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黃河出現罕見大範圍封河現象 封凍長度達1211公里 (圖)
 
【人民報消息】今冬黃河凌情發展迅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大範圍封河現象。記者從黃河防總獲悉,截至1月2日,黃河封凍總長度達1211公里。

黃河流凌經過濟南洛口渡口


新華網1月2日報道,據黃河防總辦公室介紹,此次凌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入冬以來影響黃河流域的冷空氣比較頻繁,造成流域氣溫偏低。2002年11月7日,黃河內蒙古部分河段開始流凌,12月9日凌晨,鄂爾多斯河段出現封凍,12月28日,內蒙古720公里的河段全線封凍。

黃河山東段河口地區自2002年12月9日出現第一次封河,開凍之後於12月25日再度封河,目前封河從河口地區向上蔓延,直達山東菏澤段,長度212公里。


黃河流凌經過濟南洛口渡口


此外,寧夏河段、北幹流和三門峽庫區的部分河段也出現了封河現象。

新華網還在「新聞背景:黃河凌汛」題下報道說,黃河許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結冰封河,由於黃河流經的地理位置和緯度不一,特別是蘭州到內蒙古河口鎮、鄭州花園口到入海口兩個河段,流向都是自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即從南向偏北流動。冬季氣溫上暖下寒,封河自下而上,冰層下厚上薄。到了第二年春季,封河的冰層融化,由於氣溫是南高北低,開河自上而下。

當上遊開河融冰時,下游往往還處於封凍狀態,上游大量的冰、水擁向下游,形成較大的冰凌洪峰,極易在彎曲、狹窄河段卡冰結壩,壅高水位,造成凌汛災害。

據不完全統計,1882年至1938年的56年間,黃河下游有25年發生凌汛決口,上游寧夏至內蒙古河段在新中國成立前,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次損失較大的凌汛災害發生。

臺灣聯合報系記者張麗君上月報導,據多位預言家大膽預測,2008年臺灣會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並將扮演兩岸和平統一的關鍵角色,2013年兩岸將和平統一。但在未來十三年當中,大陸會發生黃河改道、長江氾濫和瘟疫大流行等天災地變。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2/2457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