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強糕點模具藏品展。
張忠強和他收藏的模具。
葫蘆──福祿。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特約記者子慧報導)近期,媒體報導了一些中國恢復傳統文化的暖新聞。讓人們驚歎在民間還散落着一些保持着傳統思想善念善行的人。說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那就要全方位的復興。
例如,2015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區93號院博物館開幕展出的「張忠強糕點模具藏品展」,張忠強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人、糕點模具收藏家。張忠強的糕點模具精品,涵蓋中國各大傳統節日的糕點類型。
小的時候,每逢大年三十,家裏都要拿出保存的糕餅模具來做糕點。那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刻。
張忠強糕點模具藏品展覽說,糕點模具對木材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沒有蟲蛀,不變形,乾燥若干年之後的板材再次加工,在加工的過程中不管是從起稿、雕刻還是用刀法,一定是精心雕刻,精心設計,表現吉祥、祥和、團圓、興旺的寓意。糕點模具的材料有幾種是上好的,杜梨木、核桃木,也有用棗木、白松、柞木、櫸木的。
模具內的刻花也有講究,不同的吉慶寓意雕刻不同的圖案。模具上的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爲題材的花卉紋飾寓意對高潔品行的追求;福、祿、壽、喜的文字紋飾寓意美好的祝福之意;龍、兔、猴、麒麟、蝙蝠等瑞獸紋飾則有避兇祈祥之意。據了解,糕點模具發明於民間,提升於宮廷之間,現在很多博物館裏,包括故宮博物院裏,也有當年製作糕點的模具。
一件普通的模具成品的製成,必須由許多手工藝人經過設計、胎胚、作地、光漆、畫印、雕刻、烘烤等大致十餘道大的工序方能完成,所需時間至少一個星期。稍微高檔和精細的雕漆藝術品,則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模具雕刻所需工具有三套之多,每套七、八百把刀具,共計兩千多件。製作模具的刀法工藝有六種︰刮、刨、鑿、切、剔、刻。
中國的很多傳統工藝過去沒人關注,幾乎失傳,有些已經失傳,現在正在恢復。那麼其它國家呢?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民族,有那麼多的古老傳統,也得要恢復啊。
糕點模具俗稱餅印,是生產糕點的製作工具。在歷史悠久的傳統糕點文化中,木模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曾經是老糕點店必備的用品。溫潤的木頭上雕刻着花草、瓜果、 龍鳳……各種各樣美麗的紋飾,通過反覆壓印、敲打、覆膜等,一個個刻上各式精美圖案的糕點, 典雅美麗,猶如小巧精緻的藝術品。
中國傳統的模具,它傳載了幾百年人們對食物的追求。從80年代末期到現在,張忠強收藏的糕點模具高達2000多塊,其中大部份糕點模具是清代的。他表示對於糕點模具的收藏,年代感和歷史感特別重要,中國遼闊的地域決定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模具截然不同的風格,收藏時需要根據模具的存世量來綜合判斷它的價值。
另外,他還表示「年代久遠的糕點模具已經上升到文化符號的高度,這個就是傳統木製糕點模具的魅力所在,它是家鄉味道的痕跡,也是家鄉的文化符號。木製的糕點模具承載的不僅是食物,而是當地文化習俗的延續。」
「現在很多收藏糕點模具的年輕人,他們收集起來並不是做糕點,而是做家中的飾物,很有意思。甚至是做其它的用途。比如說,放在起居室門口放鑰匙、名片、首飾等,所以它多元化了。還有,我有做茶室的朋友用它來做茶托,非常有創意,就是傳統的糕點模,今天不僅用來做糕點,它多元了、個性化了,所以,這樣就賦予它一個新的審美。今天再重新認識它重新看它的時候才覺得,我們的老手藝人制作的東西,當年是受用的,今天同樣受用。」張忠強說。
好的作品一定有它獨特的生命力,我們需要等待它價值的迴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承載着中華大地幾千年「家文化」的糕點模具,必定會找回屬於它的社會價值和商品價值的迴歸。
張忠強表示,好的糕點模具,外觀造型尤其重要,並詳細講解了一件葫蘆糕點模的花紋雕刻。葫蘆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造型,八仙法器之一,寓意福祿,從雕刻工藝到造型、花樣、刀法都非常講究,尤其是半月牙兒,這麼精細的雕刻,而且是這麼簡單原始的工藝,非常不易,在當年,一定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模具內的刻花也有講究,不同的吉慶寓意雕刻不同的圖案。各地還有符合地方特色的模具形制和紋樣,以此製作當地的節日糕點。不同節日,人們會採用刻有不同紋樣、造型各異的模具製作糕點。模具上的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爲題材的花卉紋飾寓意對高潔品行的追求;福、祿、壽、喜的文字紋飾寓意美好的祝福之意;龍、兔、猴、麒麟、蝙蝠等瑞獸紋飾則有避兇祁祥之意。模具的造形和題材受各地民俗和地域影響。南方地區餅模多體積小巧、造形多樣;中部地區多體積偏大、造形單一,以圓爲主。
張忠強介紹說,南方雜木糕點模這件作品用的是南方當地的一種雜木,它的特點是經過上色,北方糕點模是不上色的,這種類型的作品主要以江西、福建爲主,木質相對比較輕。另外,除了材質差異以外,不同花紋和圖樣的糕點模具寓意也不同。
元寶喜字餅
元寶喜字餅。
元寶喜字餅是過年時孩子們的最愛,大人們通過自己一年辛勤的勞動得到了豐收和喜悅,但是也有辛酸的時候,所以過年做喜字餅,企盼新的一年更加富足。
大金魚
在張忠強看來,「大金魚這件作品的雕刻非常講究,雖然大金魚的題材製作年代比較晚,但是它很唯美,很漂亮,這件作品線條很優雅、優美,而且每一刀每一筆劃都恰到好處,它的背面雖然在加工過程中顯得隨意,但就是這樣的隨意、古樸,更能顯示出當年民間藝人的用心。」
連年有餘
連年有餘。
「這個造型是齊魯山東一帶最著名的造型,過年時、結婚迎親時蒸很多面餑餑,不放餡兒。用於迎親、接新娘,寓意生活富足,連年有餘。旁邊的造型也是一個元寶,但是內部雕刻的是一朵荷花,中心是蓮蓬的圖案,寓意多子,這也是傳統民俗文化裏的概念。」
八卦糕點模
「這個八卦糕點模很有特點,是一個道教題材的模子,這種模子非常少。傳統民間藝人雕刻模具是這樣,取材後無論什麼材質先打一個外形的大坯,然後畫樣挖槽,花紋的內容並沒有事先畫好,而是已經在大腦中成型的。只有在某一個新的內容雕刻的時候才畫稿,刻熟練之後就不畫稿了。」
在採訪中,張忠強表示「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會選擇木製的糕點模,傳統的材料、傳統的雕刻手法、傳統的技藝留存,今天再重新認識它,重新看它的時候才會覺得,我們的老手藝人制作的東西,當年是受用的,今天同樣受用。」
舌尖上的傳統花饃
花饃,又叫面花、禮饃,是流行在關中地區廣大農村的一種民間傳統風俗禮饃,以加工精巧、內容豐富、造型生動、寓意深長而著稱,被譽爲蒸出來的「可以食用的民間藝術品」。
花饃是漢族民間麵塑品,也稱「面花」,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爲花饃。在我國西部,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風俗和技藝。陝西陝西渭南,面花的種類,可分爲祝壽、婚慶、節日、過歲、喪禮、禮品等幾種。花色主要採用紅、綠、蘭、黃、紫、黑等六色。合陽縣面花久負盛名,被列爲「秦藝六絕」之一。花饃在合陽又叫「面花」、「花饅頭」,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一種風俗禮饃,也是藝術性極高的民間藝術品。
陝西花饃 陝西渭南,面花的種類,可分爲祝壽、婚慶、節日、過歲、喪禮、禮品等幾種。花色主要採用紅、綠、蘭、黃、紫、黑等六色。合陽縣面花久負盛名,被列爲「秦藝六絕」之一。
花饃在合陽又叫「面花」、「花饅頭」,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一種風俗禮饃,也是藝術性極高的民間藝術品。每當民間四時八節、生婚壽葬、紅白喜事,花饃都成爲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花饃這東西既是平常難得吃上的節日食品,又是風俗信仰的象徵物,是農村羣衆禮尚往來、寄予厚望、抒發情感的媒介。
山西聞喜花饃是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漢族傳統名點。聞喜花饃盛行於明清,已有1000多年曆史,已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饃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在2012舉辦的「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上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
在歷經千年的傳承中,聞喜花饃不僅被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形成了獨特的製作技藝。包括︰搓、團、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藝,所用的工具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籤等。聞喜花饃的製作工藝有麥子的篩選、晾曬到麵粉的加工,從制酵、發麵到捏形、蒸制,成形和着色等。做出一個聞喜花饃,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籮面、制酵、揉麵、捏形、醒饃、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揉捏而成。聞喜花饃的製作原料以北垣面爲主,另有豆子、棗、胡椒等輔料,使用北垣麵粉和北垣水製作的聞喜花饃是最正宗的。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