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歷史故事:唐太宗遠斥佞臣
 
作者:李劍
 
【人民報消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總結了「先漢之所以興隆」、「後漢之所以傾頹」的原因,那就是先漢君主「親賢臣、遠小人」;後漢君主「親小人、遠賢臣」。唐太宗時刻不忘歷史教訓,他親近賢臣,感人肺腑;疏遠小人,正氣凜然。

有一年夏天,天氣炎熱異常。太宗退朝之後同幾位近臣漫步在御花園休閒、納涼。他們走到一顆大樹下時,太宗頓覺心曠神怡、暑氣全消。太宗很喜歡這顆樹,脫口讚歎道:「這真是一顆難得的好樹啊!」久久徘徊,不忍離去。

此時,殿中監宇文士及也亦步亦趨,對此樹百般稱奇,還藉機討好太宗說: 「臣一生從未見過這樣奇偉的大樹,只有跟隨陛下才會有這樣的眼福。看這樹身,拔地而起,恰似陛下偉岸的身軀;看這樹冠,頂天蓋地,象徵陛下的豐功偉績;再看地下,濃蔭密佈,涼氣宜人,正象我們所受陛下的覆蔭和恩澤。這樣的大樹,只有陛下的花園才配擁有。」

唐太宗聽到宇文士及的話,覺的非常刺耳,狠狠的瞪了他幾眼,暗示他閉嘴。但宇文士及卻一點兒也不知趣,接着說:「請陛下將這顆樹保護起來,在樹旁立一塊石碑,以紀念陛下對它的讚賞,彰顯陛下的功德。」太宗立即打斷他的話,聲色俱厲的斥責道:「魏徵常勸我遠離佞臣和阿諛奉承之人,我一直不知所指之人是誰,想不到你就是這種人,趕快與我退下。」太宗說完後拂袖而去。宇文士及只好灰溜溜的離開此地。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大唱諛詞、巴結唐太宗了。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初春,太宗親自到蒲州巡視。當時天氣尚冷,蒲州城外一些百姓衣巾單薄,凍的渾身發抖,站在路旁跪迎太宗。太宗在車上見此情景,心中非常不忍。可是一入城,只見樓臺房舍全部油飾一新。太宗得知這些都是蒲州刺史趙元楷一手佈置的,不僅如此,他還令人私下養了一百多隻羊和九千條鮮魚,準備分別饋贈給太宗和隨員與貴戚。

太宗聽了報告頓時火冒三丈,立即派人將趙元楷傳來,嚴厲斥責他說:「我外出巡視,沿途所需都由官府供給,從不煩擾百姓。你竟讓鄉親父老身穿單衣在寒風中跪迎,又大興土木,雕飾樓臺,並專爲我飼養羊、魚以取悅於我。你如此張羅做作,是爲了讓百姓讚頌我,還是讓百姓詛咒我?你的所作所爲,完全是亡隋的劣習,這種風氣決不能在我朝滋長、蔓延。你在隋朝爲官之時就有溜鬚拍馬的毛病,現在又舊病復發了嗎?」趙元楷被太宗當衆訓斥和奚落,滿面羞愧,追悔莫及。他這才認識到,一代英主唐太宗與亡國之君隋煬帝完全判若兩人,有如天壤之別。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冬,易州司馬陳元(王壽)得知唐太宗自遼東歸來時路過易州的消息,立即命人挖了地下室,在裏面燒柴升溫,種植各種新鮮蔬菜準備獻給太宗,以討其歡心。唐太宗率軍路過易州,陳元(王壽)立即派人將新鮮蔬菜抬到御營,請太宗品嚐。他滿以爲此舉會受到太宗賞賜。誰知太宗見陳元(王壽)爲巴結自己而挖空心思,勞民傷財,非常氣憤,怒不可遏的斥責他是諂媚小人,不可爲官。立即將他削職爲民,遣送回鄉。

還有一次,工部尚書段綸向太宗啓奏,聲稱他訪求到一個能工巧匠,名叫楊思奇,可以製造運轉自如、靈巧多變的演戲木偶。太宗不感興趣,漫不經心的說:「你就叫他來試一下吧。」太宗看過楊思奇所制的木偶後,沉下臉來,教訓段綸說:「你身爲工部尚書,主管國家的工程,發現能工巧匠,不命他們爲國興工效勞,反而製造這些嬉戲取樂的木偶。如果此風一開,各種工匠紛紛效仿,都爭做奇巧以誇耀爭榮,使佚樂習氣盛行,還有誰去務正業呢?此事斷不可爲。」於是下令將段綸降級使用,並命令禁止上演木偶戲,杜絕淫巧浮習。

唐太宗居帝王之尊而能自覺抵制那些「巧言令色,以親於上;先承意旨,以親於君」(《帝範·去讒》)的佞臣和拍馬之徒,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上,唐太宗堪稱是英明君主的典範。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3/31/3990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