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習近平示好無法扭轉被孤立 美國主導印太聯盟中共被邊緣化
【人民報消息】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次美國之旅,儼如中共「和解外交」。繼與拜登的「拜習會」後,習近平周四(16日)亦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行雙邊會談,兩國同意推動「戰略互惠關係」。而另一邊,拜登也繼續串連各盟友,與日韓首腦會面,以及參加「印太經濟框架」(IPEF)會議,但幾乎所有小組會議都把中共排除在外。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在剛結束的「拜習會」上,習近平要求美國總統拜登停止武裝台灣,但正在印尼出席東盟(ASEAN)防長擴大會議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重申華府武裝台灣的承諾,表明美國在與中共恢復對話的同時,將繼續發展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強調這方向不會扭轉。 日中兩國首腦於習近平下榻的酒店進行約一小時會談,岸田於開始時先,疑暗批中共在東海及台海問題上的做法,表示「日中兩國是領導地區與國際的大國,有責任對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相反,習近平繼續今次行程的主軸,拋開戰狼式外交,全程以較溫和的態度應對。他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確立了中日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習強調:「兩國關係儘管歷經風雨,但總體保持發展勢頭,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也為促進地區和平、發展、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認為雙方應著眼「共同利益,妥善處理分歧」,確認「戰略互惠關係」的定位,並賦予新的「內涵」,致力建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岸田強調日中仍存在懸而未解的問題 岸田於會後記者會指,日中仍存在一些懸而未解的課題,又指兩國確認了建立穩定的日中關係的大方向,包括領袖級對話。岸田又指,已向習近平表達對中共在區域軍事活動的「嚴重關切」,重申台海和平是極其重要,同時已要求中共以科學根據應對核廢水問題,並已強烈要求中方立即取消對日本水產的限制。 美國總統拜登在「拜習會」一天後就立即拋開中共,注意力轉移到亞太,並單獨同亞太各經濟體的展開合作。 拜登繼續撮合美、日、韓聯盟 拜登在周四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分別舉行了會晤,三國首腦一起也進行了約10分鐘的簡短會談。日本外務省表示,此次會晤進一步加深了三國在戴維營會議上達成的戰略共識。 白宮在與日本首相會晤的聲明中強調,美日雙方重申維護台海、朝鮮半島、東海、南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美國主導「印太經濟框架」把中共排除在外 同日,拜登出席了由其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會議,該經濟平台由拜登政府於去年在日本提出,旨在通過與14個亞太國家展開供應鏈和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合作,以對抗中共。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表示,元首會晤後,中美關係明顯得到了改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共就此瓦解了西方聯盟的圍堵打壓,也不意味著美國就此放棄了與盟友的夥伴關係。 夏明:「今天的話呢,習近平願意來,那麼利用這個機會,利用美國作為輪值主席國的機會高調的出席,那麼反映出他過去想跟美國搞對抗、排擠美國或者抵制美國的努力失敗。」 中共一直主張把美國排擠出印太勢力範圍 夏明教授表示,中共長期以來都提倡「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認為「亞洲人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多年來不斷提出「東盟+3」等亞洲峰會,意在將美國排擠出亞太地區,因此不太願意利用APEC這一平台。而「印太經濟框架」的建立也反映了美國戰略重點的轉移。他指,該倡議以海洋為主導,排擠且針對中共。 夏明說,習近平訪美並出席APEC會議當然表明了中美關係的改善,但中美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友好狀態。 他指出,拜登在APEC的期間與各亞太經濟體領導人單獨見面,同時舉行印太相關的戰略會議,反映了APEC平台不可能變得比美國重新主導的「四國聯盟」和「印太經濟框架」等平台更加重要,也給各盟友吃下一顆定心丸。 夏明:「所以我覺得這裡面當然是有一定的衝突,就是美國跟中共改善關係,但是美國更清楚得意識到它更重要的盟國不在中共,而在其他的戰略夥伴。」 夏明認為,這場美中領導人的會晤和雙方關係的緩和是美中兩國內外多方因素綜合促使的結果。中共希望穩定國內的經濟,穩定外國投資者對中共的信心,而美國在當前烏克蘭危機和中東衝突之下,也有避免未來會再次出現其他危機的訴求,這包括在台灣總統大選迷霧下潛在的台海危機。△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專訪戴博:拜習過招 實力地位決定誰是強者 2023/11/20 (35,927次)
APEC峰會場邊才是最大看點 2023/11/20 (36,178次)
拜習會達成的「唯一」共識 2023/11/20 (37,536次)
岸田文雄徒步趕會尹錫悅 日韓繼續加強合作 2023/11/20 (31,026次)
中共僱暴徒攻擊抗議人士 舊金山加州當局包庇共匪?(圖/視頻) 2023/11/19 (118,701次)
拜習會再次證明:美中關係再不可能回到從前 2023/11/19 (37,213次)
APEC峰會外的怒吼傳遞四大信息(圖) 2023/11/19 (38,754次)
中領館僱妓女去舊金山歡迎黨魁 國內議論紛紛! 2023/11/18 (175,606次)
APEC峰會一幕幕凸顯中共狼狽處境 2023/11/18 (190,458次)
 
北京衰退回到十年前!貨運行業崩盤!軍工企業降薪一半!
北京衰退回到十年前!貨運行業崩盤!軍工企業降薪一半!
涉中共國企盜黃金案!五十五歲前大使孫保紅病亡。
涉中共國企盜黃金案!五十五歲前大使孫保紅病亡。
「大陸小香港」崩了!鄭州富士康撤離中國!上海樓市泡沫破滅 !
「大陸小香港」崩了!鄭州富士康撤離中國!上海樓市泡沫破滅 !
除了李克強,死因成謎的還有三高官!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被江戕害? !
除了李克強,死因成謎的還有三高官!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被江戕害? !
北京失業返鄉潮!富士康停招工  周圍工廠隨之倒閉!
北京失業返鄉潮!富士康停招工 周圍工廠隨之倒閉!
德國政治家遭遇紅色魔咒?!在世界政壇上,越來越彰顯一個規律,
德國政治家遭遇紅色魔咒?!在世界政壇上,越來越彰顯一個規律,
 
普丁真命危? 習近平見的普丁是替身?(視頻) 2023/11/20 (90,304次)
劉源發文反對個人專斷 中共內鬥劍拔弩張(視頻) 2023/11/14 (79,455次)
最新預言 罕見天象(視頻) 2023/11/12 (91,076次)
作家憶前世:我在母親懷孕4個月時投胎(視頻) 2023/11/9 (73,291次)
李克強沒有汲取父親的教訓(視頻) 2023/11/9 (74,632次)
曲線救國不成 李克強窩囊死(視頻) 2023/11/8 (74,576次)
令計劃之禍(2)令計劃遊刃於江胡之間(視頻) 2023/11/7 (82,484次)
無神論畫家 垂死之際被神拯救(視頻) 2023/11/5 (77,834次)
京官怪事多 李克強「被害死」 習「跳進黃河洗不清」(視頻) 2023/11/4 (81,349次)

李克強猝逝 死因蹊蹺 或涉高層博弈(視頻) 2023/11/1 (144,357次)
中國股市跌跌不休 一夜回到疫情前(視頻) 2023/11/1 (132,408次)
內幕越扒越多 許家印父子癖好再曝光(視頻) 2023/10/28 (73,229次)
李克強猝死!中共要大地震?(視頻) 2023/10/27 (73,633次)
保密法要修改 暴露習近平一軟肋(視頻) 2023/10/26 (121,342次)
中共國務院祕書大洗牌 內鬥新動向(視頻) 2023/10/21 (74,051次)
下架新書《崇禎》 習中央再出昏招(視頻) 2023/10/20 (77,688次)
越來越多中國富豪 透過地下金錢轉移資產(視頻) 2023/10/20 (66,806次)
清華書記 特務出身 袁永熙之悲催人生(視頻) 2023/10/17 (70,631次)
習近平與毛澤東晚年的相同與相異(視頻) 2023/10/5 (85,850次)
亞運「64」圖片遭封殺 7月1日將是中共最怕的敏感日(多圖/視頻) 2023/10/4 (103,759次)
【內幕】習近平放棄政治承諾 步入險境(視頻) 2023/9/29 (71,937次)
清洗帶弓軍人 習近平著魔(視頻) 2023/9/28 (73,549次)
預製菜進大陸校園 家長強烈抵制 網友炮轟(視頻) 2023/9/24 (73,606次)
江蘇罕見龍捲風 畫面如末日電影(視頻) 2023/9/21 (74,286次)
試解《推背圖》第四十六象 習近平的結局如何?(多圖) 2023/9/16 (187,831次)
一碗水端平!毛澤東嫂子是革命專嫁戶(多圖) 2023/9/4 (78,437次)
聽信共產黨大V被禁言 與中共對着幹武漢人變聰明(多圖) 2023/9/2 (56,407次)
催人淚下!中共「刃民政府」無視「忍民」的悲慘生活(多圖/視頻) 2023/9/2 (193,923次)
從沒看到過這樣的場面,整個人都驚住了 2023/9/1 (134,869次)
習總書記有了新的封號——總負責師 2023/8/31 (101,251次)
一定得看!兩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圖) 2023/8/31 (135,089次)
美國史無前例大動作 中共又要跳腳說瘋話(圖) 2023/8/31 (48,191次)
火箭軍高層暗殺習遭一鍋端 推背圖預言軍人政變 習膽戰心驚 2023/8/31 (130,842次)
習近平出訪南非前 出現多個危險信號(圖) 2023/8/30 (51,268次)
習近平南非大撒140億美元 厲害國網友因一則視頻哭斷腸(多圖/視頻) 2023/8/29 (218,524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