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9000個基因組證明 夫妻緣是真的(圖)
 
夫妻之緣真是物理存在的!9,000人類基因組證明這一點。(《文昭思緒飛揚》提供)
【人民報消息】為什麼在茫茫人海當中,你就偏偏認定了他(或她)是你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呢?這就是傳說中的「緣分」。以下就是緣分背後的幾個例證。 神奇的緣分 1990年9月,美國洛杉磯一家私人診所裡,走進了一位叫莫琳的年輕女子。莫琳天生麗質,但是看上去神色緊張。她走進診所後,說自己是從紐約飛過來的,慕名專程想請牛頓醫生(Dr. Michael Newton)為她治療。牛頓醫生是當時洛杉磯最有名的催眠心理學醫生。雖然莫琳沒有預約,但是遠道而來,牛頓醫生還是為她安排了治療。 莫琳在治療室放鬆下來後,說出自己的隱私。美麗的莫琳一直追求者眾多,但是她不為所動,因為她已經和戴爾訂婚多年,兩人在大學時代就相戀。戴爾人品端方,踏實敦厚,讓莫琳覺得他是理想的夫婿人選,兩人已經商量好在今年年底舉行婚禮。誰知道5個月前,一位叫瑞克的男子突然闖入莫琳的生活。瑞克對美麗的莫琳一見鐘情,立刻展開猛烈的追求攻勢,完全不顧莫琳已經有未婚夫的事實。奇怪的是,莫琳從來認為自己感情專一,只要有固定交往的對象,對別的追求者都是冷面拒絕,但是這一回莫琳居然心動了。 和木訥的戴爾相比,瑞克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和莫琳有聊不完的話題,從一開始的禮貌性交談,到聊得越來越深入,莫琳越來越覺得瑞克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經過猶豫和掙扎,莫琳終於向戴爾提出分手,並且和瑞克訂下婚期,準備在兩人相識5個月之後,就來個浪漫閃婚。 奇怪的是,隨著婚期越來越近,莫琳心中卻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拋棄前未婚夫戴爾的負罪感籠罩了心頭,萬一自己和瑞克前世相識的感覺只是一種錯覺,怎麼辦呢? 明天就是莫琳和瑞克去公證結婚的日子,但是今天莫琳卻來到牛頓醫生的診所,她想瞭解自己的這個選擇是不是正確的,於是牛頓醫生就給莫琳安排了催眠。 慢慢進入催眠狀態的莫琳,講出這麼一段故事︰1930年,莫琳是舊金山一個富裕家庭的小女兒,父母為她安排了一個盛大的20歲生日舞會,未婚夫瑞克也參加了這場生日舞會。舞會之後,那一世的瑞克就開著敞篷車,載著莫琳出去兜風。看著如花的美人,酒喝嗨的瑞克想展示車技就一路狂奔,不知不覺地開上緊貼著太平洋海岸的加州1號公路。公路滿眼都是美景,但也處處都是懸崖峭壁。 這時正在做記錄的牛頓醫生,忽然聽到深度催眠中的莫琳發出一聲慘叫,斷斷續續地說道︰「瑞克的車失控衝進太平洋海裡。」被冰冷的海水一激,瑞克酒醒了,三兩下爬出駕駛座,自行游泳到沙灘,慌張地逃走了,留下莫琳在海水當中苦苦掙扎。幸好附近有一艘遊船路過,船主人看到有人落水,立刻跳下水救人,但是已回天乏術了。莫琳的那一世,就在20歲生日那一天結束了,而遊船主人就是戴爾的前世。 這時催眠結束了,面色蒼白的莫琳慢慢睜開了眼睛後,只說了一句話︰「原來這才叫緣分。」她用的是「命運」(fate)這個詞。 莫琳說,我知道該做什麼樣選擇了。然後,她默默地離開牛頓醫生的診所。 莫琳最後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我們後面會說,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到底是一種物理存在呢?還是說它僅僅是一個美麗傳說呢? 最新發現證實,緣分是真實存在的。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這根把男人和女人拴在一起的紅線,不僅是在月下老人手中,它更隱藏在人類的基因信息當中。 緣分與基因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教授多明哥(Benjamin Domingue)做了一項研究,來瞭解人們擇偶是不是和遺傳有關。 此前科學界都信奉孟德爾(Gregor Mendel)的遺傳學,認為基因是隨機分布的,人類擇偶也是隨機的。但是後來一些統計學者們發現,人們會和與自己有相似感覺的人結婚。 看到這項統計數據之後,多明哥教授覺得很好奇,難道說夫妻常選擇相似性高的配偶結婚?比如夫妻兩人在教育、宗教、家庭上的相似,都能夠在人體遺傳信息上找到證據嗎? 於是多明哥和同事們一起用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de on Aging)收集的基因數據組,做起單核苷酸(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多態性的分析。遺傳學家們猜測,核苷酸這些差異就是人和人之間個體不同的關鍵點。小組一共收集了9,000多人的基因組,其中有825對夫妻。多明哥把這些夫妻作為一個大組,其他非夫妻的人群作為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夫妻組在170萬個核苷酸位置上的相似度,遠比非夫妻組要高。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也就是說,專家從遺傳信息編碼上間接證明常規的觀點︰人一般會選擇和自己相似的人、有熟悉感的人結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緣分。 話說本文開頭講到的牛頓醫生。在多年之後,他在一次社交聚會上偶然又碰到了莫琳,此時的莫琳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生活幸福。她笑眯眯地把丈夫戴爾介紹給了牛頓,並且感謝他讓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緣分。 看來,每對夫妻之間確實有一種特殊的關聯,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線,既扯不斷又拉不開。既然如此,就願大家好好的珍惜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1/6/78619.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人民報視頻
令計劃之禍(2)令計劃遊刃於江胡之間:
令計劃之禍(2)令計劃遊刃於江胡之間:
飢荒前兆 大鍋飯年代回來了!上海經濟比疫情時更慘淡!咖啡店內卷
飢荒前兆 大鍋飯年代回來了!上海經濟比疫情時更慘淡!咖啡店內卷
無神論畫家垂死之際被神拯救!一位無神論者坦言:當他生命垂危時見到了神
無神論畫家垂死之際被神拯救!一位無神論者坦言:當他生命垂危時見到了神
京官怪事多!李克強「被害死」習近平「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京官怪事多!李克強「被害死」習近平「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北京八寶山 如臨大敵| #人民報
北京八寶山 如臨大敵| #人民報
河南血禍曝光!中共打壓「吹哨者」|
河南血禍曝光!中共打壓「吹哨者」|
 
更多文章導讀
 
 
 
 
 
 
 
 

1. 蔡奇匯報李克強治喪工作 習給三點指示 (177,576次)

2. 習威逼元老交出財產 只有兩家未交 (170,441次)

3. 李克強去世後 習近平心情沉重 步伐錯亂 (168,243次)

4. 傳中共多名高官涉李克強之死迷案(圖) (165,064次)

5. 李克強突然去世 網友震驚 感覺風雨欲來 (160,998次)

6. 驚爆內幕:去世前一天曾全面體檢 李克強死因疑雲難散 (160,517次)

7. 當年毛讓周先去,如今習讓李早走?李克強治喪兩大異常 (157,682次)

8. 李克強之死七大疑點 習跳進黃河洗不清 (153,847次)

9.  習近平在北戴河遭斥責 日經:李克強給三元老出主意(圖) (153,600次)

10. 想當世界領袖?習近平幕後指揮四場戰爭 (153,442次)

鄧小平與他的小女兒(圖)
11. 鄧小平與他的小女兒(圖) (150,576次)

12. 李克強遭習嫉恨的8件事 (150,070次)

13. 李克強真實死因是什麼?(圖) (149,924次)

14. 習近平告別李克強遺體 與李夫人握手場面很尷尬 (145,685次)

15. 第三代核心江澤民也得巴結她 (142,972次)

16. 李克強猝逝 死因蹊蹺 或涉高層博弈(視頻) (142,411次)

習全家錯愛毛澤東的原因
17. 習全家錯愛毛澤東的原因 (142,000次)

18. 夜話中南海:在「注水博士」習近平眼中,真才實學是李克強的原罪 (140,354次)

19. 趙蘭健爆李克強被上海武警總司令毒殺 (139,792次)

20. 五十五歲前大使病亡 涉中共國企盜取黃金案 (138,971次)

李克強委曲求全窩囊死(圖)
21. 李克強委曲求全窩囊死(圖) (138,807次)

22. 秦剛案有新消息了?中紀委發文炮轟外交系統失控 (138,511次)

23. 中共黨內發出不同的聲音 財新社論呼籲改革 (138,220次)

24. 中共特務治國 揭祕習管轄暗殺部門名人命案不少 (137,378次)

25. 越來越多中共高官及企業家離奇死亡 (137,260次)

26. 習近平設專職暗殺部門 李克強死因難明 (137,235次)

27. 習說李書磊該打屁股 蔡奇主動認錯擔責 (136,159次)

28. 分析:反擊中共必須猛烈 而不是對等 (135,682次)

29. 上海東郊賓館內幕:讓怎麼死就怎麼死 (135,671次)

《南方日報》「紀念」習仲勛 習兒痛斥中宣部(圖)
30. 《南方日報》「紀念」習仲勛 習兒痛斥中宣部(圖) (135,175次)

除夕=除習?習近平的心病(視頻)
31. 除夕=除習?習近平的心病(視頻) (135,102次)

32. 300萬人獻花悼李克強 習震怒 嚴厲批評安徽省委 (135,009次)

33. 悼念李克強 統治者的愚蠢和蠻橫可激發起革命 (134,280次)

中共高官也無法保全自己的性命(圖)
34. 中共高官也無法保全自己的性命(圖) (133,404次)

35. 習近平告別李克強遺體 現場和網上控管森嚴 (132,749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