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罐頭不要直接吃 這樣煮更健康(圖)
 
蘇冠米
 
烹煮罐頭時,除了不要再加調味料之外,還有個重點就是營養要均衡,比如肉類罐頭要加生鮮蔬菜。

【人民報消息】罐頭這類可長期保存的食物的優點是即開即食且保存期限長,但也被不少人認爲營養價值不高,會添加防腐劑,是有害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罐頭真的這麼糟嗎?要怎麼吃得健康? 臺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表示,罐頭食品的製作過程是採用密封和高溫殺菌,使食物達到無菌狀態,從而避免腐敗。事實上,罐頭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來防腐。 脂溶性維生素A、D、E、K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或礦物質等成份,經高溫殺菌製作罐頭後,保留的量仍比較高。 蔬菜水果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B羣),這些營養素在高溫下會流失掉,因此最好吃新鮮的。特別是水果罐頭,加熱後營養流失最多。 常見的蔬菜罐頭有玉米罐頭、蕃茄罐頭。玉米中可抗氧化的葉黃素、玉米黃素,以及有助修復呼吸道黏膜的維生素A皆爲脂溶性,都不易因罐頭加工而流失。 蕃茄被製成蕃茄糊罐頭後,有助防癌的茄紅素反而會增加,茄紅素經高熱烹調也不易被破壞,不加鹽的蕃茄罐頭,茄紅素增加3到4倍。 新鮮的肉類和魚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羣,製成罐頭後這部份營養素會有所流失;但主要營養素多爲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脂質和蛋白質,因此吃魚、肉罐頭跟家裏自己煮的魚、肉料理,營養差別不大。 與生鮮一同料理 添營養不必再調味 罐頭雖然營養保留較爲完整,但存在2個問題。以肉類罐頭爲例: 看不到製程:無法得知罐頭選用肉的質量及新鮮程度,有品牌的廠商通常質量較可信賴。 調味較重:罐頭調味料多,鹽份、油脂都高。罐頭最好不要直接吃,建議加入生鮮食材一起炒,運用罐頭的油和鹽去調整整道菜的味道,不必再加調味料。 任何罐頭都可和生鮮食材一起搭配,吳映蓉介紹了幾道罐頭料理: 鮪魚炒蛋:利用鮪魚罐頭的油先炒蛋,再加入鮪魚拌炒。鮪魚罐頭本身就有鹹香味,用之炒蛋可以稀釋罐頭的鹽份,甚至可再加入玉米粒,豐富口感和增添甜味。 蕃茄肉醬意大利麵:先將意大利麵水煮數分鐘,撈起備用。再將大蒜切片,和肉醬一同拌炒,因肉醬罐頭已有油汁,不必再加油。倒入蕃茄糊罐頭略炒,再加入意大利麵拌一拌即可。可再加點綠色蔬菜或其它蔬菜增加顏色,推薦加入洋蔥和蘑菇一起炒,「超讚,而且不用再調味」。 饅魚手卷、饅魚飯糰:蒲燒鰻魚罐頭本身味道鮮甜,可將其醬汁和白飯、醋一同拌勻,然後加入家中現有的蔬菜,例如紅蘿蔔和花椰菜,再放入蒲燒鰻,捏成手卷或飯糰。 烹煮罐頭時,除了不要再加調味料之外,還有個重點就是營養要均衡。肉類罐頭要額外加生鮮蔬菜,蔬菜罐頭則與肉類一同料理,例如筍絲罐頭加入肉片,變成肉片炒筍絲。 與加工食品一樣,一些罐頭的包裝上標註了大量一般民衆難以看懂的添加物,例如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5′-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等。 吳映蓉介紹,上面兩種皆屬可合法添加的增鮮劑,在蠔油、雞湯塊裏都有。在合法範圍裏添加的東西都是安全的,但她強調,「如果每天吃、吃很多,就不安全了」。建議人們日常飲食以生鮮食材爲佳,不要一直吃罐頭。鮪魚罐頭如果搭配其它生鮮食材、一星期吃一次,是沒有問題的,但天天吃就不好。△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0/22/7161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