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负债建设 物价狂飙 中国高GDP危机四伏 (多图)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王珍综合报导) 两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投资规模过大、物价上涨,已成为现届政府的重大考验。中国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能源、水泥、 钢铁及其他物资价格一路上扬,加剧能源短缺;另一方面,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呆账坏账高达5000亿美元,比例约40%至50%。有专家警告,中国70%的私人储蓄已化为乌有,高GDP数字后面潜伏著深刻的金融和社会危机。

*原材料价格狂飙
  
中国商务部官员最近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隐患,排首位的就是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导致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由于大兴土木,负债建设,使主要原材料水泥、 钢铁等价格一路上扬;另一方面,加剧能源短缺,电力不济,使正常生产和生活遭受影响,安全隐患加大。中国2/3的城市严重缺水,大部份省份缺电,电力供应紧张在去年夏天导致中国大范围限制供电。

据报导去年中国水泥消耗量已达到世界总消耗量的50%, 近几个月内水泥的价格已上涨了将近15%, 达到了一吨260元(合31.40 美元)。根据中国统计局的计算,钢价在一年里上涨了三分之一,铝价上涨35.1%。
  
同时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去年中国进口原油高达8200万吨,今年原油缺口预计将进一步达到1亿零700万吨,对外依存度已达35%。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也使全球原材料价格猛涨,如钢铁价格已创30年来新高,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35美元的天价。




中国大兴土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
 
其他物资如生活必需品,运输费用自然也要上涨,最后落到中国消费者的身上。物价高涨必然严重影响到贫困阶层人们的生活,加上失业、下岗、贫富差距、官员腐败、治安等问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有专家指出,中国的高增长隐藏著高危险。

*GDP数字后面的隐患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资料,在2003年,中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GDP比上年增长9.1%。
  
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这十几年GDP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支撑。地方政府官员以此炫耀政绩、贪官污吏借此掠夺国有资产,这些项目投资后往往没有产生任何效益,甚至造成巨大浪费。
  
被判处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阜阳任职期间,在贫困的阜阳市耗资3.2亿,建设国际大机场。由于客源严重不足,无法承担巨额的机场维护费用,在勉强营运了1年后,被迫关闭。这3亿多的建设费用也被计入GDP。
  
在渖阳,一年用于城建事业正常运转的财政拨款据报不到10亿元,而大贪官慕绥新在任3年间,在城建上投资超过1,000亿元,给该市财政造成巨大的债务包袱。占地1,476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16亿多元的渖阳浑河大市场,随著穆绥新的倒台也荒废了。如今又拆除建筑平整土地、或是种田或是养鱼。但这一建一拆的费用都会被计入GDP,为国家GDP增长做「贡献」。
  
这样浪费国家巨额资金的工程在中国到处都是,而各级贪官污吏从这些项目建设中,捞外快、赚回扣,掏空了国库。
  
从国家政策上,至今中国老百姓对政府如何使用纳税钱仍无知情权。据报导,今年3月29日广州人大代表陈雪质疑当局对预算情况的保密规定和纳税钱的去向。她说,每次开人大会议,预算草案均作为机密材料,会前才发,会后很快又收回。代表很难深入了解,纳税人更无从知晓其中内容,而自相有矛盾的是这些议案最终还要提请人大代表会通过。有关负责人回答:国家保密局的有关条例明确提到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问题需要保密,我们职能部门完全是按规定办事。
  
由于片面追求高GDP,中国出现了对资源的破坏性掠夺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表示:「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份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




今年两会期间, GDP被要求请下神坛。

「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就是说,2003年中国贡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不到4%,对钢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却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盲目投资也与中国的金融体制息息相关,至今中国政府在控制信贷和投资规模上仍然依赖行政力量,机构无法建立一套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投资的机制,以致其可以不计效益、不计后果地盲目建设,市场却无法对他们作出「制裁」。
  
汇丰银行研究指出,中国去年固定投资占国内生产毛额(GDP)高达47%,放款对GDP的比重较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泰国还要高,为中国金融危机已埋下凶险伏笔。
  
经济学家章家敦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够维持经济高增长,是因为政府不断地在国有银行里投入资金,然后任有这些资金变成坏账。「当代中国研究」杂志主编程晓农说,由于巨大的坏账呆账,实际上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里70%的私人储蓄已经化为乌有了。
  
目前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呆账坏账高达5000亿美元,据估计比例约在40%至50%之间。而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保的美国商业银行第三季的贷款,仅有1.24%的贷款是坏款。今年一月远东经济评论刊文认为中国国有银行坏帐缠身,已经病入膏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外国银行将可以直接进入中国,经营所有业务。许多外国观察家认为,到了2007年,这四家国有银行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甚至有被这些坏账拖累而发生危机的可能。
  
台大经济系教授张清溪认为中国现在金融体系还能维持,主要靠的是私人高额储蓄、外资大量流入和资讯封闭。他指出,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拖到最后,银行即使没有遭遇挤兑也支撑不下去,最后会倒闭,但银行倒闭的后果不堪设想,政府可能会印钞票借钱给银行,结果将以高度通货膨胀的方式收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4/2/3057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