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式腐败论之四 -- 公开的制度化腐败
 
刘晓波
 
【人民报讯】北京一所著名的专科医院,位于方庄小区附近的二环路边,病人之多,达到了想住院治疗必须很早就预约的紧俏程度,许多外地来的病人及其家属,不但要为住院付床位费,还要为等待住院在附近租民房。从开始就诊到作手术再到术后恢复出院,既是一个治病的过程,也是病人家属送礼的过程。

特别是要做手术的病人家属,一定要送礼,大则是装着现金的红包,小则是成箱的饮料。虽然收红包不能公开化制度化,但是这家医院收受病人的饮料已经完全公开化制度化了。

我和一个朋友坐着她哥哥开的车,去看她的就要做手术的父亲。到了医院,她哥哥打开后备箱,里面是三箱饮料,可乐、雪碧、椰汁,他让我帮着搬一箱。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了去住院部的电梯门口,我们被两个穿白大褂的中年妇女拦住了。“登记!”她俩坐在一张简陋的桌子后面,面无表情地命令道。原来她俩专门负责登记病人家属送给医生的非现金礼品,病人家属要在登记本上写清楚被探视病人的姓名,住院的病区、病房、床位的号码,写明送的是什么东西以及数量。比如:刘晓波,七区四号十二床。饮料XX箱。

对于看病送礼送红包我早就知道,但是对如此公开地把收受病人的礼品公开制度化,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私下的送礼变成公开的登记造册。显然,在院方看来,与收受病人的金钱相比,这些非现金礼物已经不能算受贿了,而是医院职工正常的福利待遇了。这种制度产生于中国特色的分配体制和观念之中,不仅国家发的工资要吃大锅饭,病人家属送来的礼品也不能由主治医生一个人独吞,医院的所有员工包括看大门的扫楼梯的都要沾光。也许,开始时是主治医生自己独吞或分给辅助他手术的人员,久而久之,医院的其他部门的人员就有意见了。反正送的东西主治医生一个人也用不了,为了使这种好处延续下去,索性就把它作为全体职工的福利进行平均化分配。登记是为了统计收受的礼物的数量,然后集中起来,隔一段时间大家分一次。

当“制度创新” 的呼唤泛滥于从高层会议到大小媒体之时,这种实物受贿的公开化制度化,大概也算是院领导在“制度创新”的时尚中附庸风雅的一项小小政绩吧。

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为自己偷书进行狡辩时,颇为理直气壮地说:“窃书不算贼。”

(大纪元)(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7/934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