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这问题比改动“科学定律”本身还提神(图)
 
旖林
 

永恒不变的科学定律被摧毁了!
(RMB资料)
【人民报消息】科学是什么?古代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而中国古代那些大医学家扁鹊、华佗、李时珍等比现在的医学科学家不知高明多少。

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原本认为永恒不变的「科学定律」也不是铁定的真理,因为铁也会生锈,石头也会风化,定律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5月2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试验最近又给科学家活动活动僵硬的脑筋。一个研究显示,基因至少不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因素。小鼠不获得某种基因,照样可以得到此种基因表达的特性。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没得到某种基因,却能表达出此种基因的特性!

* 没有基因也可遗传

试验打破了科学的定义。

法国尼斯索非亚安迪波里斯大学(University of Nice Sophia Antipolis)的研究人员,将带有一对纯白尾尖基因的小鼠与带有一对正常等位基因的小鼠杂交,产生的第二N小鼠都分别带有白尾尖与正常基因各一套,毛色表现为带白斑。

按遗传学原理,当第二代小鼠再杂交时,新生第三代小鼠将从父母那里分别得到一套基因,因此产生四种基因组合,其中四分之一的小鼠的两套基因均为正常,颜色应当正常。令人不解的是,27只有两套正常基因的小鼠中,有24只尾尖带白色。

研究者让第三代小鼠与完全正常小鼠再交配繁殖,大多数基因正常的后代小鼠都出现了白色。显示这种特征既可以通过母系也可以通过父系传给后代,而且可以在没有基因存在的情况下遗传好几代。

这不是较劲可以较出来的理,按照理论行不通的事,却在实践中发生了。问题是,它是怎么发生的呢?借谁之手发生的?这个问题恐怕比这个试验本身得出的结论更让人感兴趣。

* 解释不了的普遍现象

康乃尔大学一科学家指出,非基因遗传又叫副突变,50年前在玉米中就发现此现象了。什么意思呢?用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

2005 年3月24日的《自然》杂志报导,一种长在停车场地缝隙间的不起眼小杂草-阿拉伯芥(Thale cress),可以不从有缺陷的父母那里获得基因,而无中生有地得来父母所不具备的正常基因。

这种事情不只是表现在小杂草阿拉伯芥身上,在人类这里世世代代都发生着这些事情。我们常常发现身边的一对先天残疾夫妇却生养出一个聪明、四肢健全、没有丝毫残疾的孩子;还有的父母长的非常丑陋,却生出一个非常漂亮的孩子;也有的一对英俊潇洒夫妇竟生出一个奇丑无比的孩子,鼻子眼睛没有一点父母的遗传基因。更有的父母没有任何残疾,生出的孩子是兔唇(三瓣嘴)。

法国植物学家斯莫(Ian Small)当时对小杂草的发现欣喜的说,“这一结果说明DNA并非存储及决定生物特性的唯一物质,将之引伸到人就意义重大了,它将改变对人类遗传疾病的看法。”

* 轮回转世中还业

我们发现,一种家族中的遗传病,有时会遗传给一代或几代,遗传给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或家庭中的所有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倒霉事会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这在现代科学中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虽然毫无疑义,它是有答案的。

目前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种遗传基因如何可以去掉,以此达到解除I型糖尿病、不孕症等病人的痛苦。

其实,遗传病是如何得的,已经有答案──人无论哪一世做过坏事也不能一咽气了之,因为有轮回转世,所以下一世要偿还,一世还不完,再下一世接着还。

不过被科学迷住的人是否定这个正确答案的,非要自己解决这个难题不可。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6/1/4063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