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濒死研究 美国医界证实人死其识神不死 (图)
 
岳芸 综合/编译
 
【人民报消息】亲自陪伴上千人面对死亡,并且搜集来自世界各地两万个濒死体验之例,库柏勒-罗丝医生确信,在人死了之后生命仍有延续,因为识神是不死的。她也肯定没有人会孤独死去,通常会有最爱的意识来接,可能是死去的亲人,或是所信仰的耶稣、圣母玛利亚、阿弥陀佛等。

甫于5月中出版的《琉璃光》季刊,首篇文章谈〈濒死经验与死后沟通的研究结论:识神是不死的〉,根据库柏勒-罗丝医生(Elisabeth Kubler-Ross, MD, 1926~2004)的研究,很多人在濒死经历中见到已死的亲人。

譬如有一次,她陪伴一位因为全家遭遇车祸而受重伤的小孩,临死时小孩变得平静安详,她问小孩有什么感受,小孩说:“一切都好,妈妈与彼得(哥哥)已在旁等候。”小孩不知道妈妈已死,连库柏勒-罗丝医生也不知道彼得死于十分钟前。

库柏勒-罗丝医生发现死亡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识神离开身体,没有脑波,心电图呈现死亡状态;然后就进入第二阶段,没有时空限制,可依心念立即到任何地方,盲人在这阶段可看得见,哑巴可说话,聋子可听得见。第三阶段是超时空的回顾一生,地球上的时间也许几秒或几分钟,而心识的感受是多重的。

随后又有许多医生研究死亡与濒死案例,都可与库柏勒-罗丝医生的发现相印证,其中受瞩目的是心脏科专家范拉曼尔医生(Pim Van Lommel),他在荷兰十家医院以344个心脏休克抢救回来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发现18%有濒死经验。

这些有濒死经验的人里,30%有经过隧道的感觉,看到了天堂景象或遇到亲人,25%有离开身体的感觉,与“光”沟通或看到彩光,13%有回顾一生的体验。

有濒死体验的人,其体验对往后人生观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康涅狄克大学瑞恩(Kenneth Ring)博士总结出12项,诸如:(1)珍惜生命的一切,包括平凡的经验。(2)不再追求物质生活,知道那是虚假的。(3)失去竞争的意愿,关怀更重要。(4)灵性上不断的自我提升。(5)相信死后生命会延续。(6)相信宇宙中有超然的力量,有些人称为“神”或“光”。

《琉璃光》季刊在本文里引用库柏勒-罗丝医生的著作《论死后的生命》(On Life after Death),其实出版于1991年,该刊撰写这篇探讨濒死体验的用意,是因为受到西方许多这类案例的启发,想借此来搜集中国文化中的濒死经验,或死后与亲人、朋友直接沟通的例子。

《论死后的生命》这本原著只有96页,尽管已出版15年,在亚马逊网路书店上至今仍然不乏有读者给五颗星的好评。全书包括四篇论文,分别是〈活着与濒死〉 (Living and Dying, 1982)、〈死亡并不存在〉(Death Does Not Exist, 1977)、〈生命、死亡、死后的生命〉(Life, Death, and Life After Death, 1980)、〈父母之死〉(Death of a Parent, 1991)。

有位给五颗星的读者简介该书内容如下:“这几篇演讲相辅相成,所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身体只不过是个壳(或茧),下一个阶段成长为识神(或蝴蝶)。人来到地球上的生命意义在于学习与成长,并且最重要的学习是无条件的爱,如果您能把这置于唯物与自我之上,您的生命回顾将会美好,而在这世界上没有‘巧合’的事。”

另有一位读者2006年4月27日在亚马逊上写感言,她说她先生在32岁时突然离世,有人给她这本书,使她有相见恨晚之感。经由库柏勒-罗丝医生广泛搜集濒死体验,证实死后生命仍有延续,这位女士对于丈夫之死的痛苦减轻了许多。

还有位在亚马逊上留言的读者表示,父亲在48岁自杀,过没多久他看了这本书,就舒缓了为父亲之死所感到的恐惧,也因这本书改变了他对死亡的看法,不再为逝去的父亲担忧。了解到他父亲是安全的在某地,将来会再见到他父亲。

生死学专家库柏勒-罗丝医生原先是位精神科医生,出生于瑞士,因为嫁给了美国人才放弃瑞士的行医工作。她在1969年出版《论死亡与濒死》(On Death and Dying)一书,成功大学护理系教授赵可式说:“这是最早有关关怀临终病人心理的著作,当时极为脍炙人口,医护、社工人员几乎人手一册。”

大纪元在2002年曾经转载了一系列探讨濒死体验的研究──《打开生死之门 探索灵魂奥秘》,共有十三篇。

在第一篇专文提到,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都说他们感受到和平与快乐,而非痛苦与折磨。但也不完全如此,《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记载一位叫海德勒的德国警察局长对人冷漠粗暴,在濒死体验中看到自己被许多贪婪丑陋的灵魂包围着,其中一个灵魂张着血盆大口扑上来要咬他。

《琉璃光》季刊在文末以库柏勒-罗丝医生的看法为结尾:一旦人们了解到在死时需要为生前所做的一切负责,那么,人们在世时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5/28/4058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