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江澤民賣弄詩情遭嘲笑
 
【人民報消息】去年「兩會」期間,江澤民在政協小組會議上詩興大發,他念薩都剌的詞實在令人莫名其妙。

人民日報發表「江同志詩二首」

江澤民終於得到一個「江詩人」的頭銜了。他愛拋書袋,歡喜引用一兩句唐詩來說明當前的情景,引得多了,人不以爲奇,他就進一步引用宋詞,顯示他不僅熟讀唐詩,就是宋詞也可以背得出幾句。引述是顯示胸中有詩情,但那詩情還是古人的,不是自己的,要顯示自己的詩篇,這才算本事。他終於忍不住,搖頭擺腦,吟誦起自己的詩篇來了。

去年三月十五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江澤民同志詩二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又是神州草木舂,同商國計聚京城。滿堂共話中興事,萬語於言赤子情。」

這詩是一年前就吟成了,那是去年三月十九日,九屆人大首次會議閉幕的第二天。一年後的三月十五日才發表,因爲那天是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的當天。但詩的靈感卻是來自七、八年前的一月,他到東北的吉林看到了「樹掛」的奇景,詩意在胸,直到去年人大開會,他參加吉林省小組會議,談起「樹掛」吉林的代表索詩,他這才賦詩八句。不過,當年他就已經曾發詩興,據說已經寫了四句四言詩:「一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

「樹掛」是什麼?沒有到過東北的人是不會明白的。樹到冬天,葉落枝空,但在有毛毛雨或霧氣時,就在枝條上凝結成了一條條的冰柱,看起來,就像真的玉樹瓊花。

江澤民的態度是嚴肅的。七、八年前的詩意,多年後才寫成詩篇,正式發表。但也應該指出,詩並不怎麼高明,詩意也平常得很。先前的四言詩根本就不像詩,不但平仄不調,也不押韻。後來的七言絕句倒還像個樣子,也只是平平常常,沒有多少詩情。「樹掛」是天寒的自然景象,和春天還頗有一點距離,把它說成「滿目春」「草木春」,未免早了一些。「歷盡天華」,什麼是「天華」?不大可解。「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借用天寒而後梅開,來譬喻艱辛換來的美景,這和「樹掛」有些不同吧,用來說明「人間萬事出艱辛」是顯得勉強了。

江澤民懂詩,但非能詩

江澤民作這兩首詩時,正是他甩開鄧小平,組織自己人馬的時候,召開中共十五大和九屆人大的日子,他要借詩來嘆獨裁的「艱辛」,贊獨裁「滿目春」光,「草木」回「春」,是很自然的,但就詩論詩,就不怎麼樣了。

這是大陸上第一次正式發表江澤民的詩作,但卻不是真正的第一次。真正的第一次是三個多月前他訪問日本時,那時候,他在訪問仙台時寫下了一首七絕:

「丹楓似火照秋山,碧水長流廢瀨川,且看乘空行萬里,東瀛禹域誼相傳。」

詩並無動人之句。比起毛澤東來,他不能說能詩。毛澤東的詩篇氣勢磅礴,有精彩的篇章和句子,而江澤民就顯得平庸俗氣了。他實在應該知道藏拙,不宜處處賣弄。

近來他詩興大發,不但在人前賣弄唐詩宋詞,甚至吟誦起元詞來,在會見香港特區的人士時他就唸起了薩都刺的一首《百字令.登石頭城》: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雲檣應,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松逕裏,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薩都刺的詞完全是古代文人的傷今弔古之作,他來到南京的石頭城上,放眼江山,「眼空無物」,想起六朝的形勝,「唯有青山如壁」。當年是旌旗蔽日,檣應連雲,結果是「白骨紛如雪」。江南江北,「消磨多少豪傑」。當年的離宮,東風吹綠了芳草,但落日松逕無人,只有鬼火明滅。陪伴着秦淮的一片明月,照得人傷心千古。這和蘇東坡的詞意境就完全不同了。人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月有陰也有晴,有圓也有缺。不要只是陷於悲愁,也要抓緊歡愉,不要只是爲月的陰缺嘆息,也要爲它的圓晴高興。江澤民要爲香港打氣,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打氣而站在石頭城上,望天低港澳,眼空無物,望到的是「青山如壁」,「白骨如雪」,「鬼火高低」,千古傷心的「一片明月」,這就實在叫人無法理解、只有大叫一聲「大吉利是」!

江澤民自己並沒有解釋他的滿腔詩情到底如何,也解釋不了,就象談到「以德治國」一樣,口口聲聲要「德治」,走到哪裏都提「德治」,但什麼是「德治」,到底怎麼「德治」,缺德的江澤民自己都不知道,又怎麼對國人說得清呢?

薩都刺流傳的詩詞不多,比較多的人讀過的還有這樣一首《滿江紅.金陵懷古》:

「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鳥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蜇泣。到如今,惟有蔣山青,秦淮碧。」

這雖然還是調子低沉,但比起「骨如雪」,「鬼火明滅」,「傷心千古」,「一片明月」,卻要好得多了。江澤民何以不選它而看上了「白骨」、「鬼火」?這和江在家裏抄「地藏經」不無關係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4/2/1283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