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奇谭(69)僧人兩度轉世 只為了結塵緣
 
劉曉
 
【人民報消息】 清朝浙江錢塘縣有一位王老先生,家境雖然貧窮,但他卻喜行善事,而且從不知疲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常年行善之人,卻年過五十歲仍然沒有兒子,鄉人都感嘆他就像晉朝的鄧攸一樣賢德卻沒有子嗣。 鄧攸,字伯道,為人至孝,兩晉時著名官員,历任太子洗馬、吏部郎、河東太守等職。西晉永嘉之亂時被石勒俘虜,授為參軍。他後來設法從石勒軍中逃離,帶著妻兒逃難。他自知不能同時保住兒子與姪子,便對妻子賈氏道:「我弟弟早死,只有一個兒子,按理不能使他絕嗣,只能舍棄我們自己的兒子。如果我們能夠幸存,將來一定能再生兒子的。」賈氏含淚應允。但兒子被丟棄後,卻總是追上父母。鄧攸只得將他綁在樹上,帶著妻子與姪子離去。 鄧攸渡江後,因妻子始終未能再孕,便納了一名小妾,後在詢問其親屬姓名時,方知是自己的外甥女。他素有德行,為此悔恨不已,從此不再納妾。因而到死也沒能再生出兒子。時人都感嘆道:「天道無知,竟然讓鄧伯道沒有兒子。」後人常用「伯道無兒」、「鄧攸無子」、「鄧家無子」、「伯道之憂」表示對他人無子的嘆息。 這年清明節,王老先生掃墓歸來,夜晚閑坐在屋中,忽然看見已故的父親拄著拐杖前來,對他說:「因為我的德行淺薄,本應絕後,幸賴你廣積福德,王家可以有後了。你需要去鏡山寺求子,就能得到兒子了。」說罷就不見了。 王老先生聽從父親之言,去了鏡山寺求子。第二年果然得了一個兒子。他從小就十分聰慧,十二歲入學成為生員,十六歲就考中舉人,不過此後兩次參加會試都沒有考中。 王老先生有一個親戚,在京城擔任六部官員,他很喜歡王老先生的兒子,就留他在家中讀書,準備下一次考試。一天,王家子突然對這個親戚說道:「我原本是鏡山寺的僧人,修持戒律,大道將成,只是因為心中還羨慕少年登科時的榮燿,又沒能放下對世間榮華的愛慕之心,所以須要墜入人世兩次輪回。明天,我就要投生到富貴人家,以了結業緣。」 隨後,王家子又給父親寫了一封作別書,囑托親戚寄到老家。信中大致的意思是:兒子不幸客死在離家數千裡之外,而且年壽短促,留下了年輕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子,拖累了父母。然而,兒子我不是父母真正的兒子,孫子卻是父母真正的孫子。父親大人您還記得當年與鏡山寺僧人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情形嗎?我就是那個僧人。當時你我相談甚為融洽,我心中默想父親為人如此忠厚謹慎,卻不知為何上天不賜予你子嗣。因為動了這一念,所以投胎來做您的兒子。您的兒媳婦也是幼年時與您結下了善緣。這一切都如同鏡花水月,都是幻景。即使能相聚一處,又如何能長久呢?因此希望您千萬不要把我當作真正的兒子來看待,趕快斬斷情感上的牽掛,這樣或許為兒子我減輕一些罪業,等等。 親戚好言勸說王家兒子,不要拋棄家人,但他卻回答道:「來去都有定數,業報也有期限。」見無法勸動,親戚就問他將轉生何處,王家子告訴他將轉生到順承門外姚家。 第二天,王家子猝然而逝。親戚遂去拜訪姚家,得知當日其果得一個兒子。姚老先生富甲一鄉,一向也樂善好施,晚年遂得此子,如同老天賜給他的一樣。 這果真是奇事。那些貧而樂善不倦,富而慷慨好施的人,又何必擔心晚年沒有兒子呢?而高僧因為動了凡念,墜入凡塵,誤了修行,也是修煉人要謹記的啊。 出自《勸戒錄》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22/8669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