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江泽民卖弄诗情遭嘲笑
 
【人民报消息】去年「两会」期间,江泽民在政协小组会议上诗兴大发,他念萨都剌的词实在令人莫名其妙。

人民日报发表「江同志诗二首」

江泽民终于得到一个「江诗人」的头衔了。他爱抛书袋,欢喜引用一两句唐诗来说明当前的情景,引得多了,人不以为奇,他就进一步引用宋词,显示他不仅熟读唐诗,就是宋词也可以背得出几句。引述是显示胸中有诗情,但那诗情还是古人的,不是自己的,要显示自己的诗篇,这才算本事。他终于忍不住,摇头摆脑,吟诵起自己的诗篇来了。

去年三月十五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江泽民同志诗二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又是神州草木舂,同商国计聚京城。满堂共话中兴事,万语于言赤子情。”

这诗是一年前就吟成了,那是去年三月十九日,九届人大首次会议闭幕的第二天。一年后的三月十五日才发表,因为那天是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的当天。但诗的灵感却是来自七、八年前的一月,他到东北的吉林看到了「树挂」的奇景,诗意在胸,直到去年人大开会,他参加吉林省小组会议,谈起「树挂」吉林的代表索诗,他这才赋诗八句。不过,当年他就已经曾发诗兴,据说已经写了四句四言诗:“一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树挂」是什么?没有到过东北的人是不会明白的。树到冬天,叶落枝空,但在有毛毛雨或雾气时,就在枝条上凝结成了一条条的冰柱,看起来,就像真的玉树琼花。

江泽民的态度是严肃的。七、八年前的诗意,多年后才写成诗篇,正式发表。但也应该指出,诗并不怎么高明,诗意也平常得很。先前的四言诗根本就不像诗,不但平仄不调,也不押韵。后来的七言绝句倒还像个样子,也只是平平常常,没有多少诗情。「树挂」是天寒的自然景象,和春天还颇有一点距离,把它说成「满目春」「草木春」,未免早了一些。「历尽天华」,什么是「天华」?不大可解。“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借用天寒而后梅开,来譬喻艰辛换来的美景,这和「树挂」有些不同吧,用来说明“人间万事出艰辛”是显得勉强了。

江泽民懂诗,但非能诗

江泽民作这两首诗时,正是他甩开邓小平,组织自己人马的时候,召开中共十五大和九届人大的日子,他要借诗来叹独裁的「艰辛」,赞独裁「满目春」光,「草木」回「春」,是很自然的,但就诗论诗,就不怎么样了。

这是大陆上第一次正式发表江泽民的诗作,但却不是真正的第一次。真正的第一次是三个多月前他访问日本时,那时候,他在访问仙台时写下了一首七绝:

“丹枫似火照秋山,碧水长流废濑川,且看乘空行万里,东瀛禹域谊相传。”

诗并无动人之句。比起毛泽东来,他不能说能诗。毛泽东的诗篇气势磅礴,有精彩的篇章和句子,而江泽民就显得平庸俗气了。他实在应该知道藏拙,不宜处处卖弄。

近来他诗兴大发,不但在人前卖弄唐诗宋词,甚至吟诵起元词来,在会见香港特区的人士时他就念起了萨都刺的一首《百字令.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应,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迳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萨都刺的词完全是古代文人的伤今吊古之作,他来到南京的石头城上,放眼江山,“眼空无物”,想起六朝的形胜,“唯有青山如壁”。当年是旌旗蔽日,樯应连云,结果是“白骨纷如雪”。江南江北,“消磨多少豪杰”。当年的离宫,东风吹绿了芳草,但落日松迳无人,只有鬼火明灭。陪伴着秦淮的一片明月,照得人伤心千古。这和苏东坡的词意境就完全不同了。人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月有阴也有晴,有圆也有缺。不要只是陷于悲愁,也要抓紧欢愉,不要只是为月的阴缺叹息,也要为它的圆晴高兴。江泽民要为香港打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打气而站在石头城上,望天低港澳,眼空无物,望到的是“青山如壁”,“白骨如雪”,“鬼火高低”,千古伤心的“一片明月”,这就实在叫人无法理解、只有大叫一声“大吉利是”!

江泽民自己并没有解释他的满腔诗情到底如何,也解释不了,就象谈到“以德治国”一样,口口声声要“德治”,走到哪里都提“德治”,但什么是“德治”,到底怎么“德治”,缺德的江泽民自己都不知道,又怎么对国人说得清呢?

萨都刺流传的诗词不多,比较多的人读过的还有这样一首《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鸟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蜇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这虽然还是调子低沉,但比起「骨如雪」,「鬼火明灭」,「伤心千古」,「一片明月」,却要好得多了。江泽民何以不选它而看上了「白骨」、「鬼火」?这和江在家里抄「地藏经」不无关系吧?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4/2/1283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