工團混得很慘,只剩下了區區五個人,遭受著猛烈的攻擊。
在這種形勢下,在1967年4月,劉素媛利用了她和毛澤東的特殊關係,向毛澤東哭訴陳情,詢問毛澤東說:「對吳法憲應當採取什麼態度?」毛澤東的回答則是:「吳法憲可以炮轟、火燒,但是不能打倒。」有了毛澤東的這句所謂「聖旨」之後,劉素媛所屬的保派就迅速鹹魚翻身,成了空政文工團的多數派,劉素媛甚至還混成了這一派的頭頭,變成了大名鼎鼎的「劉司令」,空政文工團也成為了老三軍派的重要力量。
毛澤東究竟為什麼要保吳法憲?一種常見的說法認為,這是因為毛澤東和劉素媛有特殊的關係,為了照顧這位「劉貴人」的情緒,毛澤東把私人情感放在了政治利益之上。然而如果稍加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這種單純以宮廷鬥爭的角度展開的解讀並不準確。當時,林彪集團是毛澤東推動文革的重要盟友。如果得罪了林彪集團,毛澤東將很難在文革進程中獲得來自軍方的強力支持。因此,從總體形勢上來看,儘管作為造反派的新三軍派更接近毛澤東的政治路線,但他們在這時非但對毛澤東沒有利用價值,而且在給毛澤東的所謂「偉大戰略部署」添亂。因此,毛澤東就無情地拋棄了新三軍派。至於劉素媛的哭訴進言,在更大程度上則只是一個令毛澤東表態的契機。
四、兩批中共軍人打起來了!五一三大武鬥
這樣,新三軍派由於失去了毛澤東的支持,實際上就處在了一個很不利的位置。導致新三軍派倒臺的事情,則是發生於1967年5月13日的「五一三事件」。這天,老三軍派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展開了《長征組歌》的演出。為了避免這次演出被新三軍派衝擊,一批軍隊高級將領坐鎮劇場東側的小樓,調集了北京衛戍區的兩個連來保護演出現場。在此情況下,新三軍派依然向這次演出發動了猛烈的衝擊,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大武鬥。
根據這次衝擊的策劃者、新三軍派成員、海軍軍樂隊隊員白而強的回憶,當時現場的情形非常之混亂:
「到了北京展覽館前,儘管天色漸暗,卻還是能看到偌大的北展廣場上人頭攢動,各色彩旗飄舞,車聲、人聲交織,廣場旁邊的通道、劇場前面的大廣場、至劇場外面通二樓的樓梯上都擠滿了來自各個單位的『造反派』!全國聞名的地院『東方紅』、清華『井岡山』……的大旗一面挨著一面,與軍內文藝體育單位、各地軍事院校「造反派」組織的大旗交集在一起,這很出乎我的意料——這麼多單位來了這麼多人,肯定不是我們前一天開的小會所能調動來的——我們下車以後,天色灰暗已經看不清彼此的面孔,只能大聲叫喊著進行『聯繫』,誰也不知道這麼多人集在一起下一步要幹什麼,結果只能是大家各自為戰,跟著感覺、跟著人群,拚命地往劇場方向擠上去了!
「我不知道先進去的人與演員之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我進去的時候在劇場前廳看見一群人正在追打幾個人,其中最容易辨認的是八一體工隊的幾個大個子。我不大認識這些人,也沒和他們打招呼便逕直往劇場裡面走,一直擠到舞臺前,看見舞台上已經是我們的人在揮舞佔領中央高地的大旗;樂池裡空無一人,一些大型樂器胡亂丟棄在那裡……」(白而強:《我策劃了衝擊三軍演出事件》,《華夏文摘增刊》第八一六期)
可見,響應新三軍派展開這次衝擊的,還包括北京高校的造反派。在這場大規模打鬥之後,新三軍派看上去是獲得了很大的勝利。但是,這也是他們要倒臺的前夕了。在5月14日凌晨,周恩來和中共軍隊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老、新三軍兩派的代表,傳達了毛澤東的所謂「旨意」,批評了新三軍派,並表示林彪支持的是老三軍派。此後,周恩來、林彪、江青、陳伯達、康生等人在6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觀看了老三軍派的演出。這樣,老三軍派就獲得了勝利,新三軍派遭到了清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新三軍派被打了下去之後,中共軍隊內部又發生了一場大亂,這就是「揪軍內一小撮」運動。這場運動,實際上是林彪與軍外造反派合流,對軍內非林系勢力的一次猛攻。在1967年7月25日天安門廣場歡迎王力的大會上,群眾代表呼喊了「打倒軍內一小撮」、「打倒陳再道」的口號,林彪也響應著這些口號都舉起了手。根據毛派干將戚本禹的回憶,在這次大會上,林彪的表現相當亢奮,可謂是一反常態:
「那天林彪還來得特別的早。平時中央開大會,林彪一般都不參加。有時請他來,他也不多表態,只是跟著主席的表態而表態的。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在那天表現得非常積極。我還沒見到他在別的事情上這麼積極過。他那天在天安門上跟我們說了很多話。他說,這件事一定會使右派更快地分化。武漢問題不只是武漢問題,武漢問題是全國的問題。以前我正愁沒題目做文章,現在他們給我們出了題目,我們要做大文章,把壞事變成好事。還說,陳再道的這個部隊過去是四方面軍的,是徐向前領導的。謝富治也是四方面軍的,謝富治還是他們的首長。現在他們連謝富治的話都不聽了,那一定是有比謝富治還高的人在背後支持。」(《戚本禹回憶錄》第二十五章《武漢「七二〇事件」》)
眾所周知,林彪在中共軍隊內部,長期屬於毛澤東的嫡系,出自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則是另外的山頭。隨著林彪的表態,又一場大規模政治運動席捲了中共軍隊。△(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