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清正无私 仁厚爱民的黄霸(图)
【人民报消息】黄霸,西汉时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自幼攻读法律之学,胸有大志,历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颖川太守、丞相等。他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温良、谦虚,识闻博广,理事以法律为准,治民以教化为先。《汉书‧循吏传》中记载「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汉昭帝时,一些地方官吏多以执法严酷为能,把能吹毛求疵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而黄霸独以宽和、仁厚知名,断案崇尚仁政。他任职河南太守丞,熟稔法律条文,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民意,主张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未然上。 汉宣帝即位后,闻黄霸执法公正,召任廷尉正。在任上黄霸多次决断疑难案件,朝廷上下都认为判得很公平,汉宣帝下诏表彰他,任命其为颖川太守,并赐其一丈高的车盖,车轼为橘红色以昭明他有德行。 教化为先 黄霸治郡从不轻易使用刑罚,而是尽力实行德教,若有不从的才用刑罚。他多次颁发刑律均告之于民,达到家喻户晓,使犯罪率大大降低。 其时汉宣帝勤政爱民,朝廷为改善民生多次颁布有关利农惠农的诏书。黄霸到任后,针对百姓对于国家很多政策法令不知晓的情况,在郡中挑选品行好、素质高的基层官吏,让他们跑遍郡中大大小小的地方,把朝廷的政策法令传达给百姓,使民众都能了解。同时他还注重听取百姓之声,将民众的建议及时反馈朝廷。 他制定详细的安民条款──「条教」,内容包括劝善、止恶、耕作、蚕桑、节约等,百姓生产、生活各方面几乎都规定到了。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做善事防奸邪,勤事农桑,节约资财等,设置父老、师帅、伍长,拿着推广宣讲在民间颁布施行以教化民众。他常深入民间与百姓谈话,从中了解许多实际情况。 他教民以礼义,使人人知善之当为;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在全郡聘请有名的贤士开展德育教化百姓,提高民众素质。他未到任之前,颖川这个地方的偷盗抢劫问题异常严重,人命案时有发生。经过治理,当地面貌焕然一新,兴学之风日盛,人们互相谦让、互相敬爱,民风渐趋淳厚,偷盗抢劫事情越来越少。 依法断案 黄霸断案竭力主张德治仁政,反对酷刑,先行教化,后用刑罚。他认为断案必须依据法律条规,必须有证据,不能以个人想象和好恶办案,坚决杜绝冤狱的发生。同时他还坚持从轻处理疑案的原则,对无证据或证据不足或暂无法取证的从轻发落,释放回家以观后效。结果解救了许多无辜人的性命,监狱不再人满为患,到衙门来告状喊冤的人也越来越少。他认为若以教化为先,事先就应把法令告诉百姓,为官者更要自觉遵守做出表率。民间皆称赞黄霸持法平和。 黄霸不仅安抚平民百姓,也对属吏进行教化,使其明确法律条文,做到依法断案。他把颖川郡20多个县令叫到大堂来,让他们逐个背诵朝廷的新政新法令,会背诵的可以走,不会背诵的留下来读。他说如果自己连新政新法都不懂,如何去治理百姓?如何公正执法?所谓「六条问事」是当时监察地方官员的标准,内容包括不许「不遵承典制,背公向私」、「不恤疑案,草率定案」、「侵渔百姓,聚敛为奸」、「烦扰苛暴,为百姓所疾」等。黄霸令将这「六条问事」法令张贴在大街小巷,使百姓人人知道,让官吏自觉遵守,郡守官员和二十多个县令个个心悦诚服。 黄霸对于当地有恃强凌弱、侵掠百姓田地或财物的势家豪族,凡证据确凿,都依法让他们将强占所得返还百姓。也有的主动或偷偷地返还强占来的土地等,黄霸也就不再追究。 黄霸还派人到邻县和官道上张贴安民告示,号召逃荒在外的农民回乡,凡回家开荒种田者发放粮食、种子,免税免劳役。他同时责令各县县令妥善安置逃荒者,于是外出逃荒的农民纷纷返乡。 体恤民生 黄霸深知百姓利益无小事。对于百姓之事,无论巨细他都会认认真真办好,就连平民的家常琐事,他也考虑得周到得体,「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他带领全郡百姓发展农桑,带头脱掉官服官靴,下地拉犁耕地;鼓励农民种树、养猪、养鸡鸭、养桑蚕;积极提倡节俭增财;把朝廷的休养生息政策逐一落实,使百姓安居乐业。 黄霸在颖川前后任职八年,史载其「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颖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并赞其为「国家栋梁之材」。 是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上天自然降下祥瑞,凤凰神雀多次飞集到各郡、各封国,而尤以飞集到颖川郡的最多。汉宣帝认为黄霸的治绩是全国最优秀的,下诏褒奖。后来,朝廷征召黄霸担任太子太傅、丞相。 黄霸一生奉公守法不贪私利,推行善政勤行教化,一直为百姓所传颂。他的儿子黄赏任关都尉,封思侯;孙子黄辅官至卫尉九卿封忠侯;他的子孙官至二千石的有五六个,都很贤德,可以说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资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等)△ (有删改)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