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謙恭的唐太宗
 
【人民報消息】「謙遜」、「恭順」做爲一種美德,被古代的聖賢明君反覆諄諄教誨於後世。唐太宗雖貴爲大唐天子,但卻時時處處以「謙恭」來要求自己,爲後世子孫樹立了典範。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臣說:「人們說做天子的就可自尊崇,無所畏懼。我卻認爲應當保持謙遜恭順,常懷畏懼。以前舜帝告誡大禹說「你只要不自誇,天下就沒有與你爭能力的;你只要不自己炫耀,天下沒有與你爭功勞的[1]。《易經》中又說:『人道惡盈而好謙。』做天子的,如果只知妄自尊崇,不遵循謙恭之道,倘若自己有過失的事,請肯犯顏諫奏呢?所以我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必定上敬畏皇天,下畏懼羣臣。上天高高在上可以洞察人間最細微的地方,怎能不敬畏呢?羣公卿士都在看着,怎能不畏懼呢?如此想來,就知道要保持謙遜保持敬畏,唯恐不合乎上天之心和老百姓的意願。」

魏徵說:「古人云『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終。』願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一天比一天謹慎。這樣宗國社稷就永固了,就不會傾覆了。陶唐、有虞之所以太平,實際用的就是此法。

貞觀三年,唐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中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如何解釋?」孔穎達說:「這是聖人的教化,希望人有謙虛的光明美德。自己雖有能力,不驕矜尊大,仍向沒有能力的人求教其所能的事。自己的才藝雖多,卻好象非常少,仍向才藝少的人學習優點。自己雖然有,其樣子好象沒有。自己雖充足,其貌好象空無所有。不僅平民百姓,帝王之德,也應當這樣。內心蘊含如神之明,但外表卻應當沉靜不語,使人深不可知。所以《易經》說 『以矇昧來修養貞正之德,用藏智於內的辦法來治理民衆。[3]』假如身居至高無上的地位,炫耀自己的聰明,依恃才氣盛氣凌人,掩飾錯誤,拒絕納諫,那麼就造成上下情無法通達,君臣之間的途徑隔絕。自古國家滅亡,沒有不是因爲這個的。」太宗說:「《易經》雲:『有功勞而不自我炫耀,君子會有好結果。吉利。 [2]』真如卿所說的。」唐太宗下詔賜物二百緞給孔穎達。

(譯自《貞觀政要》)

注:
[1]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2]勞謙,君子有終,吉。
[3]以蒙養正,以明夷蒞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9/19/3764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